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独立书店的生存之道
高亮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
在连锁书店、网络书店、大型书城以及校园书店的联合夹击下,独立书店举步维艰,必须在坚守定位的基础上拓宽经营思路,开展网络营销,政府部门也应在价格保护、税费减免方面做出切实努力,促进其转型与发展。
独立书店 转型 网络营销
独立书店是从国外传入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连锁书店的扩张使得众多小型书店纷纷倒闭,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独立书店”一词,这个说法便沿用至今。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独立书店一词通常用于一间主要以当地人拥有、经营的书店,这间书店与当地社区有紧密的联系,并经常和非营利社群活动接触,而且帮助培养年轻作家。相较于连锁书店,独立书店选书较为深奥或偏向非主流市场。[1],我国独立书店起步较晚。上个世纪80年代,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在全国推行,集体书店和个体书店开始得到政策扶持,逐步发展起来,当时一般用“个体书店”来指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图书市场呈现多元化、层次化、专业化的格局,一些有风格、有特色的书店也在大中城市涌现,如北京的万圣书园、南京的先锋书店、上海的季风书园、杭州的晓风书屋等等,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业界开始研究这一文化现象。2011年,薛原、西海固在《独立书店,你好》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就是书店本身的独立性,是不依附于‘单位’而自生自灭的个体或几个人合伙的人文实体书店。”笔者认为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的说法更贴切,他认为独立书店应该具备三个特质:一是无所依附,二是人文关照,三是持之以恒。由此可见,不依附于任何组织、机构的独立经营,图书品类的小众和特色,以及由此彰显的精神追求是我国独立书店的重要特质。然而,当前我国实体书店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在网络大潮的冲击下纷纷倒闭关张,独立书店由于自身定位的小众更是难以幸免,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来说,无疑是非常遗憾的,独立书店到底该何去何从?
从2008年开始,我国开始出现书店倒闭歇业的大潮,著名独立书店如北京的风入松、上海的季风、成都的弘文不堪重负相继倒下,媒介也为之扼腕叹息。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从划拨专项资金、税费优惠、经验交流等方面进行扶持,2014年,在各种利好政策的影响下,独立书店逐渐回暖,其经营模式也日趋多元化,在坚持自身风格特色的同时,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提供更多增值的服务,参与并引领当地的精神文化生活。然而,作为一种零售业态,在连锁书店、网络书店、大型书城以及校园书店的联合夹击下,独立书店的转型之路异常艰难,歇业倒闭屡屡见诸报端,并且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1.经营成本居高不下
独立书店的经营者很多都不是把图书作为纯粹的商品来经营,而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加入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为了给读者提供满意的阅读体验,为了打造心目中理想的伊甸园而不惜工本,这就容易导致书店经营成本高昂,利润率低下。店址通常选择人流量较大的地段,面积不能太小,店面装修注重格调,图书品类小众化,利润比较高的教辅一般是不进的,就连畅销书也难觅踪影。再加上近几年物价飞涨,房租、水电、人工一路攀升,而民营、个体书店又难以享受税费方面的优惠。图书利润本就不高,零售环节更是微薄,重压之下,很多独立书店入不敷出,举步维艰,只好选择搬迁或者关门歇业。
2.网络渠道的冲击
据调查,图书是最受网购者欢迎的品类,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更倾向于网上购书。可以说,网上书店对实体店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网上书店经营成本低廉,无需支付昂贵的旺铺房租,水电、人工开支也较少,上架图书数量可自由选择,不像实体店那样受到诸多限制,当当、京东这样的电商大鳄拿到的折扣相当低,一般图书零售价可以打五至七折,还有长年三折封顶的特价频道,出版社自办的网上书店更是种类齐全价格优惠,网上书店还有网络广告带来的收入。此外,网上书店辐射面广,营业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配送方便快捷,这些都是实体店无法比拟的优势。很多读者在实体店浏览、选择,扫描书封的二维码即可链接至网店购买,令实体店沦为免费体验店,可现场阅读、比较的优势荡然无存。
3.大众阅读方式的转变
随着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电子书成为当下流行的阅读方式,纸质书的购买者减少,独立书店的读者被分流。据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电子阅读普及率近三年连续攀升,今年读过电子书的受访者达84%,比上一年提高了6%。即便存在伤害视力、浅阅读等弊端,数字化阅读还是以容量大、低成本、便携、易搜索等优势博得了读者的青睐,读者逐渐转移到网络平台,纸质书的购买者减少。
4.书店自身的局限性
独立书店通常走专业化的路子,定位小众,图书品种以人文、社科、哲学、经管类为主,除了图书产品之外,有的还出售明信片、工艺品,附带经营咖啡、零食,致力于打造舒适、优雅的阅读空间。但由于独立书店的目标群体所限,客流量上不去,图书采购成本高,品种少,盈利能力欠佳。有些独立书店具备一定的营销意识,借助于微博、微信、豆瓣等媒体平台发布信息,进行营销推广,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但往往流于表面,缺乏得力的专业人士维护管理,收效甚微。
书店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更是城市文明的守望者,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近些年来,独立书店的命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如何在市场夹击中突出重围顺利转型,值得我们思考。
1.拓宽经营思路
独立书店在坚持自身定位的基础上,一方面要精选图书,专注于所经营的图书类别并不断完善专业度,在独特性和权威性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应拓宽经营思路,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例如搭售文具、手工艺品,提供零食饮料,开设网店,还可举办讲座、畅聊会等文化活动,提供数字图书下载、代购门票等服务。日本无印良品开设的书店将自身定位为生活商品与书店的综合体,选择的图书大都呼应“如何文艺且小清新地过日子”“简单而高质量的生活”这类 MUJI式主题,不像其他书店一样按常规品类陈列图书,而是通过主题混搭的精巧组合方式来安排书架。如在旅行箱上摆放旅游类的书籍,在咖啡、餐厅座位旁边摆上美食类书籍。[2]这种将图书与商品完美结合的方式就值得我们借鉴。
2.探索网络营销
近几年来,微信、微博、豆瓣等新型社交媒介日渐普及,网络购物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商家也不断探索新媒体环境下的品牌营销新途径,网络营销成为热门。独立书店应该设计一个系统的营销策划方案,对目标群体、营销媒介、宣传内容及步骤等作出规划,安排专人执行。独立书店可以尝试利用个性化网络社交平台的聚类性,集聚志趣相投的目标读者群,为读者提供他们关注的文化信息,在线上、线下积极推广自身的书店文化和产品,回复粉丝留言,实现即时沟通、有效反馈,及时了解读者的购书习惯和需求,提升读者服务体验。[3]同时,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和互动交流,以点击率赢得网站广告,以微店的形式吸引读者下单购买。
3.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独立书店不同于新华书店和大型书城,可以享受诸多政策方面的优惠,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作为城市文明的守望者,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扶持。一方面独立书店应该团结起来,开展合作,相互推广,互利互惠;另一方面,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联系和沟通,呼吁制定保护和发展独立书店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独立书店的调研工作,在价格保护、税费减免、引导社会阅读氛围,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等方面做出努力,推动独立书店的转型与发展。
[1]刘洪权,尹永光.独立书店网络宣传模式研究——以合肥爱知书店为例[J].出版科学,2013(4);75-77
[2]王涵,方卿.网络环境下实体书店生存与发展——国外独立书店给我们的启迪[J]中国出版,2016(8);15-18
[3]董丽荣,许金普.独立书店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出路[J]出版广角,2016(1上);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