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峰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韩国律政题材电影,因助公众追问事件真相、反思社会制度与司法制度、艺术地展示了韩国法律人的勇气与担当而大受好评。2015年上映的《少数意见》就是一部这样的影片。
前情:韩国钉子户被安保“误伤”至死
朴宰浩被称为“钉子户”,他与居住地的其他居民一道,强烈对抗政府拆迁计划。久拆未果之下,政府下令出动警察部队参与清场,开发商雇用的安保人员也身着制服,参与其中。朴宰浩的儿子误入拆迁现场,与其父一道慌不择路,误入一间没有出口的民房,被拆迁者堵个正着。僵持混乱中,朴的儿子与一名义警当场身亡。
官方公布的初步调查结论是:朴的儿子被安保人员误伤致死,朴因谋杀义警而入狱。身处监狱的朴指称,儿子是被警察杀死的。因朴家贫,政府为其指派了提供法律援助的镇元律师。
看点:援助律师刚正不阿
镇元出自二流学校,代理案件也是初出茅庐,但是他为人冷静,有强烈正义感。从一开始,他就对此案心生疑虑。例如,本案的曝光度极低,相关报道基本一笔带过。相反,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一宗连续杀人案件,并罕见地公布嫌犯照片,他怀疑政府有意引导舆论,有避重就轻之嫌。
随后,记者、议员、搭档律师依次出场,先后协助他梳理案情、引发舆论关注并制定诉讼技巧,镇元在辩护刑案之际,提出了索赔100韩元的国家赔偿案件,借此引发媒体关注,向检方和政府施加压力。
代理案件过程中,对抗整个法律系统、甚至是整个大韩民国的辩护律师镇元,遭遇多项困难——作风跋扈的主诉检察官,拒不提交警方出警记录,并以“都是同道中人”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说法劝他合作;地方首席检察官以律师训诫委员会委员身份,威胁要吊销他的律师执照,并将付诸行动;主诉检察官与主审法官是大学好友,有偏颇之嫌;检方打压证人和辩护人,证人险些“被失踪”……
但是,镇元作风坚韧,律师惩戒委员会主任刚正不阿,主审法官尽量中立,镇元和搭档律师智慧而有技巧,关键证人出庭作证,记者对案件的报道连贯有力,在种种因素的合力下,案件事实像拼图一样渐次展现在法庭上,检察官和政府试图掩盖真相与丑闻的做法也被暴露在公众面前。
点到为止:如何看待“正义拼图”
批判政府强拆,暴露执法司法的黑暗面,拆迁户的辩解是差点被掩埋的少数意见,这固然是本片所要揭示的问题。但是,当事人所追求的正义,可能是情绪引导下的正义,也是少数意见,这或许是导演为本片定名《少数意见》的原因之一。
法律事实与客观真实不同,法律事实是借助证据图块,在诉讼过程中拼凑起来的。事件发生后才产生的证据只能拼凑复原出法律事实,无法还原当时的案件过程。此外,证据与证言都是为了支持一方主张,对垒双方的举证与质证会如拼图游戏一般出现图块缺失,拼凑出大而化之、远观正确的法律事实,即拼出一方认可、一方反对的法律上的“拼图正义”。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扎乔克认为,人类是“情感优先”的动物……在理性思考之前,人们做出的是情绪上的判断……它直接激发和影响了人的行为”。本片中的镇元律师和搭档,也是受到了“情感优先”的引导。他们一开始就认定,一定是死去的义警杀害了被告人朴宰浩的孩子,朴是基于激愤的正当防卫行为而失手杀死了义警,朴的意见注定是要被体制和国家所埋没的少数意见。在开始的辩护过程中,他们团队所做的就是在法庭外,借助舆论、议员影响印证和追逐“拼图正义”。
庭审结束,枉法的检察官被革去职务,面对镇元时他却笑称,自己一直追求的是为国奉献,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片尾,剧情再次翻转,原来死去的义警并未杀害朴的儿子,但义警老父的意见同样也被拼图正义“淹没”了。
是冷静而理智地在法庭上实现“拼图正义”,还是在舆论或行政力量的主导下,追求自己情绪引导下的“拼图正义”,这似乎一直是法律人纠结的问题。
编辑: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