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

2016-03-13 22:33:46国语歌董炜达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体质体育大学生

□ 国语歌 董炜达(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

□ 国语歌 董炜达(吉林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现状与我国教育、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却不相适应。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探讨了影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高等院校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提供有益参考。

普通高等院校 大学生 体质健康 促进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良好的体魄是当今大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最大保障。但目前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现状与我国教育、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却不相适应。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其中高等院校作为专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高等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质测试、课外锻炼等方面实施情况参差不齐,造成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缺乏内涵,只是流于形式,学校体育所起到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可见,在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前提下,应充分利用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外在条件,合理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在整个学校教育中贯彻这一原则是促进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必要途径。为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探讨,寻找出一套可行的途径,为进一步丰富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出关于体质健康、大学生体质健康、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等文献30余篇。2)通过网络搜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最新相关资讯。

1.2.2、专家访谈法 根据本研究方向,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访问有关体育教学专家。确定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具体措施。

1.2.3、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文献资料、专家建议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2、研究结果

2.1、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等。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何会出现这种现状?与逐日下降的体质相比,我们作为教育者所做的工作似乎显得更加薄弱,改善学生体质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应试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重文轻武”。在这种封建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应试教育的前身。20世纪50年代教育改革正式拉开了应试教育的序幕。这种教育形式确保了最基本的公平竞争。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显露出来,我国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但传统教育思想仍然会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并影响人们的教育观念行为。【1】辅导班、补习班充斥着当代大学生的童年,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无暇参与体育锻炼,一周仅有的两节体育课却被霸占。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缺少锻炼,睡眠时间不能保证,加之父母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为孩子提供最好的食物,不让孩子做家务,学生长期处于一种高压力少运动富营养的状态,久而久之造成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机体免疫力不断下降,身体变得肥胖,视力也在不断的下降。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去排解压力,也势必会造成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状态,更甚者出现焦虑、神经衰弱等现象。体育课的剥夺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和技能,不正确的运动方法导致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学生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从而逐渐失去对运动的兴趣。这样薄弱的身体素质将会带给高等体育教育很多困难,高校体育老师也将面对巨大的挑战。强健的体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应打好基础,让学生接受最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是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保证。

让她如此纠结的情事,她希望那些纠结能像发丝一样被剪去。半个小时后,她就变身成一个美貌的小男孩。看着镜中的自己,她惊奇地发现,难过好像真的就那么少了一些。

2.1.2、社会变迁的影响

社会变迁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家庭结构的变化。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家庭规模变得越来越小,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四个老人两个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家中独苗被视若珍宝、宠爱有加。在传统的养育观念和营养知识缺乏的影响下,家长会给学生补充大量高脂肪、高糖类的食物。为给学习助力,有些家长甚至会给学生服用一些补品,市场上保健品鱼龙混杂,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致使学生看似强壮,实则肥胖。第二是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新鲜事物应运而生,丰富多彩的世界吸引着学生们的目光,其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首先,网络的出现带给了我们很多的便利,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但万事万物都有其两面性,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虚拟世界中,致使他们沉迷于网络,缺乏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实践。在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难:进入课堂,90%的同学都处于低头看手机的状态,课间休息学生也不会放过短暂的休息时间去刷微博、刷朋友圈。长期的低头姿势势必造成学生颈椎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长此以往,颈椎病将成为学生一大新的问题。其次,文化的交融使得我们的食物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在各种利益链的诱惑下,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难以得到保证,学生长期食用一些垃圾食品、激素鸡等问题食品健康必然受到威胁。

2.1.3、学校体育的影响

体质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外界环境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学校体育变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运动意识需要去唤醒,运动兴趣需要去激发,运动技能需要去指导,运动习惯需要去培养。大学生体质下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试问我们是否根据学生状况设置课程,是否认真体测、严格把关?相信每个学校都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学校体育中出现的教学内容单调、方式枯燥,使原本充满生气活力的体育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失去了对体育的兴趣,由此出现“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尽管,我们的学生经过了十多年的体育技术技能系统学习,但由于与青少年身心特点的背离,导致了学生体育兴趣的缺乏,也错过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绝佳时期。“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的区别和道理便在于此,一字之差,失之千里。学生体质测量中更是乱象百出,例如学生对于测试项目不了解,缺乏练习,体测器械不统一,每个老师对体测动作标准解读不一,体测监管不力等问题普建存在。不严格的测试只会造成学生态度不端、浑水摸鱼,体质测试也就形同虚设,起不到客观真实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作用。

2.2、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途径

2.2.1、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法律保障

体质健康的有效促进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法律的保障,需要真正实现体育由健身功能向健康促进的有效转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对学校体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规范了学校体育的开展,保障了体育教师的权益。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全面贯彻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和查处力度。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体育成绩纳入毕业高考和毕业标准中,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体育建设投入。逐步完善体育政策、法规,使其顺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首先,普通高校应经常规划和实施的新的政策措施,以政策措施来约束和干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其次,学校要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课程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课程内容应合理安排,科学选择教材,使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课内丰富教学内容,多样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多开展有趣的体育游戏、组织学生参与户外运动、观看体育比赛;教学方法上采用比赛法、对比法、翻转课堂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平视应注意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课外鼓励学生创办和参加体育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例如健美操比赛、足球比赛,引导学生正确的成败观,提高学生成就动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2.3、规范体质测试

体质测试能够正确反映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每年的监测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和教师教学计划的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身体指标。但目前体质测试还存在很多的现实问题。例如:第一,学生对体质测试项目不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质测试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练习,向学生告知每个项目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便学生能够充分准备;第二,每个教师对于体测项目的标准解读不一,应加强教师培训,在体质测量前,部门所有老师应通气统一测试标准;第三,体测器械应及时检查和维修,确保体测时所有器械正常工作;第四,加强学生监管,避免出现替考、漏考等现象;

2.2.4、加强校园体育环境建设

环境包括水、土壤、植物、动物等物质因素,也包括以观念、制度、行为准则等为内容的非物质因素。校园体育环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校园内建设的球场、跑道、体育器械等物质环境,还包括校园内体育文化、体育制度、体育准则等软环境。在物质环境建设方面,学校领导应重视体育的发展,为体育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改善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场地器械。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实现体育资源最优配置。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充足的资源,引进新的体育项目丰富学生运动内容。在校园体育软环境上,首先体育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体育知识和理念,给学生带去最前沿、最先进的运动项目和技能。第二,应加强体育锻炼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向学生灌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第三,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组织学生参加社团、参与校内外比赛,丰富比赛项目,增加比赛趣味性,发展体育特色项目,举办高水平运动队等。

3、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其影响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主要在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体质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导致学生被过分溺爱,食品安全、科技发展都在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及运动参与意识。学校体育作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环节,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为提高高等院校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高等院校体育改革应注重政策引导,提高法律保障,多样化设置课程,规范体质测试,加强校园体育环境建设。从而利用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内外在条件,合理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

[1]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6):83-89.

[2]肖林鹏.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4):281-284.

[3]刘星亮.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3):74-78.

[4]教育部.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R].北京:教育部,2015.

[5]严燕,陈建华.普通高校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途径探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11):97-98,102.

[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北京:教体艺[2007]8号.

[7]徐良.学生体质下降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干预策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1):1-2.

[8]李洋.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3):134-135.

[9]颜昶,徐丽平.导入“健康促进”理念之学校体育改革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7):71-73.

[10]傅华,李枫.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7.

[11]林清.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其研究[J].北京体育人学学报,2007(11):371-372.

[12]尹博.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J].体育学刊,2005,12(1):139-141.

[13]陈莉,胡启林.21世纪日本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举措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0):23-27.

猜你喜欢
体质体育大学生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