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敏,严志宇,张 锦,孙 冰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基于环保特色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王巧敏,严志宇,张 锦,孙 冰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以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通过师资、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建议。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基于环保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例,系统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其他相关学科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环保;创新创业;教学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它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还是针对全社会那些打算、正在或者已经成功创业的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1]。本文以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为研究背景,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通过师资、课程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建议,并以大连海事大学基于环保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例,系统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与环境专业教育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方法,以期为其他相关学科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从20世纪末开始的,以1998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为起点,正式启动于2002年,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发展前沿的标杆,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覆盖范围也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在国家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引导、扶持下,进行了有益的科学探索与社会实践。期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在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该课程不仅融合了先进的教育理念,配备了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环境,还全力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严瑶[2]针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阶段性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新疆工程学院以工业设计专业为基础,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模式[3]。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教育还与经济类、艺术类、社科类、理工科类等其他专业相互融合,深入各大重点名牌大学和地方院校。
2012年8月1日,教育部文件指出:在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鼓励大学生全面发展和自主创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4]。基于这几大教育方针,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和类型:①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其他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载体;②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依托;③以校企联办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④以督促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目的而成立的“专门组织机构”为保证;⑤以创新实验园区为试点基地,并融入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⑥建设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于高校全面贯彻。其中,尤以⑥最为普遍、最好实施、最容易为学生群体所接受。因此,国内高校针对这一途径,陆续发展并完善了以学校自身学科建设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特色专业教育相互融合、渗透,开拓出一套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这对新时期学科专业的改革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谱性”,是面对所有学科专业的教育。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肩同行、隔海相望”的状态,本文提出二者相互融合渗透的发展方向,以期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融入学科专业的通识教育、主体课程教育和实践教育,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针对性,增强学科专业教育的实践性。构建“精神与通识课程相互融合,能力与专业课程相互融入,教育与专业实习和实践相互嵌入”的渗透发展模式[5]。
创新创业教育如果想与学科专业教育形成有机的融合体,它的建设和完善必须基于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这是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承担学科专业教学的老师就是一个求新求异的群体,以专业教师的能力为保证、以学科专业的发展为依托,二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相互渗透。
2.1 师资的相互渗透
一支个性鲜明、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优秀教师、企业老师、杰出创业者和知名校友,组建一支融学术需要与社会需求、专业基础知识与创新技能、学术创新与创业实践于一体的具有综合性素养的专职教师团队,以便高效率、有针对性地服务学生。学校现成的原生师资可以负责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保驾护航;与学校有交流合作的企业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结构概况、深入企业学习,并参与新产品研发设计等学习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更早地接触企业创新;知名校友和杰出创业者可以通过专题创业报告,以自己创新或创业为例向学生介绍自身的发展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创业,让它们觉得创新创业并非遥不可及等。以上这样综合性强、专业特色突出的教育教学服务,可全面促进学校学生创新与社会实践创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需求方面的紧密结合,也可共同推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全方位创新。
2.2 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教学内容的相互渗透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和学科专业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取得实质性成果最根本的保证,可避免创新创业脱离专业实际、纸上谈兵。现如今,很多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分割开来,使二者“并行相望”,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一般只负责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教学,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负责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大多不是学科专业教师,对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学课程内容单一,与专业课程偏离甚至严重不符。而且,大多高校对学生课内学分的注重远大于课外学分,造成课外学分的修行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就忽略了课外创新创业发展成果的及时转化,容易导致创新创业停滞不前、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衰减。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可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架起沟通的桥梁,只需教师在学科专业教育的层面上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辅以扎实的专业教育。
2.3 以学科资源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投身创业,该教育成果的验收离不开创业实践。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必须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搭建更符合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高校的学生是流动的,每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都是一个过程,建议高校基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年级高低开展有针对性的、类型多样的“创新创业”社团和竞赛平台,推进创新创业发展,让学生在比拼、比赛过程中增加创业体验、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创新意识。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多参加“书写”性质的创新创业大赛,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定创业计划,了解企业运作模式,并将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提出自己的创业计划和企划,以此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更好地促进创业。与此同时,还可积极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和寒暑假期走进社会和企业锻炼自己,通过开拓眼界、增多锻炼发掘自身的创新因子,拉近学校所得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促进创新作品的产业转化。
创新创业教育是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的切入点,它的真正推动和发展,还需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即更新和转变教育理念。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的目标是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等,大多数人觉得创业离自己很远,其实不然。为缓解这一现状、缩短毕业生与创业群体的距离,学校应该提前为在校学生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他们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明白:试题中的一题多解,是创新;手工设计小艺术品,是创新;自己开小店卖旧教材、旧台灯等,是创业;寒暑假期到农村、西部去支教,是创业。同时,注重创新能力的考核,设置一定的“创新学分”,对那些爱思考、爱设计发明的同学,对那些发表学术论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在其他平台获奖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创新创业成绩”鼓励,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因创新创造而得到的老师和学校的认可,从而激发更大的创造热情。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要转化为教育实践,就需要依托有效的课程载体,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伴随着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革命浪潮,基于环境专业特点,大连海事大学建立了以绿色环保为特色的、有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绿色企业创业策划》,该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生的任选课,主要介绍了一些“绿色”企业创业者的创业理念与行动法则,密切结合成功案例,对部分环保行业商业契机、行动起步、“绿化”过程、客源寻找、营销与广告策略等进行详细而清楚的说明。
课程内容涉及绿色企业概述,委托行、仪器租赁和环保网络的策划,素食餐饮和水果鲜花的创业,生态材料的创意创业策划,新型企业与在位企业绿色创业的路径差异与融合,绿色创业企业的成长路径,生产型企业与资源型企业绿色创新与竞争优势策略等。透过课件丰富的图文资料、视频材料,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绿色”企业行业动态,开拓视野,增加创业体验,提高自主创业能力。课程内容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体系架构,包括:概念、知识点、原理、方法、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由一般到深入,分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通过《绿色企业创业策划》课程理论内容和案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绿色”企业的创业过程、现有企业把握“绿色”商机并进行“绿色”转型的商业机缘,还可使学生获得成功创业者的宝贵经验并受到启迪,思考加入“绿色”行列的商业点子,帮助学生抓住当前的绿色环保契机。而且,该课程有助于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各种大型比赛,例如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连海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专业技能等级大赛和环保节能专业技能大赛等,该课程与这些大赛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理论结合实践,课内指导课外,课外丰富课内,实践证实理论的教学原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因此,从环境专业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为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过去单一的培养模式变得多元化,既促进了环境专业自身的发展,也为环境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明确了方向,更使环境专业人才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帮助大学毕业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中谋得一席之地。
要想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教学培育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一个像健康生态体系那样的良性循环系统,就需要构建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模式。而且,政府、高校和相关领导负责人需要将这一体系有力地推向课堂、最终落脚并服务于学生。只有学生接受并勇于实践了创新创业观念,才能说创新创业教育启蒙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解析并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和决策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引导并认知了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达到了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实践的目标。
[1] 李晶.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培训,2016,7(14):45-46.
[2] 严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高等教育,2016,2(15):74.
[3] 曹晓玲,贺艳.本土特色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5(10):190.
[4] 王涛,史广政.浅析沿海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57-61.
[5] 何影,张利南.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聚合探析——以社科类专业为例[J].经贸教育,2016(4):144-145, 148.
Discussion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Mode Based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WANGQiao-min,YANZhi-yu,ZHANGJin,SUNBing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Liaoning Dalian 116026, China)
With domestic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disciplinary special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was proposed through mutual infiltration of teachers and teaching contents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Taking example for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haracteristics i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teaching mode of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erging with environment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as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which aim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teaching
2016年辽宁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36320205);环境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UPRP20140206);大连海事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环境工程专业特色办学的研究”(0039011482)。
王巧敏(1989-),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上溢油风化特性的研究。
严志宇(1970-),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海上溢油风化的研究。
G642 0
B
1001-9677(2016)024-01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