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析

2016-03-11 12:31:01刘利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8期
关键词:刺络毫针面瘫

刘利华

(四川省凉山市德昌县中医院 四川 凉山 15500)

周围性面瘫又叫Bell麻痹或面神经炎,是指由面神经发生非特异性炎症而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口眼歪斜以及不能做抬眉、闭眼和鼓嘴等动作,部分患者还可伴有耳后乳突区、耳内、下颌疼痛以及听觉过敏、味觉丧失等症状[1],严重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为了进一步探讨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我们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1月~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规定的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均经相关检查得到确诊,且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针刺组患者中, 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龄为11~65岁,平均年龄为(39.2±3.2)岁,其病程为1~10d,平均病程为(4.9±0.5)d。在联合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10~67岁,平均年龄为(40.2±3.8)岁,其病程为2~11d,平均病程为(5.1±0.7)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我院对针刺组患者使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对于患病7天以内的患者,应取其牵正穴和翳风穴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在对患者的牵正穴进行针刺治疗时,将毫针的针尖向后倾斜45°,毫针刺入的深度应为2cm左右。在对患者的翳风穴进行针刺治疗时,将毫针的针尖向前倾斜45°,毫针刺入的深度应为2cm左右。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将毫针留置25min后拔出。另外,要取患者患侧的阳白穴、地仓穴以及四白穴等穴位作为配穴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治疗的手法仍为平补平泻法。对于患病7天以上的患者,应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强刺激提插补泻法对其进行针刺治疗,以疏通其经络[2]。每天为患者治疗1次,连续治疗3~5周。

1.2.2 我院对联合组患者使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进行治疗,进行针刺治疗的方法与针刺组患者相同,进行刺络放血治疗的方法为:选择患者的翳风穴,并采用快速点刺的手法对其进行放血治疗,每秒钟要刺入6~9针,每2天治疗1次。对于耳后疼痛较严重的患者,应加大放血量。对于抬眉困难的患者,应选择其阳白穴进行放血治疗。对于闭眼困难的患者,应选择其上下眼睑处进行放血治疗。对于口角歪斜的患者,应选择其口角的周围进行放血治疗。连续为患者治疗3~5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

我院将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痊愈:患者经治疗后其面瘫的症状消失,其面部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经治疗后其面瘫的症状明显改善,其面部的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经治疗后其面瘫的症状有所改善,其面部的神经功能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治疗的总有效=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正负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联合组中治疗的结果为痊愈的患者有23例,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针刺组中治疗的结果为痊愈的患者有9例,为显效的患者有12例,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为无效的患者有4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1%。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时间的比较

联合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2.75±3.25)d,针刺组患者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30.5±4.6)d,联合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短于针刺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属于“痹症”的范畴[3],主要为风寒之邪侵入经络,使面部经络受阻而引起的。因此,中医治疗该病应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为主。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达到疏通经络、消肿止痛的效果。另外,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此疗法可有效地减轻患者面神经水肿的程度,减少其面神经的压力,从而起到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作用。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接受治疗的时间均明显优于针刺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瘫症状,并能缩短其接受治疗的时间。

[1] 白冰超,闫隽,毕宇峰.针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02):138-139.

[2] 赵婷婷.偏振光照射结合针刺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3] 黄波.针刺治疗Bell's面瘫得气、心理因素与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及心理因素与面瘫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刺络毫针面瘫
“刺络放血补虚”渊源及机理考
环球中医药(2024年2期)2024-03-25 19:11:36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2年4期)2022-07-22 07:53:06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32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概况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
中医研究(2014年5期)2014-03-11 20: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