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3 11:37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27中学段淑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期
关键词:师生物理内容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27中学 段淑英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又因为初中物理学科分值位于语数外三大主科的后面,而难度又不亚于语数外学科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因此,课下和语数外挤时间基本没有可能,因此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所以有效利用课堂45分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物理备课组采用了学校提出的“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是我对“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点感受。

一、“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

“先预习后听课,先提问后思考”是我们“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30+15”课题中“30”,是指课堂前30分钟,具体安排是再前一节布置好的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开始的以师生互动为主的课堂教学。“15”是指本节课的后15分钟用来预习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有了前一节“15分钟预习”这个环节之后,下一堂课开始后的30分钟就是师生都有了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时间段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展示预习方案的完成情况,特别是展示预习中大多数同学都很难解决的问题——本节课的难点重点,然后教师再给予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己寻找解答的途径,让学生分组互动,这时可以充分发挥“小助教”的作用。以上活动在30分钟之内完成,接下来的15分钟又开始下节课的预习活动,于是新的循环又开始了。

二、“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一)预习案的设计

预习案的设计必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集中讨论,讨论过程中有专人负责执笔记录,整理框架,然后分工设计,每节课的预习案都有一个主备人,每个主备人都要把本节课的预习案整理成电子稿的形式,最后再集体备课讨论定稿。预习案的设计就是教师讲课的蓝本,既要照顾全班学生都能动手,还要兼顾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设计出以下内容。

1.有目标

使学生能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时间等。

2.有步骤

其中包括两部分。第一,前测内容。第二,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预习。

3.有预习检测

就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训练的习题,是学生自己用来检测预习达标情况的,试题要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有尝试应用

这一内容要在课堂上完成,师生用来实现互动提高的,这一内容要在预习的基础上稍稍加大难度,把教学难点加进去,使得在师生互动提高环节突破难点。

5.有课堂达标

这一内容是在师生互动提高后,用来检测学生整堂课的掌握情况的,要把握住重难点,把握教学目标,要在课堂上当堂检测,使师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6.有课后拓展

就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部分,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用于学生课下思考,使得教学思考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去充分动脑或通过查找有关资料解决,在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提升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学生。

(二)“30+15”循环课堂课堂活动设计

1.教学设计力求“条理、清晰、科学”

教学有目标、内容清楚明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极高的清晰度,他的课堂教学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高的收效,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更能使学生快速地接受所学知识。说具体就是提出的问题逻辑性很强,而且要准确到几分钟解决,谁先回答、谁来补充,都属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2.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

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最重点最难点下手,才能高效地解决问题。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一样。教学过程突出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的关键。重点和难点都是在课堂“30”分钟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在预习案“15”分钟教师以尝试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的问题,做题的过程中遇到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30”分钟通过展示的环节,然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攻克重点、突破难点的环节。

3.教学方式做到“形式多样、学生参与”

课堂的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应富于变化,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动画、图片、阅读及巩固练习等等。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课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设计各种各样的学生活动,让学生既要动脑,也要动嘴,还要动手,让学生时刻都围绕着课堂转,情绪处于高亢奋状态。

4.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

这既是我们物理学科的特点,也是实现“学以致用”、体现学习与生活的关系的有效方法。要引导学生随时关注身边的物理学知识,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把环境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认知的“客体”,作为课程资源的重要部分。通过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锐性,训练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信息素养。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身边的许多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效果得到真正“落实”

没有落实的课堂,很难谈得上好课。课堂教学效果能否得到落实,是对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考验。不论是习题训练,还是动手,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到实处,才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学设计是因,教学效果是果。说白了评价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花哨的一节课学生掌握效果为零,我认为这节课失败了。所以,教学效果才是检验教学设计好差的手段,也是唯一标准。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30+15”循环课堂教学,我们的“30+15”循环课堂教学就像是一架待起飞的航天船,只要我们教师合理“消化”课程,做好准备,妙用“多媒体展台”,开启课堂新航道,找准着陆地,真正“落实”课堂教学效果,以学生为主体,那么高效课堂教学的广阔天空对我们来说,就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近在咫尺,成了我们“伸手可及”的课堂。

猜你喜欢
师生物理内容
只因是物理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主要内容
麻辣师生
我不是教物理的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