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3-13 17:32王惠强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20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社会学人文

□王惠强(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惠强(东北大学体育部辽宁沈阳110819)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进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其以体育发展方向为研究方向,传播体育价值、传承体育文化、构建体育学科体系,对完善体育制度、规范体育行为、促进全民运动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不断创新发展,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应用型研究,也取得了较为瞩目的研究成果,随着研究方向的综合性和应用型趋势明显,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规模和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既为今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打下基础,也开创了体育人文社会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但同时也存在学科基础理论薄弱、学科发展不均衡等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目前发展的状况,找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究,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旨在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提供参考。

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兴起和发展是基于体育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畴包括学校体育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以及比较体育等等学科。目前体育人文学科已成为体育学的二级学科,其学科知识发展、理论体系构建以及研究体系等日趋成熟,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进入21世纪,“奥运”走进中国,我国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不仅是受到社会体育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而且也受到国家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紧随其后的围绕体育战略发展、体育体制改革等等陆续开始全方位、多层次、跨文化的研究,已然标志着体育人文社会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中的地位。在近十年来,体育人文社会学在取得不断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就需要在新时期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对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现状

1.1、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进展

(1)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迅速,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自1997年体育人文社会学被确认为二级学科以来,我国学者就体育人文社会学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据不完全统计,公开发表在学术刊物上的论文著作已超过1万多篇,涉及到民族体育、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体育社团以及全民健身等多个范围的研究。关于民族体育的研究没有学者提出在我国社会转型之际,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观和发展模式正在转型和消失,面对世界格局和奥林匹克文化的冲击,体育理论创新和体育形态创新显得势在必行,发展体育就要纠正传统形式,将传统体育活动融入到现代体育之中。关于农村体育的研究主要是从农村体育的消费水平、发展状况、体育意识和体育形式的整体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发展农村体育就需要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挖掘潜在的体育特殊功能,为农村体育的良性发展做出合理改变。社区体育、体育社团以及其他研究也同样如此,研究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发展的问题并作出假设,在学者和专家的关注和重视下,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已初具雏形。

(2)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范围和研究领域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以前,受体育水平和体育知识水平的限制,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领域都较为狭窄,研究范围比较保守,随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体育实践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拓展研究,深化研究深度,体育人文学科范围也逐渐走向综合化发展。目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体育与经济、体育与社会发展关系、体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战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体育产业的理论与实践等等,逐渐的形成了研究领域高度分化又综合一致,强化了体育人文学社会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认知能力,建立起新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体系。

1.2、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应用型研究趋势明显

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将我国传统体育模式与现代体育模式结合在一起,给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拓展了一片新领域。邓小平曾经指示:“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4]。在体育应用研究上进行适当改革,发挥体育研究理论性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针对性的选取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通过理论研究增加体育运动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题数量。国家体育局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指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要着重研究体育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并做好为我国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服务。这更加说明月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应用型研究趋势已然出现,并必将会越来越明显。

2、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2.1、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和其他社会学科一样,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不能脱离现代科学体系结构,更不能脱离高中国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在这样的基准下,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式、多层次、多形式的立体结构体系。但目前我国体育人文学科体系尚未完全确立形成,结构特点未能注重内在和外在的优化结合,缺少学术学科体系作为支撑,体系建立不够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缺少体系结构的特点。

2.2、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基础理论薄弱

众所周知,体育是一门以体育教育与体育运动为最主要元素的项目,体育人文社会学虽然已经成为一门二级学科,有着社会科学的学科地位,但对体育人文理论的研究还比较少,理论知识尚不完善。尽管有大量的社会学科专家和学者已将将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可我国传统体育基础理论较为匮乏,现代体育理论体系并未完全确立,也就是说基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基础理论并未完全被提炼出来,由于自身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只能借鉴和引用其他国外文献作为参考,并结合我国体育发展实情和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2.3、学科研究整合程度不高

体育运动项目较为繁多,体育学科理论研究相应的较为复杂,在当代体育运动中,各种研究和社会信息流也越来越大,如何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并对其中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探讨是所有参与社会科学讨论研究的人面临的重要文艺。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多,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着潜在或直接的关系,任何一个人或一个研究单位对其的研究都无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性,因而,各类社会研究团体和专家学者需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避免体育人文学科研究的单兵作战。

3、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的对策探讨

3.1、提高学科研究主体的自觉意识

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研究主题类型比较多,有爱好体育运动的学者,有探索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关系的社会学专家,包括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团队或者热心体育事业的爱好者等等,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主体的社会意识指的是研究者的研究精神。体育运动种类繁复,延伸而来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人员必然比较多,这就需要在面对研究时,每个研究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储备和专业研究精神,将学术研究作为一项虔诚的事业去做。提高研究注意的自觉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提高研究主体的创造能力;将体育运动和体育知识结合起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门学科,并置于研究当中。其次,研究主题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不断超越;研究人员的思维角度和思想深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研究的角度和深度,只有研究者不断的超越自我,并不断的对该门学科发展做出合理的、超前的预算,才能使得其研究结果具有真实性和应用性价值。最后,提高研究主体人员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反思是对已有的成果做出回顾性分析,创新是对即将形成的成果做出大胆预测,体育人文社会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学,研究反思和创新是其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3.2、加强学科研究的本体理论研究

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都要从学科本体出发,并最终回到本体,学科的本体理论研究即就是学科自身的知识理论研究,通过对学科进行阐明定义、做出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等等,明确的告诉研究人员这门学科的存在的价值和开设的意义,并通过这种本体理论研究,将其更好的发展为一门学科成熟的社会学。加强学科研究的本体理论研究并不是只重视理论研究,将研究作为理论研究的空架子,而是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研究,在一定意义上通过理论研究解决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优秀研究结果做出奖励,做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不断发展的阶段化需求工作。通过实施奖励制度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进入到该门学科的研究当中,从加强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践实施指导,一步步的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

3.3、营造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研究的浓郁氛围

环境对信息催生和资源整合有熏陶作用,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的需要创设好的研究范围,在稳定、进取的研究环境下,取得卓效优秀的研究成果。营造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环境就要从研究主体、研究课题、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首先,建设好研究主体,在全国范围内挑选有资质的体育爱好者和社会学爱好者将其合理分配,组建一支学术思维敏捷又热衷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团队。其次,研究课题设置需要具有创新性,既要以“体育人文社会学”为核心,也可将其他体育热点、体育经济热点、体坛热点等等融入研究课题中,让每个研究者在课题研究时,充分感受到研究的乐趣所在,以发展的眼光对待这项研究课题。最后,为体育人文社会学设立一个优秀成果奖,奖励表现杰出的团队和个人,并通过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研究创新。

4、结语

在促进体育人文社会学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做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与体育实践发展的协调统一,通过理论研究指导实践,实践活动反馈理论研究这种方式发展学科,服务社会。总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在新时期下,现代体育的发展和创新也为其研究提供新素材,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理论研究,为实现体育人文研究与体育实践一体化发展打下基础,也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1]鲁长芬.我国体育学科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及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02.

[2]韩春利,曹莉,孙晋海,王秋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9.

[3]毕红星,丁月兰.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科建设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7,02.

[4]杨桦,任海,王凯珍,熊晓正,黄亚玲,郑国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5]杨佳佳,王子朴,王晓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概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10.

G80

A

1006-8902-(2016)-10-LXY

王惠强(1992-),汉族,男,东北大学硕士在读,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社会学人文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人文绍兴
社会学科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对策研究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人文社科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