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王志珍
汉语言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的重要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那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呢?我认为读懂人物心、感悟人物情、领略风光美、领悟表达法、不断沉积是良策。
教学《给予是快乐的》,我让学生围绕“为什么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行为的语句,来体会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学生通过阅读文中活脱脱的语言,深刻体会到保罗曾经两次想错,误解男孩。其一,“保罗以为男孩想‘拥有’送车的哥哥,未曾想男孩却说希望自己也‘当’送车的哥哥。”其二,“保罗以为男孩坐车是炫耀有一个开豪车的朋友,却没想到男孩是让弟弟观看汽车,并承诺弟弟将来也送一辆这样的新车。”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震惊的是男孩没为自己着想,全身心都为弟弟。学生从男孩的言行领悟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当读到最后:“保罗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男孩眼睛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三个人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学生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深深懂得“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及时伸出友爱的双手,献上真诚的关爱与帮助。便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文本中的语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内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从文字中,学生可以读懂作者在特定情境与历史时刻的情和意。诵读文本,浸淫于文字营造的特定语境,感受语言的精妙,享受文字带来的情感。”
古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我们教学古诗,一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二是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把重点放在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上。为了能正确把握古诗的节奏,从题目就开始画上左斜线表示适当停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生声音有高有低,字音有重有轻,读出古诗的韵律之美。再借助注释,讨论重阳佳节的风俗习惯,结合本地习俗让学生想象亲人团聚、登山、会餐等热闹场景。仔细品读“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千古名句,抓住诗眼“独”和“异”,体会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远离家乡在他乡为客,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避难消灾,不能和兄弟们一起头插茱萸或佩戴茱萸解除凶秽、以招吉祥的伤感苦楚。学生深刻感受诗人每到佳节,加倍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那种孤独寂寞之情。他们与诗人产生共鸣,融为一体,吟诗时鼻子会发酸,眼睛会含泪,思乡之情简直是思到家了。
一棵榕树一片林,鸟在林中是主人。孩子们随着巴金的笔迹,走进那《鸟的天堂》,美丽迷人的南国风光扑面而来,“榕树正在茂盛的时候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注意地看,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学生阅读语言文字,领略了南国的树,树中的鸟。感觉真是鸟的天堂啊!
清泉引路,孔隙通幽。孩子们又跟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迹,“一路迎着溪流”来到《记金华的双龙洞》。“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岩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要是把头稍微抬一点儿,准会碰破额角,擦伤鼻子。”“内洞一团漆黑。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看到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学生通过阅读品句,不仅知道空隙狭窄,还目睹了洞中双龙、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形状多样。
人间盛夏树难耐,七月天山爽宜人。孩子们随着碧野的笔迹又进入《七月的天山》,“蓝天趁衬着高耸的巨大雪峰在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浪花往上跑,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欣赏,饱览了七月天山的奇特美景,既领略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又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化的熏陶,还得到了祖国文化的沉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语言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课文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表现力,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仔细咀嚼,余味无穷。学生阅读、品味,激发美感,感受语言的魅力。阅读教学,我们不光是让学生理解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总分总、分总、总分;写作顺序:事情发展、时间、空间;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一语双关、反复;引用名言警句等,体会作者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语文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准年段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语言文字积累训练。抓住阅读教学就等于抓住牛鼻子。让学生通过阅读,将课文中的优美句段转换成为自己的语言,做到烂熟于心、能脱口而出,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使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掌握从“理解”提高到“运用”。学习语文,掌握、积淀知识,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习、感受、模仿、迁移语文感性材料,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实践活动直观的掌握语言文字能力,提高语文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