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廷兰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护理
肖廷兰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甘肃 兰州 730030)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也随之增多。高血压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多并发症的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重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指导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知识,调整心态、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对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多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1.1症状不明显
由于老年人机体对升高的血压多具有较高的耐受能力,因而症状多不典型,很多患者以并发症的出现为首发症状而就诊,造成病情的延误。
1.2脉压增大
因老年人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故随着年龄的增加脉压增大,表现为收缩压水平明显升高,而舒张压水平呈降低趋势。老年人的脉压可达50~100 mmHg。
1.3血压波动大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血管变僵硬,压力感受器官调节血压的敏感性减退,使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易随情绪、季节、进餐和体位的变化而出现明显波动,如部分患者可发生餐后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其中体位性低血压具体表现为: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同时伴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站立不稳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甚至晕厥。
1.4血压昼夜异常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伴有血压昼夜的异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幅度〈10%或>20%,甚至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反较白天升高,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
1.5并发症多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常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血压长期控制不理想,更易发生或加重器官损害。
1.6药物的耐受性较差
老年人的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对降压药的耐受性较差,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等。因此药物治疗的初始剂量比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小,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增加药物剂量间隔的时间也比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
2.1叮嘱患者休息
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通过保证足够休息和睡眠而恢复正常。血压较高症状较多或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病室整洁安静,减少探视。高血压患者应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因此,应时刻叮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保证足够的休息。
2.2监测血压
根据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规律,在06:00、12:30、16:00测血压较合适,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易受内外因素影响而使血压波动较大,故睡前21:00应当增测1次血压,为晚间服降压药提供依据。
2.3合理用药的护理
理想的降压方法是坚持终身服药。降压药应从小计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忌血压平稳后停药,血压升高服药。临床常用的降压药有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否则会出现反跳现象,使原有的症状加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扩血管药物时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服药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和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停药,进行对症处理。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要立即将患者平卧位、松解衣服、按摩四肢等,也可用药物恢复血压。嘱患者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应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2.4饮食护理
2.4.1低盐饮食 中国营养协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 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 g。教会患者正确估计每日食盐量,尽量减少高盐食品和调味品的摄入,如酱菜、腌菜腌肉、咸鸭蛋等,还有零食,如薯条甜点等。
2.4.2控制总热量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天总热量低于1 200 kcal,其中蛋白质20%、脂肪25%、碳水化合物55%。减少动物油脂、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肥肉、蛋黄、鱿鱼、动物内脏、咖啡伴侣等,并指导患者简单计算食物的热量[2]。
2.4.3营养均衡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糖,富含维生素、纤维素、钾、钙、镁。如新鲜蔬菜水果、木耳、土豆、蘑菇、燕麦、薯类、粗粮、杂粮、鱼类、牛奶、豆制品等。少食多餐,忌餐后马上活动,预防餐后低血压。
2.5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与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正关系,同时中心型肥胖患者更容易患高血压。世界卫生组织以腰围男性≥102 cm/女性≥85 cm,或腰围/臀围:男性>1.0、女性>0.9时为中心性肥胖。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为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中国体质标准BMI=18.5~23.9为正常,BMI=24.0~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减肥有益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每减少1 kg体重,收缩压可降低2 mmHg,而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低热量饮食,并进行适量运动。2.6适量运动
运动可缓解交感神经紧张,增加扩血管物质,改善内皮功能,促进糖脂代谢,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指导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身体、年龄选择各自喜爱和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广播操、跳舞等活动,每次以30分钟至45分钟为宜,每周3~5次。运动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和傍晚,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较高水平,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运动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大运动量锻炼,长期坚持,可减轻体重,提高心血管适应调节功能,降低血糖,增强体质,使血压缓慢下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起、卧和各种活动时,动作宜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以保障安全[3]。
2.7戒烟戒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兴奋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率增快,同时也使肾上腺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长期吸烟者降压药物疗效低,需加大用药量,且远期预后差。医务人员必须耐心解释,劝其戒烟戒酒。
2.8心理护理
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病情易反复,患者多表现为精神紧张、悲观、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而情绪不稳定可引起血压升高,影响高血压病情的控制。因此护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从患者的社会环境、躯体状态和心理因素同时着手,医务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的心理,向患者解释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有效控制血压便可以健康长寿,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老年人大多听力下降,交谈时语速要慢、吐字清晰,重要的地方需反复强调。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在精神上给予更多安慰,在生活上给予耐心细致的照顾。告知患者不良情绪会使血压升高,加重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采用放松疗法,如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治疗方法。患者应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焦虑,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4]。
2.9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高血压的特点、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的危害,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和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正确测血压的方法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痛、心悸、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肢体麻木、偏瘫、嗜睡、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遵医嘱用药,定期到门诊就诊,如有不适随诊。
[1]江月.老年人高血压的六大特点[J].自我保健,2013,7(2):47.
[2]周明霞.舒适护理在78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9):3871-3872.
[3]冯秀琴,孙宁谦.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2014(5):492-493.
[4]吴艳,温玲.浅谈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6):321-322.■
R544.1
B
1671-1246(2016)16-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