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传统文化 培植人文情怀

2016-03-13 14:03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三中学王少杰王少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2期
关键词:苏轼古诗词人文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第三中学 王少杰 王少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创造和演变中积淀下来的灿烂文化。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曲赋、医学、建筑、节日……无不体现着中国古圣先贤的经验、智慧。让学生跟随传统文化的脚步行走,感悟那些浸润在生命里的文化,把思想和感情倾注在文字里,文字便有了生命。

一、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建构语言系统的根系

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正逐渐丢失了传统文化,缺乏人文素养,无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在言谈举止上,都有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倾向,表现为标新立异、特立独行、愤世嫉俗、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等特征。学生的作文中充斥着英文、火星文、网络语言,甚至是自己生造出来的一些词语,在思想上故意剑走偏锋,以走极端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性。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的历史典籍和璀璨的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传统文化典范的古诗词,以其凝练、含蓄、隽永的艺术特色而流传于世。古诗词的背诵积累,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学生通过诗词的诵读鉴赏,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语言体系。

浅尝辄止的背诵积累并不能让学生有效实现语言的内化与转化,必须要有大量诗词诵读的基础,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感。为了提高诵读的质量,养成背诵诗词的习惯,从初一入学开始就要让学生有积累和背诵古诗词的意识。每天一首古诗词,放假再留背一定数量的诗词,每学期通过竞赛评比的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积累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作文的语言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比如,学生在作文《送你一轮明月》中,这样开头:送你一轮明月,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那是一轮满载着思乡之情的明月;在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那是一轮寄托着无限牵挂之情的明月;在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中,那是一轮溢满情义的明月。送你一轮明月,一轮思念的明月。

片段引用了王安石、苏轼、李白等有关明月的诗句,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为作文增加了亮点,这就是积累诗句,吸取民族文化精华并巧妙运用到作文中的结果。

典雅优美的语言可以通过运用古典诗文的训练达到,也可以进行古诗文意境美展开想象,构设风景。利用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用画来将这抽象的意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可以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使自己的语言有个性,有文采。

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对联、谚语、歇后语、俗语、灯谜等。关注民俗文化,在阅读中,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随时积累抄录民俗文化。如过年时的春联,它用词精炼,对仗工整,使人倍感亲切。我们要求学生随时记录并运用到写作中去。如《看云识天气》中多处运用谚语,将抽象难懂的气象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又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运用了农谚,使文章通俗易懂;再如,《端午的鸭蛋》作者写了各种端午习俗,用语质朴自然,使文章情趣盎然。这些语言生动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文语言。

名家名篇为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通过仿写实践,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仿写是为了更好的借鉴,创新。学习《五柳先生传》后,我让学生为同学做传,有的学生用这样的形式创作《同桌小猪传》,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有了深厚的文化积累,学生的语言自然便有了文化的厚度,同时也能迸发出富有灵性的创造火花。

二、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积淀人文素养的情怀

何谓“人文”?古今中外对“人文”的诠释共同点是都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教化与全面发展。它综合了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信念、意志、个性、能力等丰富的内涵,是对人自身完善的一种关注与追求。而人文素养,则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盛衰变迁,始终绵延不绝,是世界文化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最具特色的文化形态之一,其人文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忠诚;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也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坚贞爱情;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道;更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等等,这些都已成为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

作为母语的语文,反映出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气脉,精神,它负载和传承着具有悠久文明史的民族文化,凝聚着民族的思想、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民族价值。因此,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引导学生挖掘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学习名人大家的思想,了解他们的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榜样,滋养人文情怀。

学习《诗经》,那简短的诗行里浸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对时事的评价,对人的赞美。而‘彼君子兮,不素飧兮’《魏风伐檀》却又用着那声声的哀怨唤出了他们的不满,在那腐败的社会,在那只会搜刮民脂民膏的社会,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惨遭剥削,却只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深深地叹息!

学习苏轼的《定风波》,结合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品读的是苏轼的哲学思想、美学态度,深入一层,可以看出更是是苏轼对待人生、对待挫折超然淡泊的心态的艺术表现。走近李白,看到的不仅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狂放,更多的是整个大唐盛世的开明,文化的空前繁盛和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政局,才孕育出诗仙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才。

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人文内涵的解读,给学生奠定一生的精神底色。而语文教学的艺术则体现在为学生建构起足以影响一生的思想体系和人文情怀,支撑起他的作文世界!

猜你喜欢
苏轼古诗词人文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