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能++邹联付++周鹏++蒋娟
摘 要:为研究西藏地区城市景观设计课程与城市规划原理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课程教学的衔接问题,结合切身经历和感受,从注重学生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以及多形式循环交叉的教学方法等6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风景园林;城市景观;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西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正日益成为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且倍受人们关注的学科。如何培养现代风景园林师?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是广大从业人员,尤其是园林专业师生所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城市景观设计”作为规划教研室教学改革的系列课程之一,是面向风景园林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城市规划原理”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城市景观设计,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理论与方法[1]。
城市景观设计在西藏城市设计领域中还是新内容,在设计理论、设计方法以及设计规范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而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探索,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学习和研究[2]。“城市景观设计”课程是西藏农牧学院新开选修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也处在探讨与摸索之中,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由于笔者有幸在内地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深造,因此,对西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着很深切的感受,尤其是对西藏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感受更深。笔者深刻感受到:受传统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影响,学生们一方面学习负担非常沉重,几乎没有课余时间发展自身喜好;另一方面受到的专业训练又存在严重偏差或不足。这一状况使笔者深感忧虑,并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弥补。
因此,笔者在制订“城市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时,首先借鉴内地高校在现代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方面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并根据自己的切身感受,使其尽可能地切合西藏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学生们已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准,采用他们易于接受或习惯的教学方法[3]。然后再循序渐进,逐步引入新的思路和方法。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此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一方面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悉心求教,另一方面根据学生们反馈的信息,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调整。笔者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着重强调的内容如下文所述。
1 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
专业教育有两个主要目的,即:使受教育者在专业知识上的增长和在掌握专业能力上的提高,也就是知识“数量”的增长和运用能力“质量”的提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中往往偏重于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积累,相比之下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的训练严重不足。具体表现在教师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系统地”讲解专业知识,而留给学生思考和运用的时间严重不足。这就养成了学生们被动学习的惯性,造成运用能力的低下。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个性发展对于培养优秀的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师是必不可少的。与此相反的是,在国外的现代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专业适用技能被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4]。因为知识“数量”上的积累相对容易做到,甚至学生通过自学也可以大量获得。
此外,与内地同类专业相比较,笔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过多过细,而学制又相对偏短(4年)。学生们花费很大的精力去了解各科目的基本知识,去认识各专业课程的个性特征,而对各专业课程的共性特征的掌握,即方法与能力的掌握明显不足。其结果是学生负担很重,整天疲于听课,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而最终效果却不尽人意。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地将有限的课时更多地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上,向学生们介绍各种设计理论与方法,着重强调学生对某种设计方法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能力上有所提高。
2 锻炼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更注重设计的绘画表现能力,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绘图上。相反,对设计本身思考不够,在设计思想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上严重欠缺,但在其今后的工作中,以文字和口头的形式来表达设计意图的能力却同样至关重要。实际上在以文字或口头表达设计思路的同时,也是对设计方案本身的一次再思考过程[5]。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特意增加了评图的时间。通过学生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一方面有助于理清自己的设计思路,阐明自己的设计方法,深化自己的设计方案,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他学生了解设计思路与方法,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从而改变了过去学生埋头画图,只注重图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对设计意图与方法思考不足,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弊病。
3 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是一种浪漫文化和“感性”思维的产物,而现代城市更多的是理性思维的产物,是一个很实在的物质空间。城市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创作,更有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限制因素[6]。西藏民族学生受西藏以及内地传统文化的影响,“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而当代风景园林的发展现状有很多需要去理性思考的问题。因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内地和国外的各种理性思维方式和理性设计方法,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抽象、概括和推理等理性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希望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理论与手法,并能举一反三,加以运用发挥。
4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由于西藏独特的环境,使西藏的传统园林多处在一个封闭而独立的环境当中,与其周围环境缺乏联系。受其影响,学生们的设计思路通常也局限在所划定的小范围内,闭门造车,对周边环境考虑不够。但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现代城市和社会大环境中,应更加强调风景园林与城市建筑和市政设施的有机交融[7]。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规划设计方法,并且在设计中灵活运用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方法,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原理”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课程的指导下进行城市景观设计[8],改变过去孤立地进行各课程设计的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 注重设计过程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理解学生的想法,了解和培养学生的设计个性,帮助学生理清设计思路,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深化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从项目分析、形成构思、提出方案到深化设计等的整个设计程序和设计阶段,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设计过程在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和多方案、多思路、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9]。通过帮助学生进行方案比较,了解各方案的优劣和逐步深化提高的方法与思路,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多种设计方法[10],改变过去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绘图,注重课程设计图面效果而忽视设计过程的不良做法。
6 多形式循环交叉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将课堂讲授、实例分析、个别辅导和集中评图等教学方式,按进度分阶段交替穿插使用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做课程设计,将遇到的棘手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有目的听讲甚至探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有助于教师将有限的讲课时间用于学生最需要的讲课内容上[11]。此外,在讲课方式上充分利用有限的讲课时间,以多媒体的形式,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国内外以及西藏的优秀实例和设计方法,以弥补学生缺乏参考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对国内外发展状况了解甚少、眼界狭窄的不足。同时,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到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中,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动手能力。
总之,在内地大力援藏的大好形式下,西藏经济建设得以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给西藏的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确保西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同步提高,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要课题。如何培养出适应西藏地区时代要求的风景园林师,则是摆在每一个园林专业教师面前的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城市景观设计”只是本科生课程教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笔者将自己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着重强调的几个方面内容总结出来,抛砖引玉,恳请有志于教学改革的同仁们批评指正,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2] 凯文·林奇,加里·海克.总体设计[M]. 黄富厢,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潘晶.论景观设计教学的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1):181-182.
[4] 杨京燕.高职园林“教、练、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0):147-150.
[5] 张勤,张海丽,张绿水.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13,19(7):87-91.
[6]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 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7] 曾坚.当代世界先锋建筑的设计观念[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
[8] 李英晓.《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大众文艺,2014,17(8):194-195.
[9] 贾忠峰,李传刚.关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2,4(8):155-156.
[10] 孙丽娟,宰学明,季易凡,等.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培养方式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9):82-85.
[11] 杨瑞卿,肖扬.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园林专业能力实践教学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21(5):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