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青年群体文化自信

2016-03-13 07:07:27梁桂兰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群体素养传统

梁桂兰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高校青年群体文化自信

梁桂兰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东西方经济层面深入交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的交织与矛盾。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化阵地,实现文化自信,成为摆在我国社会思想领域的紧迫议题。

传统文化青年群体 文化自信

一、高校青年群体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教育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以来,无论从招生人数、专业设置,以及大学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进步,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差距也正在逐步缩小。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我国高校教育在为之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重视专业理论教育轻技能教育,重视工科专业知识弱化甚至忽视高校青年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一招鲜吃遍天、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有失偏颇的教育理念,让高校教育体系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因欠缺相应思想道德领域建设,导致高校青年群体这一我国重要思想战线阵地的某些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另外,就高校青年群体本身而言,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青年大学生所处的时间段是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阶段,勇于争先、易于吸收外来思想、对一切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希望探知未知世界,有理想、有抱负。其二,青年大学生群体在拥有最活跃思维的同时,也因之思想相对比较简单,情感脆弱,人生阅历不够丰富等原因而易于受外来错误思想的干扰,无法有效甄别是非、盲目跟从、自以为是、好高骛远。在缺乏强大思想教育与行为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犯年少轻狂的错误。近年来,由于情感受打击、生活遇难题而轻生的大学生案例屡见不鲜。甚至于在某些个案中,青年学生在西方反华势力的隐蔽性蒙骗和裹挟下,在利益诱惑威胁下,为了些许物质回报,走上泄露国家机密的犯罪道路,最后锒铛入狱悔不当初。我国高校青年群体思想道德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增多,哈韩、哈日,总觉得西方文化优越于东方文化的青年群体占了相当比例,由于缺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自觉性,面对大量外来文化冲击,大量青年学生无法保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所带来的天然免疫力,而导致随波逐流,崇洋媚外,极端无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不屑于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基因,背弃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的优秀公序良俗,而选择盲目接受外来文化,实质上表现出强大的内心文化不自信。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相对于其他专业理论教育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在现行高校教育体系中占的比例较低。虽然近几年来,传统文化教育如国学教育等正在走进课堂,但论其质量和规模,都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次,长期以来,高校教育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大学生综合素养体系中,过分重视其理论课成绩,而忽视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以几千灿烂文化为支撑的人文素养,相对于其他科目成绩而言,被弱化甚至忽略。

二、推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高校青年群体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各领域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认真探索其具有技术操作性的途径,是夯实高校青年群体思想文化体系的价值基石。

第一,改变唯成绩论的思想误区,重视高校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人文素养的改善和提升,重视人文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量化。如大学生与父母长辈、师长和同学之间的良性交往所产生的良好口碑,忠孝仁义礼智信应作为衡量学生品行的重要参照基点,改变大学生短期功利性的唯成绩论、唯工作论的错误导向,从培育高智商野蛮人的误区转向培养高智商的有着充分人文素养的综合素质群体发展。

第二,提高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在整个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形成高质量编撰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材的优秀团队。针对高校青年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的编写相关教材及辅导书,让青年群体能够真实触摸,感性认知,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心灵深处认同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作为其思想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改变高校青年群体,纵向是断代史,横向无限度、毫无抵抗力的吸收外来文化的错误思想和错误导向。

第三,加强高校传统文化建设与社会各群体、各领域的互动与资源共享,高校青年群体虽然是象牙塔的一部分,但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已不是社会中的真空领域,而是作为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不能也不允许高校思想建设与社会脱节,只有高校思想建设与社会充分对接,才能准确实践,高校为社会服务,服务大众,知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社会资源的共享,才能在巩固、夯实高校青年群体思想文化群体的同时,让青年人自觉接受文化价值观体系的自我认同,形成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的群体合力,抵御外来错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保持东方文化语境及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总之,推进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社会各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研究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中的新问题、新方法,解决其现实困境和难题,才能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美]弗朗西斯·福山著《信任:社会道德与创造经济繁荣》,海南出版社2001年

[2]熊培云著《重新发现社会》,新星出版社2010年

[3]高兆明著《社会失范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4]谢名家著《信用:现代化的生命线》,人民出版社2002年

[5]石海兵著《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6]吴家庆主编《诚信教育读本》,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7]俞可平著《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8]陈永森著《告别臣民的尝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9]徐国栋著《诚实信用原则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0]吴稼祥著《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梁桂兰(1983-),女,汉族,广西柳州人,讲师,管理学硕士,单位: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从事的专业学科: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群体素养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