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便玲(伊川县水利局)
伊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及规划
□郭便玲(伊川县水利局)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文章根据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贫困地区如期脱贫的目标精神,通过介绍伊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借鉴“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分析当前伊川县农村饮水工程存生的问题,指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的必要性,制定出“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与任务。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规划
伊川县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2005年起连续10 a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县委、县政府主要目标考核内容和向人民承诺办好的事实之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政策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积极筹措资金,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到2015年底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05-2015年,累计完成投资1.77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饮水工程313处,占现状全县集中式饮水工程总处数的100%。解决集中式供水受益人数37.31万人,占全县集中式饮水工程受益人数的100%。覆盖行政村数量307个,占全县农村饮水覆盖行政村总数369个的83.20%。同时解决了91所中小学校的3.23万中小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1.1全县的基本情况
1.1.1地理位置
伊川县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洛阳市南部,东临登封市,西和宜阳县相连,南靠汝州、汝阳、嵩县,北与洛阳市及偃师市接壤。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12′~112°46′之间,北纬34° 13′~34°33′之间,东西长54.70 km,南北宽34.50 km。总面积1243 km2。全县有14个乡镇,369个行政村,655个自然村,总人口76.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1.42万人,耕地面积5.29万hm2,人均耕地0.07 hm2。
1.1.2地貌条件
伊川县地处豫西丘陵区,境内有较大河流8条,宽30 m、长1000 m以上的沟354条。较大山峰8个,最高的万安山主峰海拔937.30 m。
全县总的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成河道形,东西两陵坡逐渐向伊河倾斜。海拔高在154~937.30 m之间,相对高度783.30 m。海拔高500 m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8.90%;250 m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2.40%;250~500 m的地区占总面积的68.70%,称为“一山、二川、七分陵”。
1.1.3水资源概况
2015年伊川县平均降水量695 mm,比多年均值较常年同期偏多4%,冬季显著偏少61%,夏季偏少11%,春季异常偏多67%,秋季偏多10%。伊川县水资源量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两部分组成。水资源总量等于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之和再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量。
根据《河南省水利年鉴》、《洛阳市水资源评价》及《伊川县水资源论证报告》根据有关资料,伊川县多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6 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47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0.44亿m3,重复计算量0.56亿m3,伊川县地表水资源可开采量为0.56 亿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0.44亿m3其中已开采地下水资源为0.39亿m3,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86.90%。
农村饮用地下水水质,总体上讲深层水水质好于浅层水的水质。浅层水部分地域为苦咸水、砷水等;深层水(100m以下)除个别地域因受地质构造影响形成高氟水外,绝大多数符合饮用水标准。
1.2农村饮水工程基本情况
1.2.1农村供水工程现状
根据伊川县农村饮水现状与需求调查结果,截至2015年底,全县现有各类农村饮水工程313处,全部为集中式饮水工程。全县现状农村饮水工程受益人数37.31万人,现状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31065 m3/d,日供水量12423 m3/d。现状供水规模(200~1000)m3/d的供水工程31处,受益人口75982人,供水规模(20~200)m3/d的供水工程282处,受益人口297131人。
1.2.2贫困人口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的国家级贫困村56个,占全县369个行政村的15.20%,贫困人数3.87万人,占全县农村人数的5.80%。其中需要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的贫困人口3.87万人,涉及到贫困村有56个。
1.2.3主要技术指标
集中供水率:农村饮水工程受益人数37.31万人(不含中小学校师生安全饮水数据),其中20人以上集中式饮水工程受益人数37.31万人,占农村供水受益人数55.60%。自来水普及率:20人以上的集中式饮水工程入户人数37.31万人,占农村供水受益人数37.31万人的55.60%。饮水工程水质达标率:20 m3/d以上的集中式饮水工程水质达标282处,占集中式饮水工程282处的100%。千吨万人规模化饮水工程水质达标31处,占千吨万人规模化饮水工程100%。水质达标率为70%。供水保证率:集中式饮水工程313处,其中设计>20 m3/d以上的集中式饮水工程313处,现状20 m3/d以上的饮水工程中≥95%的工程数量123处,占20?/d以上的饮水工程的39.30%。介于95%与90%(含)的工程数量77处,占20 m3/d以上的饮水工程24.60%。<90%(含)的工程数量113处,占20 m3/d以上的饮水工程36.10%。供水保证率为55.60%。饮水工程水源保护区划定率:20 m3/d以上饮水工程31处。其中20~200 m3/d的集中式饮水工程282处,200~1000 m3/d的集中饮水工程31处,全部为地下水水源,全部划定饮用水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管网漏损率:农村饮水工程输配水管网总长度687.30 km,其中村头以上管网长度96.20 km,村内管网长度591.10 km,管网平均漏损率4.15%。
2.1主要建设成果
①2005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受益人口6000人;②“十一五”期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0处,供水规模>1000 m3/d的供水工程15处,受益人口40174人;供水规模在200~1000 m3/d的供水工程95处,受益人口99168人;③“十二五”期间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7处,供水规模>1000 m3/d的供水工程10处,受益人口20318人;供水规模200~1000 m3/d的供水工程167处,受益人口182495人。解决了91所农村中小学校3.23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2.2主要成效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深受农民的欢迎,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一是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广大农民用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减少了介水疾病传播风险,提高了健康水平,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费用;二是提高了供水保障率,增强了抗旱防灾能力。“十二五”末,农村集中供水受益率为55.60%,比2010年提高了18%,供水保证率大幅度提高。三是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通过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等形式引导受益农户全过程参与,使农村群众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2.3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伊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分散式饮水人口基数大,贫困人口数量多,县级经济基础薄弱、早期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标准低等,农村饮水安全成果还不够牢固、容易反复,在水量和水质保障、长效运行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与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贫困地区如期脱贫等目标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十三五”期间,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不能把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带入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解决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等不达标的问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管理符合小康社会的需要。
3.2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需要
截至2015年底,全县建档立卡的国家级贫困村56个,占全县369个行政村的15.20%,贫困人数3.87万人,占全县农村人数的5.80%。其中全县16个贫困村1.01万人的贫困人口从未享受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且大多采用污染的浅层地下水饮用。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水利部坚决落实中央提出的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的要求,“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要聚焦贫困地区,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强化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对接,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优先解决贫困地区等区域的农村供水基本保障问题,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一道实现“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
4.1工程目标
到2020年全县集中供水率由现状的55.60%,提高到2020年的85.10%。自来水普及率由现状的55.60%,提高到2020年的85.10%。供水保证率由现状的55.60%,提高到2020年的100%。2016-2020年全县新建和延伸农村供水工程中20 m3/d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236处;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236处,其中新建工程61处,管网延伸工程175处。
4.2工程任务
4.2.1供水工程延伸与建设
主要指标: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数61处,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厂区建筑物、供水设备及管网,实现供水能力8855m3/d,新增受益人口7.58万人,涉及到16个贫困村,其中新增贫困人口 1.01万人,附带解决其他饮水不安全人口6.58万人;管网延伸供水工程数量175处,延伸受益人口37.75万人,涉及贫困人口2.86万人。
4.2.2水源保护、规模水厂水质化验室以及信息化建设
主要指标: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定61处;水源防护设施建设61处;水质状况实时监测试点建设1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信息系统建设1处。
(责任编辑:刘长垠韦诗佳)
S277
B
1673-8853(2016)06-0032-02
郭便玲(1977-),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勘测、设计、规划等研究工作。
2016-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