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讨

2016-03-13 17:32:57康誉昌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铅球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康誉昌(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讨

□康誉昌(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对分课堂”是一种适合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有效结合,对教学时间进行了分配,为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提供了平台,避免教学过程中教师独角戏。并且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会随着课堂教学环节的变化而产生变化,使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内分别扮演着“讲授者”“引导者”“评价者”等不同角色,而相对应地,学生则扮演着知识的“接受者”、“交流者”、“发现者”,为师生间、学生间的交互学习提供便利,充分优化教学质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研讨体育教学

教育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富强,实现民族振兴的基石,而学校是教育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改革,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有全新的改变,创建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强健的身体是一切的本源,体育亦是基础教学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科目。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活动内容也呈现多样化,但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在各个教学阶段却表现出学生参与性不强的特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学系的张学新教授依据高校课堂教学现状而开创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其应用中更注重于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并强调对学习成果展开规程性评价,在强化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的同时,将两者错开,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极大帮助。

1、“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应用探讨

通俗而言,对分课堂教学是针对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存在的缺陷而创设出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发挥,对于营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且其适用于教学的任何阶段与教学活动下的各个科目,旨在改善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割裂及互动缺失的缺陷,基于对分课堂的应用下使教与学成为真正的双向互动过程。

整体而言,我国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是教学的主体,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以及社会发展对于综合型素质人才的需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教学模式的转变在全新的教学环境下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旨在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正体现了全新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加大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活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下使师生群体与个体在课堂的教学中互为依托,充分享有自身的教与学的权利,并在各个动态环节中适时进行角色定位与转换,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进而优化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并在交互式教学的基础上强化课堂教学活动与生命力。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中充分体现了保护与尊重学生主体差异性的特点,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并且其改变了传统的以单一标准进行终结性评价的考核方式,其针对过程开展具有弹性的评价机制。铅球是田径运动中的一种投掷项目,在增强体质与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尤其是上下肢及躯干力量方面,近年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逐渐引入了铅球教学,但由于其对于专业度、肢体协调性、自身力量等有一定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力度不高,尤其是女生,针对于此,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其所占据的教学环境内充分展示铅球运动的优势与特点,并向学生展示动作要领,并以实例展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这为学生讨论提供了方向与话题,也为课后的联系与资料查询奠定了基础。就女生而言,其肢体灵敏度较强,一些简单的运动训练对于铅球训练具有针对性的提高,经过讲授、谈论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周的自主安排时间,对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内化与掌握,并在联系中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谈论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调动自主学习能力,并在交互式过程中,充分强化了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强化个体发展,这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步骤

为了使分课堂能够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可以将分课堂分解为五大步骤,阶段性的实施:首先是决策,其次是计划,再次是组织,第四是沟通协调,最后是控制。

2.1、分课堂的决策

在分课堂实施中,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意味着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决策。在这决策环节中,决策并非由一人做主,决策的事情也不能局限在单一的一件事情上,还应包括对日常问题的决定,除了高层领导依照战略部署做出的决定,授课教师也要在分课堂进行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授课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是否真的有必要,加入新型的分课堂教学模式。这一问题是决策的核心的问题,因为新型模式,并一定适用于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班级,要考虑到自身的真实情况,如果加入分课堂只是为了跟风创新,那就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同时决策要有目的性和目标性,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分课堂能够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最终可以达到怎样的实际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决策失误。

其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将教师和学生有机的联系起来,主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的凸显出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该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做学生的引导,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铅球教学任务中,需要通过不同的姿势,练习单手原地侧向推铅球,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具体动作与姿势进行分解与讲解,再由学生进行练习,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在教师完成示范与讲解后,学生在自我练习中进行讨论,并在课后斟酌内化,充分体现了该教学模式应用的必要性与决策的实际可行性。

2.2、教师的对分课堂计划

教师的教学与学校的教学步骤要保持一致,教师要明确学校的主要工作安排内容,同时结合学科的内容,制定出详细的对分课堂计划,课堂实施环节的计划要切实可行。对分课堂计划分为学年计划和课时计划,学年计划教师要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计划,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节奏;课时计划要求教师要详细制定课堂实施步骤,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让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中都有所收获和感悟,从而促进对分课堂的实施。

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方案等。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需要按照这几个方面进行,也就是说教师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教学的思路、形式以及内容等。比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要体现出分课堂的内化环节,可以让学生练习铅球,相互学习和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把教学计划告诉学生,这样能够使学生很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对分课堂”的实施中,需要以学期课堂计划为标准。这种教学模式从形式上看与传统的授课方式没有很大的区别,关键是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讲授,是不是需要加入讨论等,或者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2.3、对分课堂的组织

一般在对分课堂中需要进行分组教学。虽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按班级的形式组成了一个学习的团体,但是在对分课堂的教学中需要进行二次分组,这样有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需要在铅球的具体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讨论,得出讨论的结果,提高讨论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中引导者的角色。在讨论环节中教师要适时的去引导学生,在开展教学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且确保各小组在结构和人数上的无差异化,确保组织形式合理性,该环节需主义的是要对分组成员的数量、搭配等提前进行规划,以确保分组讨论活动开展的协调性,充分优化学习氛围。

2.4、对分课堂的沟通协调

充分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够为对分课堂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整体环境,对于促进师生教学目的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教师需要与学校管理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理解与支持,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教师要同学生进行协调,将该模式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明确而告知学生,并且在具体应用中教师需掌握学生的学习的实际状态与效果。此外,教师与教师之间需要进行交流与头痛,互相观摩与学习,并交流经验,这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最后,作为教学活动的接受者,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学生间的讨论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下的具体体现,对于促进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具有重要作用。如铅球教学中,教师告知女生,可以通过蹲跳起、单脚交换跳、蹍跳步、纵跳摸高、蛙跳、跳台阶等联系方式优化铅球学习效果,学生间进行讨论时,可以针对于自己的练习结果进行讨论,交流不同方法的技巧,促进课后练习效果,优化知识内化水平。

2.5、对分课堂控制

对分课堂控制系统的应用目的是对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计量标准化评价,将其与与其教学效果相比对,分析现实与预期间的差距,并分析原因,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学优化。在此环节,需要进行重点对象控制,依据所制定的实施计划,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这对性控制,达到控制关键点的同时控制全局的目的。此外,进行课堂教学效果与目的的实际计量,但不能依据传统的方式进行直接量化,而需依据教学模式特征,通过相关指标进行计量,从各个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与肯定,调动学生积极性。

3、结束语

对分课堂模式的创立具有创新型,在其应用下使教育教学在充分回归教与学的主体的同时实现教学相长与双边互动,对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显著作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强化思维活动,优化教学质量。体育是各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科目,在教学中受环境、气候、学生体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参与度与质量均有所受限,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下,在提供讨论时间及自我内化环境的基础上,将客观影响因素明显弱化,充分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对于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05.

[2]金鑫鑫,常雪琴.高校基于翻转课堂的研讨式教学模式应用探析[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3]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

[4]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03.

[5]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03.

G807

A

1006-8902-(2016)-10-LXY

猜你喜欢
铅球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会弹的铅球
可怕的人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36:11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28:25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探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