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之探究

2016-03-13 05:2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房诗林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教材素养信息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房诗林

序:

2013年作为“影子教师”,作者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拉法耶学区,在杰弗逊高中和奥克兰中学学习。深有感触:去了才知道,眼见为实。

美国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其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实施过程和方法,和我国有较大的差异。

(1)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州、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开设。

(2)不同类别的课程根据学生年龄、水平、思维层次不同,内容设置的难易程度不同。

(3)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我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特点:

(1)太多的统一:统一的课程名,(全国叫信息技术,上海叫信息科技);统一的考试大纲,统一的会考……完全约束了学生的发展;

(2)我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受基础学科的影响,教学方式和方法模仿基础学科,即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轻视信息素养的培养。

……

下面想从教学理念及教师、教材、学生之间相互动态关系,寻找并形成适合我国的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美国学者Doyle将信息素养能力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能够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判断所需信息,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所以,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唯有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立足于社会。

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美国学习。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把电脑作为一种工具,锻炼学生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我国由于有太多的“统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得不模仿基础学科,大大约束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中美教师、教材、学生之比对

1.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钟启泉教授提出: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必须全面、深入解读教材。只有教会学生包括知识的、方法的和过程的结构,才能最有效的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途径。所以,教师必须基于教材且超越教材。

【教学案例1】

DIY计算器----“分支结构”的应用(这是2011年11月作者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修订中向全市展示的一堂公开课)。

采用的教材是:华师大版王荣良教授主编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如果完全按这本教材教,学生学完后很难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作者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补充了一些内容,即让算法和程序并进,交叉,让学生编制自己感兴趣的程序。

要求学生模仿Windows中的计算器,编制一个有个性的计算器。

事实上,学生不仅把教材上的所学知识“分支结构”用入其中,不少人通过自主探究、上网查询、使用了很多教材上没有出现过的知识,如函数、API等。

作者在美国杰弗逊高中听了近20节课,发现美国教师采用的教材太随意,有的就是技术说明书,不利于中学生自学。

2.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文本,是教学开展的基本依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手段。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学习者,教师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调整时,必须把学生自身蕴藏的资源和教材的内容进行互补。因为学生的经历、能力、家庭背景、家庭藏书等,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资源库。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所生成的资源、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及学生经常犯的一些错误等收集起来,运用到教学中。

【教学案例2】

《利用“出错信息”和“调试工具”巧妙调试程序》(这节课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学比赛中获高中组一等奖)。

教学构思:如果学生运行自己的程序老是出错,且无法纠错,会在心里上产生恐慌……

怎样帮助学生去克服这种害怕心理? 怎样让学生掌握一些调试程序的方法和技巧?

这几年,作者收集了学生在编程中的常见错误,精心做成例题,在课堂上尽量再现各种 “错误”,引导学生从一般事例中归纳程序的“错误”类型,让其他学生共享。

美国杰弗逊高中的Matt Bechler的一堂“Personal Fin”(个人金融)课让我印象很深。

Matt Bechler先和学生交流20分钟,引出一个金融话题,然后提出各项统计要求。学生都自己上网寻找自己需要的“教材”,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兴趣来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教学案例3】

《信息数字化----进位制》

教学思路:

(1)以“猜数字”游戏为引入;

(2)猜教师讲课的内容;

作者发现:学生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里,变得不再拘束,愿想、愿说、愿做。

下面来看看美国中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情况。

美国教师给作者的印象:敬业、和蔼、宽容。从不批评学生,哪怕学生上课走动、讲话……

美国学生给作者的印象:兴趣浓、放松、思维活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选择教师。

教师要基于教材,超越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所蕴藏的资源,和学生一起成为教学内容的建构者。教师唯有给学生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才乐意跟你学,课堂也就随着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学生们欢乐的舞台。

了解中美教育的异同后,还应分析中美这种教育为各国社会和人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无论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还是实施过程和方法等都值得我国加以学习和借鉴。

[1]http://www.k12.com

[2]http://www.westtown.edu/sitemap/index.aspx

[3] 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教材素养信息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