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霖
怒江峡谷,处处崖高万丈、壑深千尺,谷底的江水奔腾不息,连接两岸的是一座神奇的桥。怒江桥多,有各式各样的桥,从最原始的溜索、藤蔑桥、人马吊桥到现代化的公路桥,堪称桥梁的天然博物馆。走在吊桥上,整座桥都会晃动起来,这时候下面湍急的河流会更加的凶恶和狰狞,让人心惊胆寒。但和吊桥相比,过溜索却是更加凶险,所谓“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想想要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一根细长的溜索之上,要面对让人头晕目眩的峡谷,和震耳欲聋的水声,就不能不为怒江人的勇气所折服。
溜索可以算世界上最惊险的“桥”,素有“风之桥”之称。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江水急流,祖祖辈辈生活在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怒族、藏族、独龙族等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起自己的家园,在悬崖绝壁上开出通道,在滚滚江河上架起飞桥。傈僳族有句俗话“不会过溜索的人,算不得傈僳汉子”。在滔滔怒江上飞来飞去,练就了傈僳族、怒族人民勇敢无畏的胆魄,使男男女女都成了空中飞人。这是一个生与死的游戏,但在当地人的眼中,过溜索不过是小菜一碟,能在崇山峻岭之间溜来飞去、来去自如是一种追逐自然的本性,对于自由和沟通的概念怒江人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理解。
如果说“溜索”是以前的主要过河方法,那现在,大大小小的吊桥已经逐步取代了“溜索”的地位,那一座座形态材料各异的吊桥,也成为怒江上一道到亮丽的风景线。比较大的吊桥,比如在六库时的“向阳桥”“重阳桥”,在秋那桶的“朝红桥”,可以通行轻行的机动车,更多的是只能通行人畜的轻型吊桥。这些吊桥,往往可以从名字上就看出其修建的大概年代了。漫步在轻轻摇摆的吊桥上,观两岸的青山峭壁,赏逶迤奔流的怒江,也算是一件人生乐事吧。
六库“怒江通达桥”于2014年12月正式通车,大桥设计桥型为混凝土独塔斜拉桥,为双向6车道,全桥长268米,桥面宽32米,独塔高91米,由13对斜拉索和一个立式桥柱组成。大桥上还用平时和节日两种不同灯光进行表现,平时的灯光以静态表现,主要突出大桥的典雅庄重、静柔相融,即以路灯照明为主,以静态灯光为辅,以保证行车安全;节日的灯光以激情、欢乐的动态来表现,以跳跃多彩、美轮美奂的光影世界渲染节日的气氛。
从古至今,桥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们在将天堑化为通途的过程中,起到的不仅仅只是沟通经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异地文明超越了江河的险阻,得以自由地传播与弘扬。
桥是路在河面上的延伸,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在潞江坝跨越怒江,在这里,道路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桥梁的历史。怒江特大桥是保龙高速公路的一大亮点,这座特大桥总长2208.08米,是目前云南跨江最长的一座大桥。
离它不远是320国道上的曼海桥,一座雄伟壮观的斜拉桥。这座桥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前些年通往德宏州以及腾冲、龙陵等地的必经之地。桥头十分繁华,宾馆、酒店应有尽有,排成长龙般的大车等待着边防武警的检查。来自内地的各种货物,来自缅甸的木材、矿产,通过这座大桥运往各地,古道的辉煌可以说在这里延续着。有的桥还活着,有的桥已经死了,也许它还在那里,但没有了使用功能的桥只是一件供人凭吊的文物。惠人桥是一座彻底死去的桥,因为它只剩下了两个桥墩。这座建成于1839年的铁索桥,仅仅存在了一百零几年的时间,当我在怒江边一片乱石滩上乍见这有如城堡一般的废桥时,不免为它的气势所惊惧。江中心的兀然突起,那不像是桥墩,而是一艘正在沉没的巨轮。高耸的哥特式门楼,层层砖石垒起的十数米高的城堡似的桥墩构成了这艘巨轮的船首,一直保持着沉没时的样子,岁月的荒草和杂树覆盖了它的顶部,给人一种无比苍老的感觉。实际上它死去的时间只有几十年。
比惠人桥更古老的桥——双虹桥仍然活着,这座怒江上第一座铁索桥已经屹立了226年,附近的村民每逢街天就要赶着骡子、背着农产从这座古桥上跨过怒江,去进行交易,并接触外面的世界。双虹桥是一座充满中国文化的桥,就连作为桥墩的礁石上都建起了雕梁画栋的亭子,显然是文人过往这里的不少,需要一座亭子来欣赏风光,吟诗作对。若干年以前,双虹桥就是现在的曼海桥,商旅、马帮络绎不绝,南方丝绸之路的主道从这里通过,然后翻越高黎贡山南斋公房去往腾冲。桥西岸的台地过去叫双虹桥街,是整个上江(包括保山芒宽和怒江州)地区最大的街子,但我没有看到一点踪迹,只有一片郁郁葱葱的芒果园。
怒江上最有名、最伟大的桥是惠通桥,它还在那里,但成了供人凭吊的文物。巨大的钢骨架横跨在怒江上,发着冷冷的寒光,寒光里映射出血与火。看过《大马帮》的人也许还记得这座桥是怎样建成的,所有的钢索、钢梁都是靠人扛过来的,数百人排成一条长龙,数百米长的钢索把每个人的肩头磨破,古道变成了一条血路。就这样滇缅公路的咽喉,中国的命脉——惠通桥建成了。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梁金山,是他个人捐资建成了这座中国第一的钢索吊桥。1942年的5月5日零时,惠通桥经历了它一生中最为悲壮的时光,当日本侵略者已经冲上桥头,千钧一发之际,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桥的远征军营长一声“炸桥”,惠通桥永远铭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抗战胜利后,惠通桥重建通车,一直使用到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