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探讨

2016-03-13 13:06:22鲍耀波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解剖学标本人体

鲍耀波,陈 林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探讨

鲍耀波,陈林

(东莞卫生学校,广东 东莞 523186)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其内容繁杂、专业性强、医学术语多、枯燥乏味、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工作,对于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标本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其任务是探索、阐明人体器官组织的形态特征、位置毗邻关系、生长发育规律和基本功能,是医学生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1]。对于那些首次接触医学的学生而言,其内容涵盖广、专业性强、医学术语多、枯燥乏味、概念抽象、不易理解,但是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学科,直接关系到学生之后的专业学习,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解剖实验可以让人更直观地“感受”课本中的知识,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现如今,随着生源不断增加,学生的基础水平不断降低,教学课时不断缩减,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学科的教学成效。因此,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工作,对于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现状

我校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属于实训中心医学基础实验室,位于基础医学楼1、2楼,建筑面积约1 500平方米,拥有多功能多媒体解剖实验室3个,实验准备室2间,标本制作室1间,尸体存放室1间,生命科学馆1间,配专业解剖学实验教师2名。每学期承担约1 000名一年级新生的人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任务,教学专业包括护理、中医护理、助产、药剂、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等。

2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标本问题

人体解剖学的学科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人体标本,使用频率高、损坏严重,但标本匮乏、补充不足,已经影响到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传统的人体解剖学中用到的标本很多用甲醛进行防腐,导致实验过程中气味浓烈、刺激性强、操作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操作积极性。

2.2硬件建设不足

一直以来,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对于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室建设、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达标;操作室及准备室实验设备陈旧、老化等一系列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影响了教学质量。

2.3人员配置不合理

受传统文化和工作环境的影响,客观上存在本科毕业生不愿干,专科毕业生不想干,中专毕业生及非技术人员不能干的实际情况[2],致使人体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特别是新生力量不足,不能满足正常教学,促使解剖学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验教师,增加了教学负担。

2.4教学资源陈列杂乱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资源多,包括尸体、散件标本、瓶装标本、模型、挂图等,使用频率高,教学和放置空间有限,致使教学资源陈列杂乱,摆放没规划、不合理。特别是瓶装标本分区不合理、解剖层次不明显、标识陈旧不清晰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5解剖实验室环境问题

每当谈到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阴暗潮湿、气味浓烈、阴森恐怖。大多数医学院校的解剖实验室建在相对偏僻的位置,实验室年久失修,实验器械陈旧老化、更新缓慢;实验室排气、通风条件差;实验室分区、布局不合理,实验资源管理杂乱;实验室周边环境差。

3 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探讨

3.1硬件建设3.1.1标本、模型和挂图 学生数量增多,尸体标本的缺乏是每个医科院校所面临的难题。针对以上问题,我校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对人体解剖学要求较高的专业,实验课使用尸体解剖,而对人体解剖学要求低的专业则可以使用已经解剖好的尸体标本示教;使用新鲜的动物器官替代部分人体器官解剖,如牛眼、猪心、猪肾等,从而减少尸体的浪费,提高其利用率;同时大量使用瓶装标本、散件骨骼标本、塑化标本、可拆装模型进行教学,既可以减小对尸体标本的依赖,又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鼓励人体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亲自制作标本,利用解剖后的尸体标本制作瓶装标本,提高利用率,降低教学成本,丰富教学资源。标本的制作能促使理论课教师对人体解剖学形态结构具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能培养新教师和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弥补实验人员的不足。在人体解剖学标本制作中,研发使用新型标本浸泡液,如由氢氧化钠、亚硫酸钠、乙醇、甘油等,可有效地降低危害,减少刺激性气味[3]。

各类标本的摆放应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合理规划,每个标本要有清晰的标识和说明,有利于学生自学。可以在标本旁张贴相应的挂图,辅助学生分析标本;同时解剖学挂图能营造实验室的学科氛围,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实验室应从建设初期考虑选址、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或改造中遵循实用、人性化设计、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恶劣印象,消除负面情绪。解剖实验台、操作器具尽量选用不锈钢,美观、防腐、耐用;改进实验室排风换气系统,建设新型空气净化系统,降低实验室甲醛浓度,改善实验室环境,利于教师、学生身心健康。

3.1.3生命科学馆的建设 我校旧的标本陈列室面积小、标本少、标本结构模糊不清、陈列杂乱,影响了学生观摩的兴趣。自2013年迁至新校,学校花巨资建立生命科学馆,采购大量新的标本,合理设计馆内布局,依照专业特点,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分类布置,系统解剖学标本以系统解剖学教材为依据,按不同的人体系统进行陈列;局部解剖学标本按人体分部,如头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脊柱和四肢布置陈列;断层标本按水平切片、矢状切片和冠状切片分类陈列[4],每个标本旁配有详细的标注图片。笔者建议对每个标本设立二维码扫描图,让学生可以直接下载相关的图片信息,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同时便于向社会普及人体解剖学知识,促进解剖学的发展。可在生命科学馆内、馆外创建生命科学科普宣传栏,丰富科学馆的内涵。

生命科学馆的建立,增加了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资源,也可以将其作为与其他学校学科交流的窗口,同时可以作为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

3.1.4建设多媒体互动实验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就传统的人体解剖实验教学而言,教学手段单一,直观性较强,而机动性和灵活性不够,制约了解剖学的发展。将多媒体技术融合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能更加全面、形象、生动、多层次地展示人体形态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拓展教学思路。

建议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加入媒体装置,以此来转播实际的操作视频,这样的话,教师在解剖台上的一举一动就可以被放大投射到显示屏上,方便学生的观摩,更清楚地了解每一个步骤和细节[5]。学生不但可以实时观看,又能及时反馈。另外,上课的录像可以作为微课教学资源保留,供学生课后复习和体会。

3.2人文建设

3.2.1实验环境建设 实验室的建设和改造应始终贯彻绿色环保理念,在实验室内、外规划摆放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增加实验室周边的绿化面积;改进灯光照明设备,用白炽LED光源,经济、耐用、稳定,配置适量的镭射和小光源,改善光线层次感,利于标本观察。另外,我校还建造新型排风换气系统,使室内甲醛浓度下降40%。建议有条件的院校增建空气净化系统和室内空气质量智能监测控制系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健康的学习环境。

3.2.2加强人体解剖学实验技术人员培养 解剖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很高的专业素质,他们不只是准备实验,对设备进行保存管理,还要担负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等重任[6],受工作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解剖实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新、老更替慢。部分院校为解决问题,引入大量学历层次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的人员,影响了教学效果。

面对以上问题,学校应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待遇,增强岗位吸引力。引进高学历、高技能、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加强实验人员的理论、技能培训,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与科研课题、论文撰写、学术交流,提高教学地位和科研能力。

3.2.3举办人体解剖学讲座、知识竞赛 举办有关人体解剖学相关知识的讲座,简述该领域的新发现、新技术、新发展、新运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一年级新生,每学年组织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竞赛侧重图片、标本、模型形态结构的辨认。竞赛分为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通过竞赛促使学生主动花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知识水平。

3.2.4开放实验室 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可以增加学生接触人体标本的机会,便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推动学生自主能力、分析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将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的合理体现[7]。

我校利用教学周的每天下午第三节开放实验室,安排专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辅导。为减轻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负担,建议采取固定开放和申请开放实验室相结合的方式,如周一、三、五下午固定开放,周二、四下午学生达到一定的人数可以预约申请开放。开放前做好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宣传,开放期间做好人员登记、实验资源和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同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

3.2.5改革人体解剖学考试标准 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具体状况,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单一的理论考试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协同合作能力的培养。增设标本、模型考试项目,指出标本或模型结构及与临床有关的解剖学知识,如骨骼的名称、位置和毗邻,骨性标志;大体或活体标本上的肌肉及肌性标志;器官的名称、位置;血管的位置和走行等[8],促进学生全面地掌握、应用解剖学知识。建议学生数量多的院校考虑使用图片测试法、多媒体标本数据库随机测试法等。

3.2.6建设人体解剖学资源数据库 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数据渗透到各个领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解剖学应与时俱进,利用大数据优势促进解剖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功能,把解剖学实验室资源,如标本、模型、图片、练习题、模拟考试、课件、视频等进行分类整合,学生利用网络直接使用以上资源,促进学习;教师通过备课、教学和考核,减少实验资源的使用和消耗;不断地积累老教师的经验和心得,让新教师可以利用它使自己更快成长。应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数据库,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解剖学教学,维持解剖学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3.2.7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安全教育 解剖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关系到解剖教学及科研的顺利进行,可以反映出实验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院办学水平的高低[9]。制定完善的、细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能更好地服务和促进教学。由于解剖学实验中经常接触福尔马林、玻璃仪器、尸体解剖操作器械等,涉及有毒、危险物品,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我校依照学科特点分别制定了解剖学实验室规章制度、解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解剖实验室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粘贴在各功能实验室的醒目位置,使广大师生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3.2.8建立人体解剖学学习讨论群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次接触医学的新生对解剖学知识感觉新奇,学习热情高,经常会问一些与医学相关的知识,教师及时、正确的解答能激发学生探究医学的兴趣。借助网络的特点,构建解剖学的群组,这样就可以方便教师随时解答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参与到讨论当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结语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解剖实验室作为解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加强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对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现代解剖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张旭晨.人体解剖学实践技能考核初探[J].科技信息,2009(17):171.

[2]赵岩.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探索[J].科技资讯,2013(35):197.

[3]段河军.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 (17):103-104.

[4]徐松,孟军清,江超,等.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9(1):58-59.

[5]尹爱华,张海峰,孙玲,等.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的经验和体会[J].解剖学研究,2009,31(4):293-295.

[6]顾隆.加强解剖实验室建设为实验课提供良好教学环境[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151-152.

[7]杜斌,程建青,李英,等.对开放解剖学实验室的认识与实践[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2):49.

[8]刘丹花.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 (11):264-265.

[9]陈祖军.高职高专院校解剖实验室制度管理浅谈[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2,20(4):74-75.■

G40-03

A

1671-1246(2016)16-0087-03

猜你喜欢
解剖学标本人体
昆虫标本制作——以蝴蝶标本为例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34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特别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0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