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桑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2016-03-11 08:12梁昌林
广西蚕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省力化工效贺州市

梁昌林

(贺州市蚕业站,贺州市 542899)

贺州市桑蚕省力化饲养技术的实践与探讨

梁昌林

(贺州市蚕业站,贺州市 542899)

总结了贺州市在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自动上蔟方面的桑蚕省力化饲养技术。认为省力化设备提高了种桑养蚕的效率,节省了劳动力,省力化养蚕是解决蚕桑业用工较多的一项重要技术。

养蚕;省力化;小蚕共育;条桑育;设备创新

在近十年来人工成本快速上涨的情况下,桑蚕作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成本占蚕茧总成本比重不断提高。因此,探讨、研究省力化养蚕技术是当前解决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产实践中,贺州市蚕业站以降低成本为目的,在小蚕共育、大蚕地面条桑育、熟蚕自动上蔟,生产设备改进、创新与技术配套等方面做了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1 小蚕共育

1.1 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

经过在钟山县桑蚕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实践,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形成了一套节本高效的叠框式小蚕共育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2]。叠框式小蚕共育与常规的竹匾蚕架式小蚕共育相比,节本省工优势明显。竹匾蚕架式小蚕共育每次喂蚕前后都要揭、盖薄膜,给桑、除沙等操作处理都要将蚕匾从蚕架移至给叶架上进行,然后再放回蚕架上,叠框式小蚕共育则没有这些环节;叠框式小蚕共育每人可饲养10~15张蚕种的小蚕,比竹匾蚕架式小蚕共育每人饲养7~8张蚕种小蚕提高工效40%左右。竹匾蚕架育一般每个蚕架设8~10层,还要预留给桑和除沙等作业空间,而叠框育则可叠放15~20层,蚕室利用率提高1倍;节省加温燃料50%,节约消毒药物30%以上。叠框式小蚕共育具有操作简易、节本省叶、省力高效,占用蚕室面积小等特点,近十多年来,在各地蚕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应用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2 引进和应用蚕用机械设备

小蚕期切叶工作由手工切叶改为机械切叶。小蚕期切桑工作量大,采用机械切桑能保持叶片大小均匀,新鲜度一致,能大幅度提高切桑工效,是手工切叶工效的10倍以上。贺州市先后引进应用的蚕用机械和设备有改进后的手摇切蔓机、电动切蔓机、南充创艺QSJ-80型切桑机、履带送叶切桑机(从环江引进,自定名,无型号)。其中,手摇切蔓机操作费力、速度慢,2000年以后改用电动切蔓机,切桑速度快,但安全性差;创艺QSJ-80较适合于切1龄用桑,但存在速度慢和容易卡顿等缺点;从环江引进的具履带切桑机虽然外观简朴,但其安全性好、速度快,很受共育室欢迎。另外,2012年初从广东省阳春市引进一台条桑切叶机,能将条桑的枝叶切碎,同时通过鼓风机将枝、叶分离,为2龄第二口叶后全部采取条桑育创造了条件。

蚕房及周边环境采用机械清洗消毒。2000年后,小蚕共育室及环境清洗消毒由人工挑水泼洗及喷洒消毒改用电动高压喷淋机进行清洗消毒,既省工省力,又提高洗消质量。

2013年从江苏省东台市引进“小蚕共育温湿自动控制器”,用于蚕种催青和共育室温湿度调节,在稳定温湿度和省工方面起到良好作用。此外,通过自行设计安装喷水系统,在高温季节抽井水喷淋蚕室房顶,对调节蚕室温度也有较好效果。

1.3 2龄后直接采用成熟叶喂蚕

现行桑蚕丝茧育养蚕技术规程对叶质要求是:“以叶色为主,1龄黄中带绿、顶芽下第2~3片叶;2龄绿中带黄、顶芽下第3~4片叶;3龄浓绿色、顶芽下第4~5片叶或盲顶的三眼叶”。为了提高工效,我们在生产中采用的是:“1龄叶选用黄中带绿,手感柔软,顶芽下第2~3 片叶;2龄饷食选用绿中带黄,顶芽下第3~4片叶;2龄第二口叶以后采用顶芽下第3~4片以下成熟叶,不采过老叶和泥沙叶[1]”。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蚕的生长发育和蚕茧产量质量影响不大,是可行的。2013年后,在平桂区尝试2龄第二口叶后直接采用条桑育,用条桑切叶机进行切叶喂蚕,注意采条桑前最好摘去顶芽。顶芽可作为人们餐桌食物,实现桑树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应用至今,蚕农反映效果较好,节约采叶用工60%以上。

2 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

2.1 大蚕省力化条桑地面少回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推广大蚕地面育,喂蚕工作变得轻松,采叶成为大蚕饲养期间劳动强度最大的工作。为了提高大蚕期的工作效率,贺州市积极向广东学习,以种养大户为重点,开展了大蚕地面条桑少回育的试验、示范。该方法是在大蚕下地或放到蚕台后用条桑直接饲喂,割条桑的速度比采片叶快3倍以上,带枝桑叶由于枝条水分可以继续向叶片输送补充,叶质因此保鲜时间较长,每天可减少喂蚕1~2次,从而改变采摘片叶花费人工多、饲喂次数多的状况。主要技术是:大蚕桑园选用发芽较早、较耐剪伐的桑树品种,桑树伐条周期45 d左右;养蚕批次间隔时间为15 d或22~23 d,桑园分片轮伐,伐条后立即进行肥水管理。每天喂蚕1~2次,可在早、晚喂蚕或只在晚上喂1次,白天根据情况适当添补。采用条桑育后,蚕座环境好,桑叶利用率高,工效高,发病率低[3]。采用条桑少回育后,5龄期每人可饲养4张蚕,经试验调查,减少用工量60%左右,工效比片叶育大幅度提高。多年来,八步区和平桂区的绝大部分蚕农,以及钟山县的养蚕大户都是从3龄或4龄蚕开始采用条桑地面育。目前,大蚕全程条桑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部分熟蚕在桑枝间营茧,其中部分成为黄斑下茧,尤其是每年8月高温闷热时,蚕座内营茧会较多。

2.2 推广桑树优良品种,提高养蚕工效

针对养蚕规模小的蚕农,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帮助他们改种桑树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桑叶大、厚、肥,可以提高采摘片叶的速度,提高养蚕工效。2003年以来,贺州市逐年引进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和农桑14号等高产优质桑树良种,对老桑园进行改造,这些新品种叶形大,叶肉厚,产量比“沙2×伦109”提高11%~30%,桑特优2号和 农桑14号的采叶速度比“沙2×伦教109”提高30%~50%(土壤肥力和肥水管理水平越高,采叶工效提高幅度越大)。现在这些桑树良种已占全市桑园面积的90%以上。

2.3 养蚕设施、设备的创新运用

2011年昭平县蚕办在昭平镇江口桑蚕示范培训基地安装轨道式喂蚕车;2015年八步区铺门镇桑蚕基地自行设计、安装了一套悬挂式电动轨道喂蚕车和电动升降熟蚕自动上蔟架,减轻了大蚕给叶和熟蚕上蔟的劳动强度,但该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2015年平桂区沙田镇桑蚕基地购买了一台JD25轮胎式装载机用于蚕沙清理,解决了条桑育后清理蚕沙的繁重劳动。条桑收割机械也在研制试验中。

3 熟蚕自动上蔟

3.1 推广熟蚕自动上蔟技术

熟蚕上蔟是养蚕的最后阶段,是决定蚕茧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也是需要劳动力最多的时候,工作非常繁忙。上蔟不及时,将直接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面对劳动力紧缺的情况,利用熟蚕的趋上性,可改人工捉蚕上蔟为熟蚕自动上蔟。近十年来,贺州市蚕区已全面推广熟蚕自动上蔟技术。

熟蚕自动上蔟技术主要是在蚕发育到4眠时,做好提青分批,使不同发育期的蚕分开饲养。在见熟后的次日上午,大部分蚕停止食叶后,一般在上午9~10时即可摆放蔟具,让熟蚕自动上蔟;也可在见熟当晚按说明书要求,添食蜕皮激素。添食蜕皮激素后,熟蚕整齐、排尿快、吐丝快,省工明显。然而在生产中,贺州市蚕农多数都不添食蜕皮激素。

3.2 改革上蔟器,提高采茧工效

当前,在推广应用的多种上蔟器中,纸板方格蔟被认为是最好的上蔟器,但它也存在不耐用、成本高、消毒困难等缺点。针对贺州市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的特点,2009年下半年技术人员在昭平县研发出“横栅无格熟蚕上蔟器”(专利名,下同)。它与纸板方格蔟应用相比,具有耐用、工效高、便于消毒、易于保管等优点。经调查,单位时间内其采茧工效比纸板方格蔟手工采茧提高5.7倍。近几年,我们进一步摸索,于2015年春研制出“紧凑型横栅蔟”,经多批次试用后,效果良好,该蔟具还具有使游山蚕减少、清理消毒容易、耐用、维护方便等优点,为今后家蚕较大规模养殖的机械化采茧创造了条件。2016年春研制了配套的采茧器,使采茧工效大幅度提高,其采茧速度是木质方格蔟采茧器的2.5倍左右,该套蔟具是本地区目前所使用的上蔟采茧设备中工效最高的工具。

现代养蚕生产技术与传统养蚕方法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其他一些大宗作物,如水稻、玉米等相比,养蚕的用工还较多,比较效益逐渐下降,这是老蚕区的蚕桑生产难以为继的一个主要原因。省力化养蚕是解决蚕桑业发展问题的一类重要技术,探索研究任重而道远。

[1]梁昌林,刘振耀. 钟山县小蚕共育技术[J].广西蚕业,2006,43(2):30-33.

[2]李明成. 小蚕共育夺高产[J].广西蚕业,2001,38(2):31-33.

[3]王叶元,廖富蘋,林键荣,等.省力化养蚕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J].广东蚕业,2005,39(4):18-23.

S883;

C;

1006-1657(2016)04-0054-3

2016-10-25;[修回时间]2016-11-20

信息]梁昌林(1961—),男,本科,高级农经师,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E-mail:lichli246@163.com

猜你喜欢
省力化工效贺州市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复杂系统人因与工效学分会成立暨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长征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2019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学术会议通知
空谷幽兰
贺州市实现二轮志书评稿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