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篇:培育良好创新生态,应对民生新需求
将“培养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设为四大任务之首
详细分析《规划》的重点任务和方向,我们发现与以往将“硬任务”放在首位不同,此次出台的《规划》将“培育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设为四大任务之首,与“夯实科技基础,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发展新动能,形成高端产业策源”、“应对民生新需求,推进城市和谐发展”等其他三大任务平行推进。表面上看,这仅是文本顺序的变化,但实则彰显了政府对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作用的深刻认识。
如在创新生态理念上更加突出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依存性,而彼此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可能会影响甚至决定着区域系统创新的成败。《规划》围绕引导多元主体共生发展、构建创新要素集聚和活力迸发的良好环境、建设创新功能型平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开放协同水平、加强科学普及等5个方面,提出助推科技创业大量涌现、协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人才培养引进与激励、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研发与服务功能型平台建设、带动辐射区域发展、融入全球化创新等13个重点任务和方向,努力打造符合创新规律、服务功能完善、市场高效配置资源、金融资本有效对接、企业创新创业活跃、各类创新主体高效联动的良好创新生态。
应对民生新需求,《规划》更是凸显“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围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营造绿色宜居环境、共享健康安心生活、实现高效便捷出行等4个方面,提出城市综合安全运行与智慧管理、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与安全、水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绿色建筑与生态社区建设、食品营养与安全保障、健康老龄化、精准医学与个性化医疗、交通设施智能化等12个重点任务和方向,着力体现民生问题的科技支撑系统解决方案,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医、食、住、行”的安心、便捷、可靠。
同济大学教授李光明、韩新等专家撰文指出,科技发展的一大宗旨,是让老百姓在民生福祉上有更多的获得感。
他们提及,近年来上海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面临诸多挑战,如:超大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人口聚集程度远高于其他大多数国际大都市,且已进入人口的深度老龄化,至2015年末,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已超过30%;交通需求快速增加,居民出行总量达到7000万人次/日;产业密度、土地开发强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居我国城市前列。因此,上海迫切需要通过科技创新,在保障城市安全的基础上,让老百姓感受到“医、食、住、行”的安心、便捷、可靠。
如高效便捷出行是城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和重要标志。目前,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趋于饱和,新建道路设施的代价越来越大,发展智能交通,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达到负荷临界点时的必然选择。为实现高效便捷出行,大数据驱动与车联网技术已成为国际上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共识,规划围绕长三角城市群及上海超大城市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的发展需求,在基于“互联网+”的交通信息、智慧服务和交通设施智能化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任务,将会有效保障交通服务的可预见性、主动性、及时性、协同性,推进接驳换乘无缝化、资讯分享实时化,提升上海道路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出行者在路网中不必要的延误,使居民出行更安全、更环保、更便捷、更精准、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