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预设,妙生成

2016-03-12 08:00黄永福
考试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预设课堂教学

黄永福

摘 要: 课改的理念指导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实现“巧预设”与“妙生成”,通过二者的巧妙结合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从而焕发生命活力。本文分别从三方面阐述如何让预设与生成能够更好融合的对策,即:充分准备,精心预设,为生成扬帆出发;自主探究,不拘预设,为生成驰骋海洋;教学反思,为生成再度起航装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预设 精彩生成

现代教育提出的是要构建“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教育,课改的理念指导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实现“巧预设”与“妙生成”,通过二者的巧妙结合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从而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生成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新理念,它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在相互交流、思想碰撞、感情感应中滋生出来的,而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堂上的教学过程是千变万化的,再全面细致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状况,所以当二者出现矛盾时候,笔者认为执教者应该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让课堂呈现别样精彩。

当教学实践回归到理论总结,如何让预设与生成更好地融合,尤其是面对出乎预料的“预设”环节,如何做到精彩“生成”,从而到达共同演绎课堂精彩,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以下几个对策解决。

一、课前——充分准备,精心预设,为生成扬帆出发。

新课标要求:预设能做到关注学生发展,关注个体差异,要求教师精心做好教学设计预案,并在预案中巧妙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创新留出时间和空间,促使课堂积极互动交流的产生,真正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所以,为了能有精彩生成,我们就要进行全方位预设,争取让预设能够做到高瞻远瞩。

首先是透视教材,包括研究课标、教材地位、三维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对教材知识理解越透彻,预设越丰富,完成生成教学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次是预测学情,学生是学习主体,先预设如何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而推进。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应该做到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能够全面想学生所想和疑学生所疑,尽量简化头绪,使成效突出。

再次是预设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拓展课程领域,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贴近学生引起思考。例如“角色置换”式,采用学生喜欢的“穿越”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某些历史人物或社会组织,“身临其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这种方式不但能直接地诱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而且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引燃学生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二、课中——自主探究,不拘预设,为生成驰骋海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放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做到不拘预设,从而最终顺利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个性,这是课堂上教学生成的重要保障。当教学过程中生成与预设出现矛盾时,第一要充分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第二,即使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教师应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和培养教学机智,能做到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生成的信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

其次善于捕捉课堂契机,是课堂中教学生成的关键。对学生学习中的“生成”信息,教师应该独具一双慧眼——及时捕捉,敏锐把握,准确判断,恰当反馈。对于有价值的“生成”可以及时改变课前预设好的教学方向;对于有意义的独特见解要让全班学生共同分享;对于出乎预料的突发事件和情感的表达,创新的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既尊重独特体验,又可以形成共识。同时教师应该独具一颗慧心——靠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还有平时的锤炼和积淀,随机地调节预设教案。

三、课后——教学反思,为生成再度起航装备。

教学课堂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于实践中“预设”出现的多种结果,教师课后应该及时进行反思,这样可以为以后的“再预设”和“再生成”提供借鉴。

首先反思成功之举——“预设”是怎样“生成”的。及时记录下这节课哪些预设环节的生成效率最高。记录下成功经验,便于更好地运用于今后的教学设计中。

其次反思败笔之处——“预设”为什么“未生成”。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想出对策,并记录下来,避免今后再犯相同的错误。

再次反思教育机智——怎样促使“非预设”的“生成”。面对出乎预料的预设,教师如果能发挥应变机智,及时改变预设的框架,善于捕捉临时生成中有价值的成分,并且整合到教学中,那么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及时进行反思,探知隐含在背后的理论依据,获得规律性认识,以便今后面临“意外”时,能够从容应对。

最后反思再教设计——为了“生成”该怎样“预设”。实践证明,成功的教案不在课前,而在课后。一节课下来,教师要及时反思得失,从中找到教学实际与“预设”之间的差距,并进行必要的归纳总结与取舍,并考虑如果今后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更有效,对原先的“预设”进行修改备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能够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就指出:“用一生,备一节课。”课堂上,只要教师能善于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问题随时提出,有感受随时发表,教师因势利导,抓住疑点、重点、闪光点,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情感、认识的火花,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那么,我们一定能收获无限精彩。

参考文献:

[1]江泓.精心的预设,精彩的生成[J].教师之友,2005,5.

[2]徐洁.课程改革呼唤课堂成为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园地[J].当代教育科学.

[3]沈旭林,吴妮娜.捕捉动态因素生成学教过程[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4.

[4]叶俊杰.精心预设,方能精彩生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

[5]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3.

[6]范强.在生成中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J].新课程教学案例,2005,5.

猜你喜欢
预设课堂教学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