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管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2016-03-13 13:06:22金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6期
关键词:带教分组分层

金艳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分层管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金艳

(桐乡市卫生学校,浙江 桐乡 314500)

传统的临床带教,不论护生基础如何,采用的带教方法都一样,使临床带教质量不尽如人意,护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过低,临床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表现也不满意,护生在实习这一年不能很好地从学校学习过渡到临床护理工作,实习效果欠佳。突破传统观念,运用分层管理的理念,根据护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不同水平,将护生分组,不同组用不同的带教方法,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显著提高,且护生与带教教师相互之间的满意度均大幅度提高。

分层管理;护生;临床带教

分层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业务水平等对其进行分层,明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使护理工作更加有序。在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相对缺乏的状态下,分层管理可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因此,我们在护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引入了分层管理理念,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校附属医院是一所专科医院,接收的实习护生大部分是来自于本校的护生。实习护生学习成绩有好差之分,动手能力也有强弱区别,由于传统临床带教对所有护生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欠佳。几年下来,带教教师反映部分护生

对新知识、新操作接受能力差,出科考试成绩不理想(包括理论与实践操作考试);护生反映带教教师临床教学不顾实际,不管护生成绩好差、动手能力强弱,教学方法与要求都一样,带教教师与护生相互之间都不太满意。

1.2方法

1.2.1理论培训 在实习开始之前,对所有护生和带教教师进行分层管理相关内容的培训,让他们明确分层管理的概念,并将如何把分层管理灵活应用到对护生的带教中,向带教教师和护生解释清楚,使其了解在护生带教中实行分层管理的目的,以便于护生和带教教师能更好地配合实行。

1.2.2组建护生临床带教分层管理小组 邀请所有临床带教教师以及实习总负责人组建分层管理小组,实习总负责人为管理小组组长,其余带教教师为组员,大家共同讨论制订实施方案,一起实行。

1.2.3制订实施方案(1)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对护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都进行考核,根据成绩将其分为4组:A组——理论与实践操作均较为优秀;B组——理论较为优秀,实践操作较欠缺;C组——实践操作较为优秀,理论较欠缺;D组——理论与实践操作均较为欠缺(考核满分为100分,80分及以上判定为优秀,80分以下为欠缺)。每组都确定一位组织能力较强的护生作为组长。制订各层级护生评定和考核标准。

(2)分组以后,再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使带教教师明确A、B、C、D 4组护生的特点,并确定每组护生的带教方法:A组:这类护生理论与实践操作都比较优秀,在带教过程中主要是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去,让他们在实习这一年里能够成功地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型,使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再上一个台阶。具体做法是,在带教过程中给予其足够的动手机会,“放手不放眼”,并且让每位护生准备一份护理查房资料。出科理论考试根据护理查房资料来打分,实践操作结合平时操作表现和最后指定操作项目考试的成绩来综合评定。

B组:这类护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操作欠缺,所以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主要强调实践操作,平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并且让护生每人进行一次小讲课,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在护生正式上岗实习之前,要对其护理基本操作逐一进行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能进入临床实习,否则继续参加操作培训,直至合格。进入临床实习后,带教教师每两天对护生进行一项实践操作考核,分数计入出科考试成绩,如考核不合格,要求护生加强该项操作的练习,再次考核直至合格。出科理论考试以小讲课情况评分,从平时每两天抽考的项目中抽取两项进行考核,并将该成绩作为最后的实践操作成绩。

C组:该组护生在保证实践操作得到充分锻炼的情况下,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由于他们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所以要督促他们进行理论知识的复习。督促方法就是每天在早上交接班的时候进行提问,且每个星期组织一次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方面跟A组类似,在带教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动手机会,“放手不放眼”,出科考试重点放在理论考试上。

D组:该组护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不扎实,所以在带教过程中两方面都要注重。每天早上交接班的时候要进行提问,实践操作每两天抽考一项,这些成绩都计入出科考试成绩。

所有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不合格者均要重新考试,合格以后方能出科。

(3)对以上制订的措施,在本年度临床带教过程中严格执行,把好考核关。分层管理小组组长负责督促各带教教师严格执行分层管理制度,严格要求护生,并定期交流,及时弥补不足。

2 效果评价

2.1护生出科考试成绩大幅度提升,临床实习质量显著提高

在护生临床带教分层管理小组成员与护生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岗前培训考试,耐心带教,带教过程中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明显提高,并且动手能力也加强了,临床实习质量大幅度提高。

2.2护生在实习期间能有效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

护生要完成向护士的角色转换,就要能将所学护理知识合理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2]。通过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运用分层管理,护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临床新知识,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实习过程中查漏补缺,使护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都得到提升,适应临床的要求,从而能有效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

2.3护生与带教教师的关系更加和谐

传统临床带教中,带教教师对护生要求严格,希望他们成绩优秀,但是护生有时会懈怠,所以难免跟带教教师产生不愉快。在实行分层管理之后,护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带教教师对他们提出要求之后,能认真执行。同时,护生意识到自己有了较大进步,对带教教师就会愈发尊重。护生虚心好学,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带教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自然也会提高。这样护生与带教教师双方的关系自然更加和谐。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分层管理理念是最初运用在临床护士管理工作中的,将这个理念应用到护生临床带教中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或模式,所以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分组制度不完善

实习开始之前的分组是按照考核成绩来划分的,这样的分组方法存在很多不客观因素。理论考试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护生的真实水平,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也受监考教师主观意见的影响,不能完完全全地做到客观公正。分到B、C、D组的学生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不利于后期的实习。

3.2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于A组护生,给予的自由度很高,监督力度不够,如果护生自觉性不强,就会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非但不能学习临床知识,连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都会生疏,从而不能完成实习任务。

3.3考核制度落实存在困难

对护生的考核,特别是对B、C、D组护生的考核,由于花费的时间与精力较多,加上临床护理工作本就任务比较重,带教教师时间与精力有限,因此考核制度的落实存在一定困难,会出现考核变成走形式、走过场,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分层管理在护生临床带教中应有的作用。

基于以上问题,今后在护生的临床带教中运用分层管理时,首先要完善分组制度,让分组考核尽可能地反映护生的真实水平,这就需要在准备考核试卷与项目时集思广益,让多位教师参与。增强护生的自觉性,加强带教教师对护生的监督管理,以切实保证实习的效果。此外,要适当减轻带教教师的临床护理工作,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落实考核制度,不让考核形同虚设,以加大对护生的监督力度,确保分层管理能够有效实施。

[1]郝丽霞,马丽敏.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87-88.

[2]董玉红,杨凤涛,金亚.有计划的岗位培训在重症医学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2):106-107.■

G40-03

B

1671-1246(2016)16-0078-02

猜你喜欢
带教分组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工程与建设(2019年2期)2019-09-02 01:34:14
分组搭配
雨林的分层
怎么分组
有趣的分层
分组
寓素质教育于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做法
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带教中的应用与探索
因需施教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观察体会
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
西南军医(2014年4期)2014-01-19 13: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