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魏柏思羽(.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湖南 长沙 40006;.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00)
中国动画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伍 魏1柏思羽2
(1.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服装艺术系,湖南 长沙 410006;2.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随着“动画热”的风靡,大量的动画作品踊跃而出,但精品动画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动画艺术人才的培养是造就动画强国的关键。文章梳理并剖析了中国动画艺术教育现状,同时对动画大国美国、日本的动画教育模式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培养出大量符合市场需求的动画艺术人才,建设新型的动画产业,实现从动画大国到动画强国转变的根本。
动画艺术;创新教育;教育模式;动画产业
动画艺术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文化产物,是一种集绘漫画、文学、绘画、戏剧、电影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它蕴涵着“寓教于乐”的文化价值,是艺术形态和经济支配下的艺术现象[1]。受当前文化市场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负能量影响,借助动漫影像技术、3D虚拟技术等科技创新热潮,不少商业资本纷纷涌入门槛降低的动画产业,神州大地掀起一股“动画热”的狂潮,让中国动画产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假像。
在潮流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下,近年来各大高校新增不少动画专业相关课程,但精品动画少之又少。本文重点从当下中国动画教育模式以及动画专业相关教材改革这两大方向进行浅析,旨在引起动画工作者们的深究与反思
1.1 教育模式
随着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创收打下基础。大量的动画作品的诞生导致动画创作人才紧缺的现象产生,这是促使我国的动画教育规模正逐年增长的直接原因。其中,以高校动画教育扩张最为明显,据调查显示,2007年全国高校动画类毕业9万余人,到2012年,高校为中国动画产业培养各类动画人才近60万人。然而,如此庞大的数字并非完整数据,随着“动画热”的持续高涨,不少高校还在其他专业下设立动画方向,数据也将不止于此[2]。尽管如此,高速输送人才下的教育模式却也如统计数据般模糊不清。
动画在中国尚属新兴专业,其教育模式也是多元、无序且无迹可寻的。由此也出现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过于迂腐、动画专业师资不足、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学环境落后等等。
动画专业课程体系一直处于相对变化的状态,没有形成稳定的课程体系。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动画专业的课程开设难题不少,且动画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涉及专业繁多,技术操纵性强,实践与艺术紧密度高,因此课程的开设障碍不断。已经开设的各个课程间缺少整体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不少课程相互间内在关联度低下[2]。本科与高职开设的课程没有明确的层次区别,缺乏人才培养内在递进关系,导致人才培养杂乱。
尤其是研究生课程培养,缺乏科学的培养方向,没有在本科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使得人才培养效果差强人意。各高校培养子目标与培养方案缺乏自身特色,针对这类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各层次、各专业小方向进行专业系统的划分与统筹,在巩固基础知识上拓展自身专业,有目的地培养出动画行业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动画专业师资缺乏是我国动画专业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高校的教学资源较为匮乏、师资力量不足,或多或少地导致专业课程混乱。动画教师的匮乏,使得高校动画教学方式离不开传统的理论与素描色彩。这与动画大国日本传统的动画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日本动画教育模式讲究言传身教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由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进行动画制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升华。而我国现有的动画教育模式不仅达不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连基本教学开设都有待仔细研究。
然而动画教育的困境不仅仅于此。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文化产业的改变,从原来的二维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动画人才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也应勇于创新,培养时代所需的创新人才。
1.2 动画教育教材现状
一般的教材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进行编写的,是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的载体。教材为教学提供资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因此动画教材也需要改革创新。动画产业发展推动了动画教育,也为动画专业教材的出版带来了春天。虽然优秀的动画专业教材也偶有出现,但由于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与缺乏性,使得已出版的动画教材质量参差不齐。
1.2.1 教材产量多,精品少 动画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促使各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张,客观上助长了动画教材的需求量。同时国家政策的扶持、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教材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导致一部分出版社和个人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追求金钱效益,忽视了动画教材本身的质量。部分教材都是赶制拼凑,导致教材质量不尽如人意。
1.2.2 教材体系不全,缺乏整体性 教材的编写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动画教学模式混乱是我国动画教材编写的最大困扰,它使得市面上出版的动画教材五花八门,质量良莠不齐。不少教材的编写以偏概全,偏向于软件实践操作,忽视了动画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的存在。同时,教材编辑在体制意识与教学模式尚且混乱不清时进行教材编写,容易犯逻辑混乱、结构不明、缺乏整体性等错误,导致系列型递进教材体系的教材的缺失。
1.2.3 理论、实践市场比重失衡 纵观整个动画教材市场,技术类型教材占主导地位,理论型教材偏少,且教材类别针对性稍强,以实践应用为利益的首要目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出版商针对高职、本科出版相应教材,研究生层次动画教育相关教材所占的市场份额着实萧瑟。究其原因,除教学需要市场需求大外,更多则是当下学生求职需要,企业招生偏爱实践技术型人才。导致理论教材缺乏的直接原因,当属高校教学模式下动画教育体系的缺憾。
2.1 日本教育模式研究
亚洲动画行业的翘楚——日本,是中国动画市场最常借鉴的对象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的动画产业虽取得重大发展,但80年代以前,其教育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师徒传授培养模式边工作边学习,没有系统化与规范化。高等教育动画专业几乎没有开设。
日本的现代动画教育始源于2000年,日本京都精华大学开始设置漫画专业、招收4年制学生。这一举动引起了不少学校的效仿,相继开设动画专业、漫画专业或动漫专业。在当时的日本引起了热议,得到了不少原创作者和动画编剧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引发了学生的 “报考热”,是日本动画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为日本争夺亚洲动画大国称号巩固了基础。
如今的日本在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渐渐有了自己的模式,主要有4个特点。
(1)专业的划分细致且方向齐全。如专业漫画家、漫画插画、数字插画、动画剧本、写作创作等,这些细分的专业方向对课程设置的全面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动画行业的全面发展。
(2)实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学生毕业就业的充分考虑,开设与动画产业相关的职业课程,在从事职业包括形象设计师、网页制作员、绘本作家、动画剧本创作人员等各相关专业进行课程宣传,做到动画产业各专业间人才的均衡培养。
(3)数字技术教育。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注重数字艺术的教育。引进先进计算机及相关数字设备,聘请知名专家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技术的发展,保障行业水平的提高。
(4)企业实习制。动画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教育难以满足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引进相关企业实习制,规定学生在完成在校理论课程之后,要完成相关企业的实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验才予以毕业。
2.2 美国教育模式研究
美国作为动画专业处于世界上先进技术前沿的国家,其动画专业产业化极高,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动画是世界动画市场的领导者。美国动画教育是服务于动画产业需求的高等教育专业,为美国动画处于世界前沿提供了保障。
美国的动画产业随着美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进入21世纪,美国近2000所大学都开设了动画专业,提升专业动画水平,满足飞速发展的影视产业。其动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实践的、生产的动画专业人”的教学目的,注重 “引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确定教学各项原则。
美国高校强调培养全面型人才,通过开设一系列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并学习动画影片制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从写作、绘本到声音、视觉特效和制作设计等所有动画制作的全部环节。
美国高校动画人才培养从市场需求出发,培养学生掌握适应实际需要的本领,一是让学生学会创作,开发自己的想像力与创新力,学会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创作。二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日本教学理念相同的是,美国的动画人才教育也重视实践能力,略微不同的是美国的教学方法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讲究动画专业中各个小方向的学生内部动手实践,通过创新,在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相互影响下预测市场的需求。
美国注重实践的教学理念不仅体现于此,同时还体现在师资方面: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进行教学工作。在美国各大艺术学院,兼职老师占学院的近一半,主要以动画第一线的从业人员为主。
虽然中国动画产业已迈入世界动画大国行列,但与欧美、日本等动画强国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拥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动画市场规模,因此,只有在立足本国市场的前提下,才能确保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时代造就科技,但时代发展同样需要科技,以科技的发展带动产业的发展,推动这一切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是科技发展的基础,更是动画产业蓬勃发展的第一动力。动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则是人才的根本,追根究底,教育创新才是推动动画产业发展的原力[3]。
3.1 教育模式的创新
追求“标准化”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就如同 “八股取士”一般,培养出来的学生墨守成规,思维被过度禁锢,缺乏创意与创新精神。旧式人才的培养只能“生产”出一批制作动画产业的工具,而非创作型人才。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创作动画作品非一人之力即可,在各个环节配合创作,才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产品。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我们在培养教育的同时,应注重专业间的协调与合作,学习本专业的同时也对相关专业进行浅显涉及。把握当代动画教育的本质,了解当代动画产业发展,掌握时代发展的最新动态,是高校科学、合理设置动画产业相关课程时必须了解和研究的。拒绝盲目跟风,寻找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合理道路,减少盲目扩张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合理利用国家资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阳关大道。
3.2 师资、硬件与技术的创新
教育硬件设施的缺乏是当前我国高校动画教育最大的阻碍,相应的教学条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教学所需。实验室、工作室、机房等教学场地缺乏,教学设备老化,实践实习场地不足等,都是高校动画教育最为常见的难题。在保障合理开设课程的同时,也需要同时解决相应的教学条件。
师资力量的缺乏,则是动画教育成效缓慢的根本问题。首先是师资数量上的缺少,我国从事专业的动画教育教师相对较少,根本无法仿效日本的传统“师徒制”教学模式,所以应大力培养优秀高端动画教育教师。其次是动画教师教学水平的不足,由于我国动画产业的相对落后,各项动画资源与动画强国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在大量培养动画教师的同时,应注意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首先,可以加强教师与优秀动画企业的合作,增加实践水平量;其次,可以派遣优秀骨干教师到动画强国进修、学习、访问等,多途径多方式加强学习,学习强国的动画教育模式、动画技术、动画产业模式等。
3.3 教材建设的创新
动画教材体系与动画课程设置是动画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与否对动画教育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当代动画教育的核心依赖于以创新教材为基础,并与高校课程体系相辅相成,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材水平刻不容缓。教师是动画教材编写的主要人员,要求在培养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深入研究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与需求,根据教学大纲和当代动画产业发展状况,编写出一本符合动画教育规律的高层次教材;其次,要培养相关教材编写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秉着创新、发展、严谨的学术态度。当然,教材质量与创新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要求编写者有严谨的学术态度,切莫只顾眼前利益,滥竽充数。最后,高质量的书籍出版离不开出版商的严格审核,将低水平的书籍剔除在外,优胜劣汰,规范出版市场,这是提高动画教材出版水平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3.4 教学实践的创新
实践是产业检测的标准,一切课程的设置与教材的培养,都只是服务市场的筹码。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的同时,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市场趋势、拓展想象力与创造力都是动画创作必不可少的动力。高校教育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注重实践能力与职业规划的双重培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把握市场动态,在实践中找到自我的定位,为实现自身价值,发展中国动画事业奠定基础。
3.5 因材施教的创新
日、美的教育模式是其动画产业发展的保障。早在春秋时期,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在借鉴外国的优秀教育模式外,还应根据受教对象的不同而采用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学习各国优秀教学方式的同时,高校应立足于我国动画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新型人才。在打造新的动画教学体系的同时,开辟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教育道路。
综上所述,中国从动画大国向动画强国的完美转身之路还很长,在捍卫本国动画市场的根本上,应把动画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强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道路可能充满曲折,但也应一往无前,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动画立足于世界动画强国之林。
[1]张宏,许歌.动画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4,225.
[2]肖永亮.中国动画教育启示录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9,87
[3]丁海祥.技术、艺术、新媒体——论动画的三重属性 [J].当代电影,2010(5):67-69.
伍魏(1964-),男,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E-mail:8047301@qq.com
201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