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潇倩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及应用
游潇倩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目的:开展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使用gE-ELISA方法采集2011~2015年间累计329份猪血清,对这些样本进行PRV野毒感染抗体检测,对不同规模养殖场猪场实施疫病净化控制措施。结果:累计场数(户)190户,其中,商品猪阳性率为56.0%,种猪阳性率为80.2%,种猪阳性率低于商品猪;规模场样本阳性率为63.8%,散养农户样品阳性率为44.7%。规模场样本阳性率高于散养农户样品阳性率。结论:猪伪狂犬病发病率较高,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制度,每年定期检测与免疫接种,对病猪进行淘汰,使疾病得到控制。
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猪伪狂犬病(PRV)属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发病后病猪会表现出嗜睡、紧张、咳嗽、打喷嚏、共济失调以及呕吐腹泻等症状,母猪患病后会流产、死胎、生产能力下降等。由此,通过对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以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1.1 材料
1.1.1 血清样品 采集不同规模养猪场不同批次检验的329份猪血清样本,将样本放置到-10 ℃的温度下保存。
1.1.2 实验试剂 采用抗体检测诊断试剂盒(PRV gEELISA),由Idexx公司生产,其他试剂均由该地动物免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提供[1]。
1.2 方法
1.2.1 检测血清中的PRV抗体水平
猪血清中PRV抗体水平的检测使用到了gE-ELISA抗体检测盒,具体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样本与阴性对照比率(S/N)作为检测判定标准,阳性:S/N≤0.3,阴性:S/N≤0.7或者S/N>0.6[2]。
1.2.2 疫病控制措施
1.2.2.1 净化方案 对调查3个不同规模养猪场制定针对性、系统化的狂犬病控制措施,依据不同养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效的免疫控制措施,使用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其中,每年3次免疫接种公猪仔,不同免疫接种次数间隔3个月,剂量为2头/次。
1.2.2.2 完善生物安全措施 依据不同猪场疫病实际情况,结合生物安全措施,不断改进与转变饲养方法,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的猪场内外环境,定期对饲养工具与运送猪的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1.2.2.3 评价措施 以上控制措施持续实施10个月,随机取样法检测并评价血清抗体。
2.1 不同用途猪感染伪狂犬病毒情况
2011~2012年间商品猪平均阳性率为56.8%,2013~2015年间商品猪平均阳性率为56.9%,种猪对应年份平均阳性率为78.5%、83.6%,显示了种猪阳性率高于商品猪。
商品猪情况:2011年样品数为52只,阳性数25只,阳性率48.0%,种猪:样品数为42只,阳性数31只,阳性率73.8%;
2012年样品数32只,阳性数21只,阳性率65.6%,种猪:样品数36只,阳性数30只,阳性率83.3%;
2013年样品数31只,阳性数15只,阳性率48.4%,种猪:样品数27只,阳性数21只,阳性率77.8%;
2014年样品数28只,阳性数16只,阳性率57.1%,种猪:样品数31只,阳性数27只,阳性率87.1%;
2015年,样品数32只,阳性数21只,阳性率65.6%,种猪样品数18只,阳性数15只,阳性率83.3%。商品猪总计:商品数175只,样品数98只,阳性率56.0%;种猪总计情况:154只、124只、80.2%
2.2 不同规模养猪户猪伪狂犬病毒感染情况
2011~2015共检测出规模猪场54个,检测样品141份,其中,阳性90份,阳性率为63.8%;散养户136个,检测样品188分,阳性84份,阳性率为44.7%,结果显示规模猪场阳性率较散户饲养阳性率高。
规模猪场情况:2011年: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10户、26只、14只、53.8%;
2012年: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7户、31只、21只、67.8%;
2013年: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14户、40只、23只、57.6%;
2014年: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12户、31只、24只,77.4;
2015年: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11户、13只、8只、61.5%;总计: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54户、141只、90只、63.8%;
散户情况:2011年: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21户、9只、42.8%;43户、18只、41.9%;总计:场数与检测数、阳性数、阳性率分别为:136户、188只、84只、44.7%。
加强猪伪狂犬病病毒的净化与控制成为养猪户疫病防治重点。当前,基因缺失疫苗配合检测淘汰(筛选)法应用较广,成为了规模猪场疾病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对不同规模猪场实施生物安全、优化免疫防控等净化方案,10个月后,这些猪场猪伪狂犬病得到净化,但是没有实施生物安全措施的猪场阳性率开始下降。显示了依据猪场实际情况使用基因缺失疫苗配合检测淘汰法可使猪伪狂犬病病毒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通过对该地区规模养猪场与散养猪户猪伪狂犬病调查研究,显示了猪伪病病毒存在隐匿性,一旦爆发影响范围广,需采用有效的防控措施,需要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仍需要不断探寻更有效防控措施。
[1]初小辉.吉林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措施的研究及应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2]李段.广东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带毒情况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5.
(编辑:李善祥)
S858.28
B
1006-799X(2016)20-0098-02
游潇倩(1987-),女,山东菏泽人,助理兽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