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艺术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新模式

2016-03-13 14:0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2期
关键词:社团素养艺术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王 冰

一、现当代传统艺术教育模式下的两极分化

与古代相比,现当代我国的艺术教育日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化、技艺化的倾向。

08年我毕业来到北大附中,艺术课仅局限于美术和音乐学科,属于大家公认的边缘学科。其次,音乐美术课基本是整班授课,内容以鉴赏为主,学生基本上都只是停留在欣赏和感受的层面上。除了常规艺术课堂教学之外,学校每年固定招收管乐、舞蹈特长生。为了迎接艺术节比赛,每年聘请专家、教练为艺术团进行指导。可以说两千多人的中学,只有不到百余人的特长生享受着这种前苏联式的艺术精英教育,大部分普通学生还仍然坐在传统的艺术教室里欣赏艺术。可见,这是教育不公平的一种体现,也让我们看到了学校艺术教育投入度的两极分化。

二、围绕学校育人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艺术核心素养

(一)审美与表现

众所周知,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时产生出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因素的内在复杂心理现象。表现则是外在体现出来的动作或行为。从审美到表现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我们倡导学生要具备的艺术素养之一就是不仅仅要具有敏锐的内在感知力,还要有可以转化的外在表现力。我们学校经常会有国外交流的学生参与艺术课,我发现中国的学生相对比较含蓄,心里有但缺乏勇气当众表演,而外国学生则表现得热情洋溢,敢于发自内心的去表现。所以我们的艺术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内外兼修”的习惯和品格。学会通过面向公众的展示,去诠释对艺术的内在感受和理解。

(二)实践与创造

实践是将掌握到的艺术技能在实践中去得到验证,在做的过程中去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创造是指想象力不断实践的产物,能够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从实践到创造是一个无限反复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而创新也需要在实践中去得到验证。所以我们的艺术课,基本上以实践操作课为主,在做的过程中掌握艺术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艺术创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艺术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体现也应该是这样一种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质。

(三)合作与竞争

艺术是感性的,每个人对于艺术的观点都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结合了自己的生活阅历去解读。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们鼓励发表各自的艺术观点,在分歧和竞争中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未知,萌发新的灵感。同时增强这种竞争的意识也会让合作变得更加紧密,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三、基于艺术核心素养,构建多元化艺术课程

(一)艺术课程框架

核心素养是艺术课程定位的基础。在核心素养的原则引导下,我校艺术课程打破了原有的以音乐、美术二分天下的艺术教育格局,根据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两个培养方向,去构建艺术课程框架。

(二)艺术课程特点

六个艺术领域相对独立,且相互合作,也让学校的艺术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是专业化;二是选择性;三是交融性。

四、案例分析

学校艺术课程按照难易程度,划分为兴趣课程、赛事课程和社团课程三类。每一类课程都有其固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框架。

(一)兴趣课程的选择多样性之《声乐类课程》

兴趣课程基本上是学段制,总共9周18课时。课时周期短正好可以满足兴趣课程体验而非深入的特点。虽然课程内容不够深入持久,但是有些模块还设置了不同的级别,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演唱技巧初级到无伴奏人声合唱顺时针排序,难度逐渐增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选择。而合唱团的社团成员基本上都是选修过声乐类的课程为主。所以兴趣课一方面提供了6个领域30多门模块课程的选择,另一方面兴趣模块课程的级别课程也为想深入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课程的支持。

(二)赛事课程的综合性之《舞蹈节剧组课程》

戏剧节、舞蹈节是我们学校分别与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舞蹈学院合作共同研发的一个活动类课程模式。它将艺术课程与赛事活动结合在一起,推动书院发展以及艺术教育普及。以舞蹈节为例介绍一下模式构建:一是成立7个书院剧组;二是原创剧本;三是排练合成;四是展演评选。

课程群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让舞蹈节可以得到更多艺术资源的支持,让活动更精彩;另一方面舞蹈节也是艺术课程的一次综合性的、带有共同目标指向性的合作展示,综合体现了学校艺术核心素养以及育人目标。

(三)社团课程的深入性之《银杏国乐社课程》

社团课程主要是指艺术中心下设的中心社团所开设的俱乐部课程。社团课程注重持续性深入性,所以社团课程的学习周期比较长,一般1.5学年,甚至更长。社团课程注重专业深入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以《银杏国乐社》为例,银杏国乐社是学校唯一一个民乐类社团。通常以某一次演出或比赛作为阶段性目标,去设计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在演出比赛中总结经验,并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计划。所以社团课程的训练模式是按照“技能训练—演出比赛—交流总结—制定计划”这样一个循环模式开展团队建设。

五、艺术课程建设的效果与反思

(一)艺术课程效果展示

1.艺术普及

舞蹈节模式是取消特长生之后,学校实施舞蹈教育普及的一个途径。图表中看出,舞蹈节实施之后,普通学生(舞蹈零基础学生)参与舞蹈的比例逐年上升。男生参与舞蹈的人数也是逐年扩大。

2.历年学生原创作品

舞蹈节、戏剧节是我校两大艺术赛事。主要的规则是要求学生原创,期间涌现出许多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每一届舞蹈节或者戏剧节都会出品7部学生原创的舞剧或戏剧,这些视频资料也将纳入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的资源库。

3.学生毕业考入专业院校的统计

学校丰富的艺术课程给了学生不同体验的同时,也会让学生将喜欢的门类作为自己今后的职业方向。自2010年以来,毕业生选择报考专业艺术院校的人员也是逐年增加。

(二)反思与提高

反思这些年学校艺术教育改革,虽然取得的效果很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首先是各艺术门类分布不均衡,导致有些艺术门类课程过多,有些则偏少。其次,课程繁多的同时,应该总结一下不同课程之间在教学方法和实施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捋出线索进行分类总结,继续完善艺术课程框架结构。最后,还应该从艺术核心素养入手,仔细研究每一门课在实施中对于艺术素养落实的是否准确、明确和效果性。

猜你喜欢
社团素养艺术
缤纷社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纸的艺术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