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色出发,以生命化教育视角重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获得生命知识、激发生命情感、提升生命价值、促进人格健全和生命发展。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107-02
促进人的生命发展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意义,是新课标理念下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最高目的。一直以来,高中政治课堂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责,其旨在开展一系列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文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文化、思想交流,让学生的高中生涯充满生命活力,最终成长为有智慧、有道德的人。高中政治课程的学科性质及教学内容决定其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为重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起点。然而,当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其过分强调以考高分为标准,教材内容及模式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的生命价值感失落,幸福感体验低下。因此,教师必须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特色出发,以生命化教育视角重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我们自己身为教师的良知,关注学生的心灵和理解学生的需要,让师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中获得生命知识、激发生命情感、提升生命价值、促进人格健全和生命发展。
一、生命化教育的内涵意义
所谓生命化教育,就是直面人的生活,以人为本的教育,其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关怀。在教学实践中,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内涵意义深远。生命化教育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是以尊重生命为基点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生命的特点,按照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人们的生命成长教学,从而确保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需要意识到生命化教育概念的广泛性,其不单单是以生命为主题的教学,也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在教育过程中,尊重生命,能够促进人的生命全面发展。
生命化教育理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应用,代表着其对学生美好发展的憧憬,充满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期待。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其自身都具备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性。高中政治课堂的生命化教育模式,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智能,呵护学生的发展,尊重生命,尊重人性,更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的人才。
二、高中政治生命化教育模式应用的必要性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正面临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很大的冲击。有的学生由于客观条件及其主观因素,对生命产生消极态度,不幸福,对人生失去目标。高中政治课程是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引导学生良好人生价值观建立的任务,通过对生命化教育模式的开展,可以保证高中政治教学更具活力,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生命化教育不仅关怀人的物质生命,也关注人的精神生命。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不断发展,其具备非常强的可塑性。通过对生命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促进素质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构建策略
(一)唤醒学生生命的价值感,做自己人生规划的主人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体系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一直得不到重视,教师对师生之间的主辅关系理解错乱。而生命化教育的出发点就是以人为本,这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生命价值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如政治课本必修一《经济生活》的教学,在第三课课前预习时,笔者布置了一道该课的探究问题:总结一下“个人的奢侈会推动社会的繁荣”与“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的各自利弊。一般来说,有的教师会提问学生:你认为哪句话对?为什么?笔者给出的提问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分析两句话的利弊。这样学生就跳出了《经济生活》的单一思考角度,从自己的生活角度全面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感,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为实践自己的人生规划做好准备。
(二)恰当引入生活事例教学,正确地感悟和理解生命
在生命化课堂中,利用生动形象的事例教学,是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关键,而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是促进生命化教育的良好动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到自身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到东西,而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要让学生学到东西,就必须学会利用自身的教学魅力去感染学生,这就需要利用恰当的生活事例进行教学。事例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继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实践。
如在政治课本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教学中的某个应用案例,在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到规律的客观性等知识,笔者都会讲“红卫兵的‘红灯行,绿灯停”的故事,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此基础上,笔者会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生活中有哪些规则不符合规律,同学们应该怎么做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感,将新知识进行生活层面的创新应用。
(三)营造和谐愉悦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生命潜能释放
教育是生命灵魂的唤醒,这其实是说生命教育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能动性,生命教育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在需要。课堂上的生命唤醒,离不开合理的教学场景营造。营造出来的教学场景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照应,意味着教学场景的营造,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客观世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世界。教学场景的营造,意味着一种动力系统,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这个过程中,动机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
如在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从众心理”的含义,笔者会把“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现实例子引入课堂教学,有的学生扮演了不同的蔬菜角色,有的学生是购买者,有的学生是商家,彼此之间开展了各种对话,让学生了解到从众心理的危害。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课本上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对于生命、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这是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客观要求。
(四)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
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有助于学生获得从学校步入社会的知识、精神和智慧的教育,在这个关系中,学生作为学习者参与日常教学活动,也作为生命价值体验者,参与师生之间的活动。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获得自主及尊严,在学校、教室这个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感受到其个人的价值,体会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这意味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一个双方可以共同反思学习的环境。
如在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哲学派别知识点讨论中,针对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的观点,笔者会提出问题:“我思故我在”与“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区别在哪。接着讨论:前者与后者各自代表着什么精神。最后提问:人的感觉与主观唯心是什么联系,绝对精神与客观唯心呢,我是唯物主义者,但我挺欣赏唯心主义者的,同学们是哪个学派的支持者,为什么呢?实践证明,这种讨论有利于我们师生间的共同反思,创新知识观点,共同提高。
(五)健全管理促进师生互动,推动生命化课堂的建设
在笔者看来,生命教育是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既然是一种社会活动,那么人与人的互动交流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体现在高中政治生命化课堂上,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方式不能仅仅靠宣传教育,也应该为促进师生关系提供制度保证,将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状况列入教师考核体系。教师考核制度的合理性在于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标准的合理性。但是如果过于重视量化标准,反而让一些很有价值的评价内容排除在外,比如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这种活动需要花费的时间及精力无法标准化,也无法量化。
实践证明,高中政治生命化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益。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