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监控能力系统实施水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2016-03-12 05:53:56
地下水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线功能区用水

陈 威

(辽宁省绥中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办公室,辽宁 绥中 125200)



水资源监控能力系统实施水资源管理策略研究

陈威

(辽宁省绥中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办公室,辽宁 绥中 125200)

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辽宁省内水资源管理水平低,监控能力建设欠缺,相关体制、机制以及法律不健全的问题,亟须加强对水质监测、用水量监控、管理制度落实等项目建设。对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对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需求进行分析。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对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需求具有可行性,也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建设;监控能力;水资源;信息量;需求分析

1 水资源监控能力现状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信息化节奏迅速提升,辽宁省作为水利改革大省,在信息化进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提高,以“金水工程”为代表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臻完善[1]。但是,随着辽宁省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尽管基础条件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与先进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1]。

1.1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现状

辽宁省正在打造以全省水利信息骨干网为主要建设平台,引进实时数据传输技术、高精度传感器技术、信息管理、数据库技术及决策支持技术等先进技术,进行全省取水量实时监测,并达到7.5亿 m3。截止到2015年9月为止,辽宁省已经形成了“1点集中,13点辐射式发展”,即1个省中心主导发展,13个市中心辐射式发展的局面,实时监测280家取水户,650个监测站,1 568个取水井。监控对象包含省市县的工业用水大户以及各市县的自来水公司等[2]。

1.2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

尽管水资源监控能力取得长足进展,网络等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逐步提高,但是与国内外以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相比,差距仍相对明显,实时监控能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开发利用各监测环节不符合管理标准;信息数据量大,共享程度低;技术标准滞后,与新开发的建设平台无法实现完美连通;系统实际工程应用覆盖面小。因此,鉴于水资源监控能力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大差距,亟需对本区域内的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其可行性研究进行验证,并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方针大力发展水资源监控建设,为全省水资源的建设发展和经济的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3]。

2 项目建设内容

辽宁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制定统一的项目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建设取用水国控监测点、水功能区省考核监测点二大监控体系和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3]。

3 管理策略

“三条红线”的考核指标和水资源管理具体业务内容既目标明确,又融会贯通。根据现有业务功能、业务流程,结合未来水资源“三条红线”考核的需求,将各项水资源管理业务归为水资源信息服务、水资源日常业务两大类[4]。

3.1用水总量控制红线实施策略

红线指标制定的策略是: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控制,以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和有关水量分配方案为依据,制定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在分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内综合确定各市年度用水控制指标。红线指标管理的策略是:新审批的取水量必须在本地级市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内[4]。该红线管理在应用系统中的实施策略如下:

3.1.1水资源可利用量评估

各市水资源可利用量依据地表水、地下水区分为两种方式。地表水以河湖可供水量评估为主线,通过水资源监测信息、综合信息子系统以及水源地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计划用水与节水管理系统,得出地表水取水总量计划控制目标,并根据配水、供水工程信息,依据工程条件调整可供水量。地下水以地下水可开采量评估为主线,纳入地下水超采区管理系统和计划用水与节水管理系统,根据地下水水位控制目标和可开采条件,制定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取水计划。地表水、地下水分别得出供水总量目标和计划后,结合水资源规划和论证,进行用水计划评估和取水户用水审批,得出总量控制目标[5]。

3.1.2考核期内用水情况监测

考核期内用水情况监测同样按照地表水、地下水分成两种方式。根据省际断面监测数据进行目标综合分析。地下水通过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的实时监测,结合区域地下水超采区管理,衡量地下水取水控制目标完成情况。根据当地取水结构和发展趋势,对地表水、地下水监测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3.1.3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考核

综合计划和实际情况,根据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指标制定和指标管理方案进行红线考核。

3.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实施策略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农业节水灌溉率等。红线指标制定策略是:明确现状用水效率指标;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及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的需要,汇总和预测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期内新增合理用水量、地下水超采压减量、修复水生态需水量等,即新增合理需水量[6]。红线指标管理策略是:区域万元GDP取水量、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及农业节水灌溉率等用水效率指标未达到上级考核标准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该区域下一年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时,相应核减其下一年的年度用水指标[7]。该红线管理在应用系统中的实施策略如下:

3.2.1用水效率和节水目标管理

通过历史数据分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我省节能减排的综合目标,辅助以水资源规划管理和论证管理,制定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相关目标。

3.2.2用水效率红线考核

综合以上效率核算和目标制定结果进行红线考核。

3.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实施策略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其基础工作包括依法完成《水功能区划》编制,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依法完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工作;依法提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送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红线指标制定策略是:以中央和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功能区划》为依据,结合水功能区水质保护目标,科学核定各水功能区的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在此基础上,制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红线指标管理策略是:造成水功能区水质恶化、水质达标率较上年度降低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制定该责任区域下一年的年度用水控制指标时,应当适当核减;污染物入河量超过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暂停审批新建、改建、扩大入河排污口[8]。该红线管理在应用系统中的实施策略如下:

3.3.1进入水功能区的污染物监测

进入水功能区的污染物监测包括水功能区上下游断面监测和功能区水体监测。

3.3.2进入水功能区的污染情况分析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包括污染物源汇判别和限制纳污总量判别。通过源汇判别,结合入河排污口管理系统,对排污单位进行排污达标考核,提出纳污整治方案。

3.3.3纳污能力管理和奖励补偿机制

根据水功能区水量和水质的监测结果,综合排污单位排污达标情况和整治方案,结合水功能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要求,建立相应的奖励与补偿机制。

3.3.4纳污红线考核

依据各项指标和管理情况,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通过信息发布系统进行汇总上报及公示[9]。

4 结语

通过对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和实施,实现了以法律为保障、以重点落实为先导、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以实践发展为方向的基本格局,通过国家提供重要支持,省内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强化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技术支撑和有力保障。通过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为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缩短与国内外在该项目建设的差距提供有力保证。

[1]姜广田,邓程林.辽宁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08(02):24-26.

[2]才庆欣.南票区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9):27-29.

[4]刘宏伟,刘旭,姚鹏举.吉林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途径探讨[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10):45-48.

[5]张永久.绥中县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及评价[J].水利发展研究.2014(09):97-100.

[6]单丽,王宇丽.辽宁省地下水水质现状变化趋势[J].东北水利水电.2008(03):68-70.

[7]全永威.现代水资源管理理念科学探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4(05):81-83.

[8]狄旭东.辽宁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配置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05):1-2+49.

[9]高素丽.辽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对策[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1,(04):45-47.

2016-04-26

陈威(1975-),男,辽宁绥中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河道、水土保持、水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TV213.4

B

1004-1184(2016)05-0128-02

猜你喜欢
红线功能区用水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4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 02:14:50
节约洗碗用水
烧结混合机各功能区的研究与优化
山东冶金(2019年3期)2019-07-10 00:53:54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现代园艺(2017年23期)2018-01-18 06:57:44
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4
一次性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