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2016-03-12 04:15李廷军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饲草料畜牧业生态

李廷军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海北 810299)

海北州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李廷军

(青海省海北州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青海海北 810299)

海北是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有基础、有潜力、有前景的地区。当前,适应新常态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围绕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结合海北实际,就如何做好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助推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海北州;循环;生态;畜牧业

1 海北已具备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良好基础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海北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全州上下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尤其通过开展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发展生态畜牧业,强力推进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在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在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发展,逐步走出了具有青海特点海北特色的畜牧业发展路子,为探索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得天独厚的畜牧业资源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提供了优势条件

畜牧业是海北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全州拥有天然草场264.8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7.7%。2015年,全州存栏各类牲畜341.40万头,其中牛45.93万头,羊269.53万只。拥有高原牦牛、藏羊、毛肉兼用半细毛羊、细毛羊为主的优势牲畜品种,独特的毛肉品质,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前景。

1.2日臻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近年来,通过多元化的项目资金投入,加快了牧业以“三通四有五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畜牧业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全州100%的牧户实现定居,80%的牧户实现了“五配套”,牧区饮水半径控制在1.2公里以内,96.6%的乡镇通油路,45%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全面消除了无电村,冬春草场全面实行围栏,高标准羊用暖棚覆盖率达到70%,并加快了机械剪毛机、注射栏等配套设施建设,畜牧业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1.3较为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探索了成功路子

坚持在创新求变中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各地努力打破传统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大草场流转和牲畜整合重组力度,加快发展规模经济,推进了畜牧业集约化经营,探索实践了以股份制经营为主,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和联合经营等多种并存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牧户”、“支部+专业合作组织+牧户”的组织形式和畜产品集中竞拍、订单销售、流动贩运等新型物流模式,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等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得到推广,逐步走出了生态经济互促共赢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子。

1.4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体系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奠定了产业基础

结合设施畜牧业建设发展,发挥高原牦牛、细毛、半细毛羊和白藏羊等优良牲畜优势,在全州建成了一大批规模化舍饲半舍饲养殖基地,形成了羔羊专业化生产、牛羊舍饲养殖、细毛半细毛羊和藏系羊繁育、饲草料生产加工、农畜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畜牧业产业体系,培育发展了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产业基础。

1.5逐步健全的生态保护机制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提供了机制保障

“十一五”以来,各地坚持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突破口,以保护草原生态为前提,以示范带动为途径,大力加强以畜草平衡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畜牧业建设,全面实施草场围栏封育、休牧补播、划区轮牧及草原综合治理等保护建设工程,尤其从2011年开始,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严格实施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核减天然草场超载牲畜转为舍饲养殖,大力发展人工草业,有效缓解草场压力,促进了草场的休养生息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1.6先进实用的科技服务体系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以建设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示范园为重点,突出加快畜牧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以及科技队伍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以牦牛提纯复壮、藏系羊本品种选育、绵羊胚胎移植等先进实用技术工程,推广运用科学配方饲养、秸秆氨化、青草微贮等实用科技。特别从2016年开始,在全州10个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村启动实施了藏羊“两年三胎”繁殖技术和牦牛犊牛早期断奶养殖技术,着力提高藏羊繁殖率,畜牧业科技含量得到稳步提升。

1.7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探索了有效捷径

从2010年开始,州委、州政府科学谋划,各地各部门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按照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思路,在全州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77个村相继先行开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示范点建设活动,加大对示范点项目资金投入,在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增加群众收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刚察县结合示范区建设,开展了生态畜牧业循环经济区建设,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样板。

2 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制约因素

面对建设循环生态畜牧业这一新的形势任务,客观分析海北州畜牧业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着畜牧业的向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牧民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受思想观念制约的影响,一方面,畜牧业经济增长和牧民增收主要依赖牲畜数量的增长,导致大部分草场牧草产量不断下降,草场承载牲畜能力减弱,因此,促进牲畜的“减量化”和草地资源的“低消耗”,草原生态系统与畜牧业经济得到耦合循环发展任务艰巨。另一方面,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人员仅限于家族、亲戚等小范围,分配形式处于低级层次,自身发展规模小,对草场、牲畜跨区域集约经营的极少,带动能力有限。

2.2畜牧业发展水平不够平衡

局部地区尚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的转型过渡时期,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沿袭传统粗放的草原散养畜牧业,舍饲养殖、分群饲养、集约经营、订单销售等比较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尚未全面普及,畜牧业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低。尤其基础配套设施方面,牧区县与县之间极不平衡,若门源县牧业乡镇暖棚覆盖率达到80%以上,刚察县暖棚覆盖率则不到50%。

2.3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不高

一方面,农作物秸秆和饲草料等未能加工利用到舍饲养殖业,秸秆利用率只有40%左右,而农牧区大量畜粪通过加工制造有机肥的更少,未形成有机的循环系统。据调查,全州四县仅有2家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且生产加工能力不足,加工的有机肥产品销售不畅。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对畜产品标准化加工能力弱,大部分企业只是以对肉、皮、毛、乳等原料进行简单的粗加工,对大量畜骨不能做收集加工利用,畜产品深度开发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

2.4畜牧业投入依然不足

由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各级财政投入有限,群众自筹比较困难,投资渠道单一,畜牧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依然不高,畜用暖棚、羊用药浴池、饲草料基地及生产加工设施、机械剪毛机、饮水管道等配套设施还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畜牧业向高层次发展的要求,尤其当前在实施禁牧工程,大量天然草场超载牲畜核减后转为舍饲养殖,发展舍饲畜牧业,急需建设一大批畜用暖棚,投入不足制约着当前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3 推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强化规划引导,以循环经济理念引领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对于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循环生态畜牧业的内涵更宽,层次更高。必须加强对循环生态畜牧业的专题研究,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发展要求,把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融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推动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突出循环经济理念,突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这个核心要求,统筹安排节能机械、节水养殖、粪污处理等重点领域的规划,强化循环发展意识、绿色发展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切实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措施贯穿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各个领域和发展环节,求得新的突破与提升,促进发展思路的创新,努力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当前,要把发展循环生态农牧业,与建设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紧密结合起来,在完成77个牧业村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同时,在生产经营方式、生态保护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体现循环经济的理念,更加注重草场、作物秸秆、畜粪以及各类畜产品等畜牧业资源的转化高效利用,培育形成高效的产业、高质的产品,延伸产业链,加速产业化;更加强化休牧育草、舍饲养殖、草原生态综合治理等生态畜牧业措施,促进草原生态与畜牧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高”的目标,引领推动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3.2依托园区建设,构建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产业体系

按照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总体思路和产业框架布局,以科技试验示范园为龙头,加快建设县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围绕牲畜规模化舍饲养殖、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加快建设州级科技试验示范园、门源县畜产品生产加工工业园、祁连县农牧业产业园区、刚察县畜产品加工产业园、海晏高效畜牧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抓好以牛羊肉为重点的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优质包装,打造海北畜产品知名品牌。各县要围绕开发牛羊肉、海北羔羊肉以及毛、乳、皮、骨等畜产品,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进驻园区,组建大型的现代化的良种繁育、饲草料加工、牲畜屠宰、皮革制造、乳制品加工、骨胶生产等产业集团,建设形成产、加、销一条龙和贸、工、商一体化,有影响力、带动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完成产业园区建设工程。以5个园区为轴心,加快建设17个乡级特色产业基地。结合实施牲畜良种工程和畜牧业先进技术推广工程,在全州17个牧业乡建设具有海北畜牧业特色的藏系羊繁育基地、西宁大白毛生产基地、青海高原牦牛引进繁育基地、白藏羊种公羊繁育基地和细毛半细毛羊繁育养殖基地等,力争用两年时间,每个牧业乡都建成1个规模化集约化的舍饲半舍饲特色养殖繁育基地,形成“一乡一品”为格局的主导优势产业。以全州17个优畜繁育推广基地作辐射,加快建设77个村级规模养殖小区。依托各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推进畜牧业集约化,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村委+养殖大户”的形式,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州牧业村都建有1处规模化舍饲养殖小区,标准化暖棚、饲草料基地、牲畜饮水、羊药浴池、机械剪毛机全部配套,50%的养殖小区牲畜粪便实现有机肥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消除环境污染,加快推进舍饲养殖工程,通过努力打造“产业园区+乡级特色产业基地+村级规模养殖小区”的产业格局,从而形成纵向成链、横向成网,独具海北特色的循环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

3.3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生态经济耦合共生、互促共赢

推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必须坚持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着眼草原生态科学保护、有序利用和良性循环,为畜牧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一是继续加强草原生态治理。坚持立草为业,加快推进草原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草原围栏棚圈和草地建设,加大退化草场的综合治理力度,实施好毒杂草灭治、鼠虫害防治等草原生态治理项目工程,提高草地产出率。二是提高优质饲草料种植效益。按照“优质、提质、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加强饲草料基地建设,农区要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加快饲草料种植、加工、贮藏等体系建设。为养而种、以种促养,形成农区向牧区补草、牧区向农区补畜的牧繁农育互补格局。通过积极发展草业,提高饲草料保障支撑能力,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目标。三是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机制。通过对中度以上退化草地实施禁牧补助,严格落实禁牧管护措施和责任,实施禁牧封育措施;在禁牧区以外的天然草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采取休牧、轮牧,核定合理的载畜量,建立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实施草畜平衡管理。全州1180万亩中度以上退化草原全面实行禁牧,2398.8万亩草原实行草畜平衡,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2015年底,全州天然草场植被覆盖度比上年提高5%,天然草场可食牧草平均产量达262.7kg/亩。共发放补助资金8.40亿元,涉及牧户4.85万户22.04万人,牧民户均收益3 500元左右。力争使全州草原牧区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原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草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改善。

3.4综合利用资源,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循环高效发展

循环生态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结合海北州实际,在推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各村专业合作组织作用,引导农牧民积极加入合作组织,加大土地、草场、牲畜、饲草料基地、棚圈设施、农牧机械等生产资料整合重组力度,跨区域集约经营,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大力推进股份制经营模式,完善经营分配机制,提高经营层次水平,促进农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因势利导,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农牧业发展质量和有限资源的循环利用上,通过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产业产品的层次和品位,拉长产业链条,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深度开发和产业融合,拓展发展领域,放大资源循环利用效应。三是加快推进畜牧业生态化发展。生态化是世界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要通过大力实施草产业工程,加快推广农作物秸秆微贮、饲草青贮等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引导养殖户利用粮食作物秸秆来饲养牲畜,实现过腹增值。牲畜粪便综合利用,形成优良的有机肥用于粮食生产和饲草料种植,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中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

3.5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的装备条件

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基3.6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科技是提高畜牧业综合效益的关键,更是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加快建设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园,年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为畜牧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搭建平台,为示范点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做好示范园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工作,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大力实施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加强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应用,着力在饲草料加工及科学配方、青饲草青贮利用、作物秸秆草氨化处理、暖棚养羊、围栏轮牧、退化草地治理、鼠虫害防治、毒杂草灭治、疫病防治、白藏羊本品种选育、野血牦牛杂交改良、细毛羊半细毛羊人工授精以及羔羊早期强度育肥、牲畜日粮补饲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要重点实施好牲畜良种工程,立足本地优势品种,加大本品种选育、引进和推广力度,尤其要精心组织实施好全州藏羊“两年三胎”繁殖和牦牛犊牛早期断奶养殖技术工程,提高优良牲畜的繁殖率,增强科技对推动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础设施、饲草料产业、绿色农畜产品生产、环保设施、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投入。要把海北作为全省发展高原循环生态畜牧业的主战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尤其在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要把发展循环生态畜牧业作为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领域,以重大项目为龙头,根据资源的转换关系、物流方向,以增强畜牧业资源、畜产品、废弃物之间的互补性和衔接性为重点,对产业链上选择纵向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横向能够支撑产业发展骨架的一些重大节点项目,通过国债投资或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的办法给予扶持。同时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撬动民间资本对有利于促进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领域和重点项目进行投资。通过加大对重点领域、产业关键环节方面的投入建设,以良好的投资效益逐步形成支撑循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骨架。

(编辑:高真贞)

S811.5

A

1006-799X(2016)17-0019-03

李廷军(1978-),男,青海门源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饲草料畜牧业生态
映像畜牧业
“生态养生”娱晚年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反刍动物饲草料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