郭月莲,张举海,姚燕琴
(1.景泰县林业工作站,甘肃 景泰 730400;2.景泰县林业勘察设计队,甘肃 景泰 730400)
景泰县枸杞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郭月莲1,张举海2,姚燕琴1
(1.景泰县林业工作站,甘肃 景泰 730400;2.景泰县林业勘察设计队,甘肃 景泰 730400)
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壮大,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诸多问题一一制约着枸杞产业的的快速发展。针对问题,作者提出了要在对接国家对林业的扶持政策和储备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基础上,采取“树立科技兴林的发展意识、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之路,延长产业链条,树立品牌意识”等对策,使枸杞产业向栽培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防治无害化方向迈进。
枸杞;产业;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县围绕“生态立县,打造绿色景泰”的工作思路,立足光热丰富、土地广阔、灌溉优越、交通便利的区域优势,聚合发展要素,出台优惠政策,整合项目资金,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目前,全县枸杞面积达到了4.8万hm2,年产枸杞干果720多万公斤(按每亩干果300斤、每斤单价10元计算),总产值1亿多元,农民人均林果纯收入300多元,2007年荣获甘肃省第二届林果花卉展交会金奖、枸杞醋荣获铜奖。景泰枸杞被列为甘肃十大名果之一。随着枸杞产业的发展壮大,枸杞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农户分散经营管理,出精品、创品牌的意识不强,自种自摘自晾和枸杞干果从色泽、品质、包装都没有可靠的保障,更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包装,标准化生产水平低;枸杞加工业相对滞后,枸杞产品初级加工比重大,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枸杞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自己销售经纪人,枸杞销售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一一暴露出来,其中品牌和产业链条成为全县枸杞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制约着林果业特别是枸杞产业的的快速发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要在对接国家对林业的扶持政策和储备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方面的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的基础上,在具体工作中,提出以下具体策略,仅供林业同行参考。
认识是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是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已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贫困的农民固然需要扶贫,但对于他们来说扶志比扶贫更重要。要继续巩固扩大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进行科学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改良品种,提高质量。要引导和教育群众用科学方法种田,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教育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在实践中培养修剪、施肥、用药、晾晒、储存的先进技术,舍得对土地投入劳力、资金,形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在枸杞推广栽植过程中,农民非常渴望种植技术的指导、思路的开导、产品市场的疏导。为此要本着舆论先行、技术先行、苗木先行的原则,出台优惠政策,整合县林业、发改、财政、农牧、开发、扶贫等项目资金,支持农民大力发展枸杞产业。为了拓宽全县枸杞销路,向全国各地大力宣传景泰的沙漠枸杞,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经纪人协会等企业的积极作用,打造品牌,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服务工作。
全县唯一一个实现人均2hm2枸杞田的草窝滩镇西和村,在枸杞产业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枸杞种植大户的典型带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村现
有20hm2以上的枸杞种植大户16户,且他们都是从枸杞引进期间就开始栽植发展枸杞产业,在每年显著的经济收入利益驱动下,他们年年扩大种植面积,越种越爱种,越种越重视,经济收入从每年的几千元到过万元到去年的十几万元,他们的行动让村组群众眼红,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跟着发展枸杞产业。且种植大户在培育种植好自家枸杞产业的同时,经常给村民群众算枸杞帐,讲解枸杞栽培技术,让群众从经济效益对比中认识枸杞产业的优势。就这样以一户带一组,一组带全村的发展模式,使村民积极发展枸杞产业的信心大增,现该村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252hm2,种植3~5hm2的占农户的80%。
随着全县枸杞产业基地的规模发展,为建设深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但目前我县还没有一家枸杞加工企业,枸杞的产业链条较短果品附加值低。为此,要出台优惠政策,广开招商引资门路,投资建设枸杞果汁厂、饮料厂、酒厂等深加工企业。
目前枸杞鲜果市场价格6~6.5元/kg,经过晾晒、烘干、筛选、分级包装的干果市场价格40~50元/ kg,如果再进一步深加工,开发出一系列保健品如:枸杞宴会醋、枸杞果酒、枸杞原汁、浓缩浆等将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所以要扶持林业龙头企业,通过市场、龙头、基地、农户四轮驱动,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同时要积极发展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经济林果协会和产销合作社,培育林果经纪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合力职能,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
发挥龙头企业与农村之间存在“血缘、地缘、利益”等关系的特点,通过“产业带动、村企联动、投资推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外向牵动”等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发展机制。
“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对枸杞种植条件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成立专业组织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而且公司与农户之间缺乏利益的紧密结合,难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机制。同时,企业面对分散的农民,原料组织成本高,费用大。至于价格方面,企业和农户也要通过市场进行协商确定,保证农民切身的利益。
建设农户的土地连片枸杞原汁出口基地。基地采取企业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式运行。公司运用目前全省最先进的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严格按照有机枸杞和出口枸杞产品质量要求进行枸杞生产。基地所产鲜枸杞可直接进入加工车间进行原汁加工,能有效减少枸杞生产中间环节和制干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可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枸杞生产标准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失地农民可以合同工人的身份参与基地生产管理和枸杞采摘,由公司付给劳动报酬,使农户由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跃成为领工资的产业工人。这种方式是一种新型的农村产业化经营方式,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建成集枸杞清洗—制干—筛选—色选—包装—销售与一体的流水生产线,运用太阳能制干技术,改自然晾晒为设施快速制干,帮助农户有效解决枸杞鲜果的二次污染难题,提高枸杞质量安全卫生水平。在现有“景沙红”、“景世红”和“黄河石林”牌的基础上,不断组合开发枸杞系列品牌。要抓住国家林业局将我县列为“全国枸杞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机遇,依托甘农大和省林科院的技术优势,引进蒙杞1号等新品种,走 “公司+基地+农户”的“产—加—销”之路,建设公司田园枸杞标准化千亩示范园,对枸杞高产栽、新品种引进、育苗、滴灌节水病虫防治等综合技术研究。总结灌区的枸杞栽培管理丰产技术措施,选育优良新品种,提高枸杞产量和品质。促使枸杞产业向栽培标准化、管理精细化、防治无害化方向迈进,为全县枸杞产业发展树立典范。
F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