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少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村镇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覃少明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城市化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因此,中国的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是多层次的。随着农村和农村生产经营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不只是简单的农业生产服务,但逐步转向专业化和大规模生产更高的资本要求。同时加快农民上涨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和培训,住房,医疗保健和相应的农民等服务的需求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出金融网覆盖率低,缺乏足够的资金供应情况。中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力他们成为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的核心。但是,由于中国农业银行继续在邮政储蓄存款的农村地区收缩的金融服务,因此只携带农村信用社逐步形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经验表明,要解决农村发展的财政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建立一个广泛的农村地区,如村镇银行像微型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和农户金融服务。村镇银行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有效解决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金融供给不足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缺乏优质的服务等问题。
(一)市场定位偏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对资金需求较大,而目前农村金融体系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近年来的推动,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村镇银行,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已经逐渐偏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要求“小额,分散”的信贷服务原则和服务“三农”,金融产品并没有真正深入到广大农村区域。究其根源,发起银行或村镇银行或企业追求的目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因此大部分村镇银行在中西部地区或经济发达的农业县成立。农户贷款金额小,批次多弱农业和其他许多特性,使村镇银行的农业贷款管理成本高,不良贷款率非常高,加上国家对农村地区过于严格的利率管制政策支持是不够的,在利益驱动下,村镇银行将目标客户群转向大的贷款金额,减少中小型企业,从它的“农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的市场定位偏离。
(二)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大
据银监会发布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工作2008--2012安排》,2008年至2011年,全国共有1427家村镇银行设立。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乡信用社)3470家。换句话说,到2011年,中国的商业银行的数量将增加35%在现有的基础上。很明显,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以增加这么多庞大的法人银行会给银行监管带给很大的压力,首先是放在相应的监管资源。此外,在大部分集中在县域的这1427家村镇银行,从现在的情况银行业监督管理分支机构,县域机构是最弱的,最缺乏人才资源,监管资源,甚至有些地方没有直接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如何建立新的村镇银行监管,对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促进了稳步发展,规模化设立村镇银行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带来了很多问题。
(一)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
明确的市场定位是独一无二的,面向服务,以防止偏差。首先,监管机构要加强市场定位的监督。设立农业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使为村镇银行的具体规定“三农”贷款,投资和共享,引导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农村社区的准确把握“草根”银行,接近小支农服务方向,有效平衡服务“三农”和可持续发展的业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站稳县 域,有用的均衡服务“三农”,防止“去农化”的趋势。其次,充分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工具,技术和服务模式,提升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三,获取信贷标准,审批方式,利率定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踊跃的探究新的商业模式,以符合“三农”客户的条件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二)加强金融手段创新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一级法律机制村镇银行,结构扁平化,决策链条短,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创新金融产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原则开展业务;对贷款利率上需要有更大的灵活性。 其次,要积极专为农户和小企业,设计各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单纯继续以前大银行的传统做法,自己的工作流程需要进行改变,调整自己的经营机制,收集客户信息,筛选信用风险,抵押担保品的设计,客户沟通方式的细节这块都是要实用的“转型”。
(三)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发达的资本市场,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我国可以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外部资金引入经验,设立村镇银行可以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机制。对于那些准备好而且经营状况可以的村镇银行,央行应发出的特别许可他们发行农村金融债券。关于那些实现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村镇银行,支持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二是要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
(四)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
一是高级管理人员职责的监督与考核的绩效,增强对村镇银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检查,不仅要审查资格,经验的基本条件等,而且要讲究职业道德,商业惯例,绩效考核工作的审查;二是整合基层监管资源,并启动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发起的银行实施并表监管,且以发起行监管为主,由属地监管为辅,在加大发起银行内部监管的力度的同时也缓解了属地监管资源不足而监管任务日益加重的矛盾
国内学者郭素贞(2010)指出,村镇银行的存在是从市场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市场定位偏离“三农”的目标,公信力不强,缺乏创新,缺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并提出发出明确的立场,村镇银行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农村信用社的利率限制逐步放开,在农村建议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建议。徐瑜青(2009年)等通过村镇银行领域的研究开发获得的所面临的困难在吸引存款,比存款以外的其他资金来源有限,限制公共事务和政策问题,如支持不足,并指出业务实现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适应因地制宜选址,稳健经营,立足县服务“三农”,以吸引大投资者注资,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