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

2016-03-12 11:55河南刘广文
名作欣赏 2016年1期
关键词:金岳霖跳蚤学问

河南刘广文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读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

河南刘广文

摘要:我们从汪曾祺先生笔下种种生动的细节里不应仅仅看到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可笑或者说怪异,而更要看到金先生为人的本真、绝不从俗以及对学问、对学生乃至对生活深深的爱。我们也不应仅仅从文中看到金岳霖先生,还要看到作者笔端隐含的对金先生深深的敬重、仰慕、赞赏以及悲悯。只有紧紧抓住关键字词,发现表面背后的矛盾,细加揣摩,而不是从文字的表面滑过,我们方能真正走进文本,体悟其神韵。

关键词:《金岳霖先生》汪曾祺细节描写文本矛盾

这篇散文,最善于捕捉生动细节来写人。我们读这篇散文,当然也要抓住细节,读出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而不是仅仅得到一些空泛的概念化的理解。

比如文章写金岳霖先生戴一副眼镜,镜片竟然一片黑一片白,而且“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想想看,为什么不怕人笑话,要戴这样一副怪异的眼镜?有眼疾,不得已而为之。为什么常年戴着一顶呢帽?夏天的时候不怕热吗?当然怕的,也是不得已啊——有眼疾。试想想,金岳霖先生是大知识分子,是研究学问的,要经常看书,这眼疾该给他带去多少痛苦,多少生活的不便!金岳霖先生该受到这个病多么大的困扰,他该多么想摆脱这种困境!可是摆脱不了啊,“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想想看,走路看不清,总是深一脚浅一脚,肯定吃尽了苦头。可是,金岳霖先生是怎么面对这一切的呢?请注意这个细节:“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为什么还说明是“土路”?因为当时他们教学、生活的条件艰苦。金岳霖先生走着去干什么?到校来给大家讲课,教逻辑学,研究学问。请注意这个“就这样”,金先生就是在这样艰难、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沉迷于学问,热心于教学的。不联系后文细细体会,怎么能读出这一点?而这淡淡的一句话背后,包蕴着作者多少赞叹和敬重啊!而粗粗一读,从文字的表面滑过,不抓住关键的“就这样”细细体会,又怎能品出其间隐藏的深情。

文章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金先生讲课的时候捉跳蚤。“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本来很私密的事,却堂而皇之,公开来说,全不以为意,多么坦率、天真、可爱、真性情的人啊!请注意,“我这里有个小动物”,这跟“有个跳蚤”很是不同,称之为“小动物”,里面融合着怜爱之意;而且“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跳蚤扰人,杀而快之,却要捏在手里看看,还甚为得意,仿佛终于战而胜之了。本来是深受困扰的、很让人反感的事,却似乎很有趣味,这趣味里乃是不被外在生活所困,超脱于外的豁达乐观,这种品格才是足让人动容者。这里,如果只是读出人物的率真,甚或只读出可笑、好玩、有趣,怕会让汪曾祺先生心生凉意吧!为什么会看不到这背后的深意?因为只看到句子所说到的现象,而没有发现语言背后的矛盾。金岳霖先生提到跳蚤的表现与一般人不同,这就是矛盾处。而发现这种与一般常理常情相矛盾的地方,正是发现其中隐含之义的关键。孙绍振教授将之称为“矛盾还原法”。觉察不到、发现不了这背后的矛盾处,正是我们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关于金岳霖先生教书育人的情况,文中还有个细节,即“林国达垂直于黑板”。这只是说金岳霖先生的幽默风趣吗?不,这是先生“循循然善诱人”,金先生创设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发觉自己思维的误区。“林国达傻了”,可见这诱导的效果。金岳霖先生对林国达的死很伤心,当然是对生命的悲悯,是对学生的关爱,但更是对人才的关心、怜惜,因为林国达是“最爱提问题”的学生。

“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选课的只有几个人,可见金岳霖先生曲高和寡,是有些孤独寂寞的;可就是这样几个人,金先生还是将课上得这样用心。那停下来主动的询问、对话里,不仅有对学生的尊重,对优秀学生的赏识、喜爱,还有对青年学生学业精进、学有所成的殷殷期待,更有金先生对学问的热爱,对在学问上与人对话、交流的渴求。

那一代学人就是这样,用心、用生命的投入来教书育人、润泽桃李。“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一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请注意,这是私下的讲座、沙龙之类,并非日常工作,肯定没人给钱,免费的,可是这些教授们竟然如此主动,如此认真投入。金先生怎么讲?“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这样一个私人场合,也不是随便讲讲、应付过去了事,而是非常认真,所讲的都是自己独立的思考,绝不盲从流俗。这样的大学者,真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着研究学问的志趣,为着青年人的成长。求之当世,能有几人?真是纯粹的大学者,一时之风气啊!

王浩后来成了“国际知名的学者”,汪曾祺老先生说:“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汪曾祺先生的这篇散文语言平淡,感情非常节制,像这样议论抒情的句子非常少,特别值得注意。“哪怕只教出一个”,“也值得了”,“不止一个”,这表面平淡的语气背后,隐藏着作者多么深的赞叹和感慨啊!这些教授,一生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成就可圈可点!他们的一生都献给了学问,献给了教书育人的事业,这些青年人有成就了,学问得以传承了,他们的付出也值了吧。这是对他们的敬意,也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感慨。

这是事业、工作上的金岳霖先生,那么生活中的金岳霖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说金岳霖先生“热爱生活”,怎么“热爱生活”?文中怎样表现的?

有很多地方。比如文中有一句:“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这是什么装扮?请注意,是夹克,而且是麂皮的,烟草黄色的。当时人们一般穿什么?袍子之类吧。闻一多穿“灰色旧夹袍”,朱自清穿“蓝色毡子”。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旧夹袍还是亲戚送的,朱自清先生穿的则是赶马人常穿的,可见生活之窘困,条件极艰苦。同样在这里教学的金岳霖先生境况也大体如此吧,可金岳霖先生却穿夹克,麂皮夹克,冷了就围一条驼色的羊绒围巾,这是很时尚很洋气很个性的装扮!在那样的境况下,仍然能追求美、追求个性,不从俗,难得啊!这不是热爱生活么?

还有,“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在世俗人眼里,单身,无儿无女,应该非常孤独寂寞吧,可是,金先生仍“过得自得其乐”,而且竟然和小孩子比赛石榴,与自己养的斗鸡同桌吃饭,天真之心未泯。他总能将平常甚至单调枯燥乏味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这不是热爱生活是什么?

俗世的人们,多为了名利,与世浮沉,被世俗所沾染,早失了这片天真烂漫之心。金岳霖先生却一直葆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先生为什么单身?真的是讨不到老婆吗?不!从后文来看,他对林徽因一片痴情,绵延终生——竟然在林徽因死后,还在想着为她过生日。哪里是无情?哪里是讨不到老婆?不肯将就,宁缺毋滥而已!这份对感情品质的坚守,非俗人所及,亦非俗人所能理解。就像那些在常人看来艰深、枯燥的学问,在他看来却非常好玩一样。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高人吧!

正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你看,在作者看来,“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却丝毫不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他因为讲课戴帽子,总是先给学生道歉;学生回答问题,总是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停下来捉跳蚤也先说“对不起”——这就是大学者的修养!再看文章开头写大家都称呼其“老金”,这就是在表现其亲切自然、平易近人了。他是大知识分子,却一点架子都没有,抱着一颗平常心。此处闲来的一笔,看来也是作者精心为之。

文章写金先生的衣着,顺便也提到了闻一多、朱自清的衣着。其中有一句实在不容放过:“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穿这件衣服与骂蒋介石有什么关系?骂蒋介石,这是怎样的一个闻一多?富有正义感、铁肩担道义的,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可是,这么有血性、敢作为的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他穿的是什么?是“高领窄袖的旧夹袍”,而且还是“一个亲戚送的”,这是怎样一个闻一多?穷苦,简直寒酸。可就是这样一个闻一多,骨头却那样硬,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汪曾祺看似闲来的一笔,其实隐含着多么深的感情。这里有赞叹、感佩,也有悲悯。读出这些,还是要发觉前后的这种反差、这种矛盾。可惜,我们总是习惯于从文字的表面滑过。

文章写金先生衣着,顺带说到闻一多、朱自清的衣着,看似东拉西扯,其实也毫不离题,因为从文章首尾可以看出,汪曾祺先生是把金岳霖作为西南联大教授的代表来写的,他想表现的乃是群体,而这闲笔无疑在不经意间点染出西南联大教授的群像来。平淡、家常的文风乃是有心经营的结果。文章摇曳多姿,但并不旁逸斜出,实在是文章之妙境!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吗?知道他的工作风采、他的病患、他的个人生活、他的学问研究、他的感情生活,从文中看,汪曾祺先生知道的不能算少。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说“所知甚少”呢?作者与金先生接触确实并不多,了解并不深入,但是汪曾祺先生认为,就自己所了解到的,金岳霖先生之道德学问,已经非常了不起,非常值得敬重、值得怀念。他身上可写的地方应该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希望熟知的人,了解他更多的人好好写写。不但要写,还要“好好”写写。这平淡的话语背后,是作者多么深的敬意和缅怀啊。

汪曾祺先生的这篇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这种平淡、家常的文风让人觉得亲切、自然,是其美妙处,不过这也可能成为其障碍处。不成熟的读者被这种平淡所碍,往往浮在表面,感觉不到这平淡背后深厚的感情。

回望这篇散文的解读之路,我不由得想到叶圣陶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里说到的两句话:“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一字未宜忽,语语晤其神。”文本的解读确实不难,要领正在于对文本本身的潜心体会。文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不宜疏忽而过,而应该反复揣摩,以感受、领略其精神意蕴。

作者:刘广文,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回族高级中学教师。

编辑:张勇耀mzxszyy@126.com

百家茶座Subject

学人访谈

汪曾祺先生的老师沈从文先生曾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个人认为,汪曾祺先生所写的《金岳霖先生》恐怕也会遭遇这样的窘境:人们只看到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可笑或者怪异,而看不到其背后的真和爱;人们只看到汪曾祺先生笔下所写的金岳霖先生,而看不到作者笔端隐含的对金先生的深情。

猜你喜欢
金岳霖跳蚤学问
善的原意
大师的“遗忘”
斗跳蚤
跳蚤
“贴秋膘”不等于吃肉,秋冬进补有学问
跳高大胃王——跳蚤
为什么跳蚤能跳得很高
较真的金岳霖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