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戏剧中物象的运用

2016-03-13 08:13常世荣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00
名作欣赏 2016年11期
关键词:汝州桃花扇戏剧

⊙常世荣[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浅析古代戏剧中物象的运用

⊙常世荣[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以物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中物的作用日趋多样化。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古典戏剧出现时间较晚,但情节内容丰富,作品种类多样。以物为线索体现在古典戏剧中,则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故事戏剧性、加深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促进感情世界的发展。对此类戏剧作品按时间顺序进行分析,可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戏剧作品篇幅逐渐增多,与前代作品相比,体现出了古典戏剧的创新性。

关键词:物象古代戏剧情节发展

一、流变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物为线索推动故事发展的,可以追溯到先秦时《诗经·国风》中的一些诗篇以及楚辞中的香草意象。魏晋时期,志怪小说《三王墓》全篇围绕干将为楚王所铸之剑展开,干将因为楚王铸剑而死,干将之子长大之后持雄剑为父报仇,见楚王,终以剑戮之,实现前之诺言,亦以此剑自杀。之后宋代平话《错斩崔宁》、明代话本“三言二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赫大卿遗恨鸳鸯绦》《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等,均以物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以物为线索的古代戏剧

古代戏剧中以物象推动故事发展的作品,按时间来说,从元代杂剧到明清传奇均有此类作品,时间跨度大,此处,我们按物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一)事件发展的诱因。如《便宜行事虎头牌》中出现在第一折中的虎符金牌,山寿马叔父因镇守夹山口,中秋醉酒丢了关口,后因追回丢失牛羊马匹而被判杖责一百,此种种行为,均是因虎符金牌而起;《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赵盼儿为帮助宋引章得到周舍休书,而施计哄骗周舍,周舍的休书虽然在第四折出现,但却是戏剧发展的诱因。《望江亭》中,出现在第二折、第三折的势剑金牌,第三折谭记儿扮作渔家妇与杨衙内调笑,只为骗取势剑金牌,在此,势剑金牌是事件发展的诱因。

(二)解决问题的线索。《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出现在第二折和第四折的魔合罗,《赵氏孤儿》中第四折出现的画卷,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中的第二折张孝友分成两半的汗衫是第三折祖孙相认的关键凭证。

(三)感情的象征及主人公形象的代表。《紫钗记》中的紫钗,《红梨记》中的红梨,《桃花扇》中的桃花扇,《荆钗记》中的荆钗,均是剧本中男女主人公感情的象征。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这些物象已是主人公性格的代表。

三、以物为线索在戏剧中的作用

(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些意象反复出现于作品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望江亭》中,白士中娶谭记儿为妻,杨衙内对谭记儿心怀不轨,取势剑金牌欲取白士中首级,本剧即是以此开始,谭记儿设计取得杨衙内的势剑金牌,故事情节充满张力。《赵氏孤儿》中,为使赵氏孤儿知晓自己的身份,为赵氏报灭门之仇,程婴拿出画卷来让赵氏孤儿观看,赵氏孤儿看后义愤填膺,经询问程婴得知身世,欲为全家复仇。

明代传奇《红梨记》记载北宋书生赵汝州与妓女谢素秋恋爱的故事,其中的主要意象是二人互寄的书信以及红梨花。这两种意象,推动了全文故事的发展进程。赵汝州、谢素秋二人因世人所传“男中赵伯畴,女中谢素秋”①而互相钦慕,在第二出,双方互赠书信,但未能相见;第十五出,赵汝州好友钱孟博见到谢素秋珍藏此诗之后,终做决定为二人牵线,为之后赵汝州与谢素秋初次会面做好了铺垫;之后第二十九出,谢素秋为自证身份,拿出赵所赠书信。经过钱孟博解释之后,赵汝州始信谢素秋,二人至此终得团圆。再看红梨这一意象,钱孟博为使谢素秋不影响赵汝州参加会试,要求谢素秋见赵汝州之时隐瞒身份,于是第二十一出,谢素秋手持红梨与赵汝州相见,二人作诗咏梨、赏花、做花灯;第二十三出,赵汝州为不与谢素秋分离,不肯参加会试,而为使他去参加会试,花婆哄骗他谢素秋为亡魂,红梨为鬼花。经此,赵汝州心骇然,辞别钱孟博去参加会试;第二十九出,赵汝州得中状元,路过雍丘与钱孟博在书房饮酒,见桌上红梨,大惊,不信钱孟博所称之红梨,坚信此乃鬼花,并讲述红颜荒冢,“他手执梨花,曾结鸳鸯梦”②,为接下来与谢素秋相见,澄清误会埋下了伏笔。

《紫钗记》中的第六出,上元节观灯,霍小玉掉钗,李益拾钗,后小玉寻钗,二人得见,李益慕小玉容貌不肯归还;第七出李益带钗托鲍四娘求亲;第八出,二人定亲;第四十四出,霍小玉为求得李益消息遍寻卜筮,变卖财物布施,卖钗托崔生前往卢府寻李益;第四十五出,钗为卢家小姐购得,这为之后第四十七出霍小玉得知此消息后心生怨恨而撒卖钗之钱做了铺垫,同时也为卢太尉拿钗哄骗李益,霍小玉再嫁而埋下伏笔。

《桃花扇》第七出,侯方域梳栊李香君第二日,杨文骢见二人定情之扇,随后侯李二人得知侯方域梳栊李香君之资乃阮大铖所出,李香君斥责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拔簪脱衣。侯方域赞其“真乃侯生畏友也”③。第十七、二十二、二十三出,李香君为侯方域守节,不肯下楼,血染诗扇,得杨文骢添笔成折枝桃花,苏昆生带此扇寻侯方域,此一系列情节的发展都与桃花扇有关,其中,李香君血溅诗扇,与第七出李香君斥责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相呼应,同时为第二十四出骂筵埋下了伏笔。第二十七出,侯方域见桃花扇决意去南京寻李香君,更是体现出桃花扇对故事情节的推动。

(二)增强故事戏剧性。《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小贩高山不曾与人寄信,替李德昌传消息是第一次帮人寄信,却又让李德昌堂弟李文道听了去,进而李文道害死了李德昌;而后小贩将消息带给李德昌妻子刘玉娘,顺手给了她孩子一个魔合罗,而这个魔合罗之后又成了查明李德昌死因、还刘玉娘清白的关键。种种行为,均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同样,《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赵盼儿哄骗到周舍休书,第四折被周舍夺取咬碎,后得知此乃赵盼儿假造,真正的休书仍旧存在。此作假情节富有戏剧性。

《红梨记》中,第二出赵汝州、谢素秋互赠书信。第二十出二人才得以相见,却是谢素秋故意隐瞒了身份。第二十一出,谢素秋持红梨上场,二人通过互咏红梨,知晓彼此才行品性。第二十三出,赵汝州深信谢素秋为鬼,惊惧之下去参加会试。第二十九出,赵汝州见红梨而扭碎,谢素秋拿出二人互赠之诗,又疑“我闻鬼素善能摄人的东西,莫不是摄来的?还则是鬼”④。最后在众人劝说下赵汝州才信谢素秋。种种行为,颇具戏剧性。

《紫钗记》中,第六出上元节观灯,霍小玉掉落之钗为李益拾得,小玉寻钗之时二人得初次相见,之后第四十五出霍小玉为求李益消息所卖之钗为卢家小姐购得。第四十六出卢太尉拿钗骗李益,小玉再嫁,欲使其入赘相府。情节紧凑,环环相扣。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物象的运用,体现在人物形象方面,是对人物形象的丰富。《红梨记》中,第二出,赵汝州谢素秋互赠诗作,二人的品性体现在诗句之中。第二十一出,二人互咏红梨,赵汝州、谢素秋互相得见二人品性,感情进一步加深。《荆钗记》中,第二十六出《投江》,钱玉莲不堪后母与姑妈逼迫嫁孙汝权,投江殉节,“拴原聘之荆钗,永随身伴”⑤。带着二人定亲之物投江,更是体现了钱玉莲坚贞不屈的品格。《桃花扇》中,第二十二出,李香君为侯方域守节,不肯下楼,以致血溅诗扇,体现出其刚烈坚贞的一面。

(四)促进了感情世界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爱情剧中。《红梨记》中,赵汝州、谢素秋二人珍藏彼此所赠之诗,第十二出提及谢素秋怀揣赵汝州所赠之诗。第二十七出,赵汝州提及谢素秋赠他之书信为女鬼所掠,“只可恨素秋赠我一诗,被那小姐取去”“倘或相见问起,怎生应他?”⑥均代表了二人对感情的珍视。第二十一出,谢素秋手持红梨与赵汝州相会,二人赏花做花灯,红梨在此充当的则是二人感情的媒介。《紫钗记》第九出《得鲍》,鲍四娘做媒时唱词:“道是你旧家门第识人多,凑的个钗头玉燕天和合,成就你玉镜台前画翠蛾。”⑦之后第十三出《合卺》,二人结婚,老夫人唱词“早则是玉钗归燕”⑧,之后李益称:“但记取月下花前,玉钗双燕”⑨。第四十二出《强婚》,韦生误会李益变心,提起当初李益与霍小玉因钗结缘,为霍小玉痛心。以上种种,虽未直接展示紫玉燕钗,却屡屡提及此钗,可见此钗已成意象化符号,是二人感情的象征。直到五十二出,霍小玉李益终得团圆,李益拿出紫玉燕钗,霍小玉重戴钗,二人感情重归于好体现在紫玉燕钗之上。

《桃花扇》中第六出,桃花扇初次登场,作为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定情信物,侯方域并题诗于上。第十七出,杨文骢欲使香君为田仰妾侍,丁继之等人代问,李香君的反应直接是“这题目错认,这题目错认,可知定情诗红丝拴紧,抵过他万两雪花银”⑩。虽未直接提及桃花扇,但诗句题在桃花扇之上,象征的都是二人的爱情。第二十三出,香君为侯方域守节,血溅诗扇,杨文骢添笔成折枝桃花,变成桃花扇,李香君托苏昆生带走桃花扇寻侯方域,此时桃花扇为寻侯方域之信物,代替香君千言万语。第二十七出,苏昆生得遇侯方域,将李香君所赠桃花扇交出,细说当日经过,侯方域一方面因兵败无颜见史可法,另一方面又为香君感动,决意去南京见李香君。第四十出,二人在栖霞山相遇,“(生指扇介)看这扇上桃花,叫小生如何报你。看鲜血满扇开红桃,正说法天花落”(11)。随着剧情的发展,桃花扇已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承载了二人浓烈感情的见证。

四、古代戏剧中以物为线索的创新

(一)物在数量上的变化。在作品中,以物为线索大多只有一个,如《三王墓》中的剑,早期以物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的戏剧中,其物象也只有一个,而随着戏剧的不断演变,出现了多个物象作为线索,如《红梨记》中,赵汝州与谢素秋之书信、谢素秋与赵汝州会面之红梨,均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以物为线索作用的多重性。在此之前,以物为线索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具有单一性,比如《三王墓》中的剑是复仇的工具;《错斩崔宁》中的十五贯钱是制造误会与巧合的道具;《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的一文钱是故事发展的诱因;《相国寺公孙合汗衫》中汗衫是相认的凭证。随着明代传奇的出现,戏曲篇幅内容扩大,戏剧中“物”的作用也呈现出多重性。

《紫钗记》中的紫钗发展到最后,不仅仅是霍小玉与李益爱情的象征,也是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更是霍小玉形象的化身。《荆钗记》中,第八出《受钗》,王家以荆钗为聘,孙家以金钗为聘,钱玉莲选择荆钗还是金钗,意味着选择王家还是孙家,此时的荆钗代表了王十朋。之后第十一出《辞灵》,钱玉莲荆钗布裙嫁与王十朋,这时的荆钗则是二人感情的象征。而第二十六出《投江》,钱玉莲为拒改嫁孙家,带荆钗投江,此时的荆钗不仅是钱玉莲与王十朋感情的代表,更是钱玉莲坚贞性格的象征。而在《桃花扇》中,桃花扇不仅承载了侯方域、李香君二人的爱情,还是李香君刚烈坚贞性情的展示,而二人与桃花扇的分分合合更是家国兴亡的展现。

①②④⑥ (明)徐复祚、(清)袁于令:《明清传奇选刊——〈红梨记〉〈西楼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页,第80页,第81页,第74页。

③⑩(11) 孔尚任:《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84页,第111页,第250页。

⑤ (元)柯丹邱:《荆钗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71页。

⑦⑧⑨ (明)汤显祖:《紫钗记》《邯郸记》,(明)毛晋编:《六十种曲》,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6页,第35页,第37页。

参考文献:

[1]顾颉刚选注.元人杂剧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2]关汉卿.关汉卿戏剧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3]王季思.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常世荣,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猜你喜欢
汝州桃花扇戏剧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以河南省汝州市为例的城市打磨若干建议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曲剧的发展与传承
汝州:五年历程谱华章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