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明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农村老房新建很普遍,但在建设中缺乏总体规划。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如何建设美丽新农村,为农民打造宜居生活,建立乡村新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模式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2-0051-02
乡村建设主要有四个模式:旅游开发模式、生态环保模式、历史传承模式、宜居生活。
1 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村建设规划时间较长,资金方面相对短缺,在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应付检查现象,造成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不合理。另外,已建好的设备设施缺少管理和维护,造成资源浪费。
2 乡村建设的方法和路径
2.1旅游开发模式
我国许多乡村土地面积较多,人口较少,可用耕地大多都被荒废。因此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社会发展,近几年乡村旅游行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被保留下来,而城市人却向往这样简单淳朴的乡村生活。因此可以利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收入,开发农村旅游业还能够提高农村耕地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平衡和生态能源的高效利用。
2.2历史传承模式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对于历史文化悠久的村庄和城镇的保护逐渐加强,对其发展规划也更加重视。通过最基础的资料调查,对特色价值加以确认,划定保护范围,对保护原则进行编制,都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条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古老民间手艺已经面临濒危状态,一些传统民间艺术大多流失殆尽,后继乏人,乡土文化气息逐渐减少。古老历史村镇的建设不仅表现在村庄住宅的布局上,还要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延续传承,引导村民在传统民间风俗基础上学习更多的民间艺术,同现代生活相结合不断发展历史文化。也可以让人们学习民间艺术,开设一定的课程来巩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期把传统文化更好是保存下来,同时实现现代生活同传统文化相结合方式,提高村民经济收入,要开展相应的文化和休闲娱乐活动,组织不同形式的文化娱乐节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历史文化小镇的建设不仅要体现出传统文化原始面貌,还要体现出小镇古朴美丽的自然风景,让人们感受到小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古村落中百姓健康的精神面貌。
2.3近期宜居的模式
近年来宜居模式成为美丽乡村小镇建设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以这种模式建设乡村小镇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小镇地区优势不够明显,环境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效果都不太理想。规划建设要满足人们最关心的生活实际问题,降低政府投资,提高村民参与的积极性。要加强对村镇的综合治理,村庄内部整治比较微观具体,规划工作也相对复杂,因此,在整治过程中要根据村庄自身的发展情况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和建筑空间的整治及整体环境的整治和绿化尤为重要。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家原有的老房子进行重新改建,在建设时不重质量只求速度,较短时间内整个乡村就建起了外表绚丽内部混乱的住宅,对于可耕地面积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农村出现外满内空的景象。
因此,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改善现有的社会现象,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住宅,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进行拆除。农村环境绿化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对村庄内部环境进行治理和规划,推动自然环境发展。另一个方面,多关注村民的实际需要,增加运动休闲设施,建设休闲运动场地;绿化可采用生态种植的模式;对村民住宅区进行合理规划,鼓励村民自己行动起来建设绿色乡村,提高村庄的绿化面积。
3 结语
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乡村自身的发展特点,使其生态平衡、环境优美。同时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大力推动其发展。乡村建设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的乡土文化,找出最适合自身的发展建设途径,这才是美丽乡村最好的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