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佚作12则考释

2016-03-11 06:59晏选军尧育飞
关键词:李东阳弘治

晏选军,尧育飞

(中南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李东阳佚作12则考释

晏选军,尧育飞

(中南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

周寅宾、钱振民二先生整理的《李东阳集》为目前收录李东阳作品最全的集子,然犹有未尽。通过使用少为文学研究界所关注的碑刻、书画等文献资料,辑得李东阳佚作12篇。其中《跋<夏忠靖公集>》对了解《夏忠靖集》早期面貌提供了可贵的材料。其余佚作对研究李东阳交游、书学观及其诗文系年也颇有帮助。

李东阳佚作;《跋<夏忠靖公集>》;交游;书学观;诗文系年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为明前期重臣、茶陵派领袖人物,“主盟文坛达20年之久”。[1]其诗文作品在生前已自编订为《怀麓堂集》,门生熊贵于正德十三年(1518)刻成。目前关于李东阳作品集最全面的集子为《李东阳集》,由周寅宾、钱振民二先生整理,收入“湖湘文库”,由岳麓书社2008年出版。两位先生对李东阳作品的整理用功甚厚,其中,钱振民先生共辑得佚诗39首、佚文71篇,但西涯著作宏富,挂万漏一在所难免。关于《李东阳集》的辑佚工作,司马周先生辑得《感楼贺君墓表》,[2]丁延峰先生辑得《宝庆府知府谢公墓表》《南耕王公墓表》《博平县儒学科举题名记》《秦台感怀》[3]等诗文四篇。近来在检阅文献中,笔者辑得集外佚文12篇,另有数则材料可补原作之未备,现标点抄录,并作简要考释如下,希冀于《李东阳集》再版时不无小补。

一 跋《夏忠靖公集》

右夏忠靖公集二卷,公子南京太常少卿瑄所藏,以畀公孙南京通政参议崇文者也。东阳晚达尝景仰乡先正之德量勋业,得诸国史家乘者为多,惟文章制作未获多见,见兹帙而有感焉。愧寡陋之无闻而大人君子之不易识也。公治水东吴,功泽尤著,今巡抚都御史彭君礼奏请立祠,巡按御史袁君经因取兹文刻于苏郡。予既为公传,颇悉其事,不敢复有赘述,敬识数语于后云。弘治辛酉正月廿八日,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国史官会典总裁茶陵李东阳书。

此文原载明弘治十四年(1501)《夏忠靖集》卷后,原无题,标题为笔者所加,乃是李东阳读《夏忠靖集》后所题。关于弘治十四年《夏忠靖集》,宁乡人袁经在跋语中清楚写道:“弘治庚申秋七月既望予奉明天子命出按江南,乡友南京通政使司少参夏君廷章致书,走价持乃祖《忠靖公集》至姑苏之台署,请予重刻以传。予览集而叹曰……乃以集畀姑苏郡守曹鸣岐鸠工镂板,置诸祠中,盖将传之于东南以徧及乎天下”。[4]夏廷章即夏崇文,廷章为其字,湘阴人,夏瑄之子,夏原吉之孙,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弘治十四年本《夏忠靖集》所附《夏忠靖公遗事》,即为夏崇文所撰,卷后并附李东阳为夏瑄所撰《明故中顺大夫南京太常寺卿掌尚宝司事夏公行状》一文,这篇行状已收入《怀麓堂全集·文稿》卷二十三。但笔者发现这篇《跋<夏忠靖公集>》,《怀麓堂全集》不载,也未收入《李东阳集》,岳麓书社出版的《夏原吉集》也失收。考此文作于弘治十四年(1501),当是夏廷章持《夏忠靖公集》拜求李东阳所作。集后另附王恕、何乔新、钱福等人读《忠靖集》或《夏忠靖遗事》的跋文,皆为夏廷章持书往求后所作。

这篇佚文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第一,文中“予既为公传”一语透露出李东阳曾经为夏原吉写过传,此已收入《怀麓堂全集·文前稿》卷十五之《夏忠靖公传》。据袁经跋亦云:“而其诗之丰融赡丽为当世之所重者,具载于乡先正南郡杨文定公及今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序传中矣。”[4]考《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记载:“《夏忠靖集》六卷。正统八年杨溥序。传(李东阳撰)……卷六之末有李东阳跋。……此集是康熙四十四年提督湖广学政潘宗洛谕湘阴学官校刻”。[5]则此跋康熙间仍附于《夏忠靖集》后,但《四库全书》则将李东阳传和跋都予以删除,从而使今日通行之《夏原吉集》版本面目发生较大变化。而这篇佚文第二个重要价值,正为我们揭示了《夏忠靖集》初刻版本的卷次概况。传世《夏忠靖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二三记载云:“《忠靖集》六卷,明夏原吉撰。原吉诗文集六卷,载于《明史·艺文志》,与此集卷数相合。盖即旧本。后附《遗事》一卷,为其孙廷章所辑,刊版久佚。此本乃国朝康熙乙酉潘宗洛提督湖广学政时,得其裔孙之所藏重为校刊。”考《明史》卷九十五记载“《夏原吉集》六卷”,[6]焦竑《国史经籍志》亦作“《夏原吉集》六卷”,[7]《湘人著述年表》在此之外,补充云“又有明弘治刻本,明正德刻本,明嘉靖刻本”。[8]但是这些著录并未提及《忠靖集》最早的版本——正统八年刻本。据杨溥在正统八年二月所作的《忠靖集序》云:“少保兼太子太师户部尚书长沙夏公诗文遗稿,常州太守桂林莫君子朴以其俸余锓梓,公之子尚宝司丞遍请予序。”知《忠靖集》最早刻本为常州太守莫子朴刊刻,夏瑄请杨溥作序,但该书久已亡佚,内容是和面目不得而知。观李东阳文中提及:“右夏忠靖公集二卷,公子南京太常少卿瑄所藏,以畀公孙南京通政参议崇文者也。”知李东阳所说的当即是正统八年《忠靖集》,此书夏瑄父子递传,内容仅二卷。而弘治十四年《忠靖集》已分为六卷,推测夏崇文在编撰文集过程中可能重新收集到部分散佚诗文,因而重编卷次,当然更大的可能是正统八年《忠靖集》可能仅仅将夏原吉的作品分诗、文两卷。限于资料原因,正统八年《忠靖集》究竟如何分卷,尚待进一步研究,但是集恐只二卷当属无疑。

二 潘母金宜人墓志铭

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知制诰经筵国史官长沙李东阳撰

赐进士第中顺大夫太仆寺少卿广阳魏玒书

赐进士第资善大夫工部尚书郴阳曾鉴篆

寅人金氏卒,将葬,其子锦衣卫副千户杰、陕西按察司副使楷以父命请予铭,盖其属纩之际,楷在官、杰亦勘狱云南,皆不获亲视含敛,谓非刻铭著行无以用其情者。楷之举于乡予实校其文,闻其家世为详,乃按状为铭。

宜人金氏生京师,父甫山,籍锦衣为校尉,为之择配得潘君本中之贤,遂归焉。初,君考宗盛赘于锦衣小旗归(释文无此字,据碑文补足),无子,籍公代役,因冒归姓,君复代之。时甫成童,三弟皆幼,孤孱寡援。宜人能以勤俭佐家政,每馈事暇,瀚涤纫缀未尝少辍,岁时家祭必极精洁,曰:“生不逮养没又不能祭,安用为妇也。”君在官,每输钱免役。宜人曰:“此岂可久,盍免图后计。”君乃奋力从事,著勤能声,为指挥袁公彬所信任,承委卷牍。天顺癸未,门指挥达与袁构隙。君坐重累,谪戍辽东,家属当从。或谓:“其子若女皆幼,宜人宜留京师,别买媵以往。”宜人泣曰:“妇我从夫,死生以之,安得以患难相背弃哉。”以子女讬其从父,尽脱簪珥为资(释文误为“养”,据碑文补正)抚育,乃就道。故君虽处颠沛,籍以朝夕,殆忘其忧。成化乙酉君值赦还,调武成后卫,见二子已颖出,遣从外传。宜人亲给膏火及束修费,延致宾友与同讲习,而私督戒之。袁事白,君亦复籍锦衣,以年劳,稍迁为总旗。庚寅,被荐入东厂领缉访事。壬辰,以捕盗功升百户。乙末,被敕命封宜人为安人,于是始奏复潘姓。弘治戊申,君称老致仕。子杰嗣其官,以才敏受任分理狱讼,升副千户,获被诰命以其官封君,宜人始进今封。楷举丁未进士,为翰林庶吉士,历监察御史至今官,绰有治行。庶子荣从使哈密,将见甄录。而宜人以寿终庚申二月十一日也,距生宣德戊申正月二十八日,年七十三。是岁十一月十日葬都城东下马庄社之原。女三,适锦衣千户许璋、王辅、乡贡士冀业。孙炳,随侍东宫;曾孙一,表。

呜呼!宜人孝敬自将,仪范及物,为妇为母足以无愧。至于嫁孤妹、赒贫族,尤人所难,中值险厄,晚遭荣遇,其顺适燕豫安居而色豢者,盖无几也。然有子登仕,皆能以职业为扬显地,衍祚延祉,天固将赏之,观德者亦有徵焉。予故铭其事行,以慰君及其子之心。铭曰:

从夫于难,而与其荣。教子以勤,而飨其成。盈亏益谦,乃数之恒。弗上寿以,上寿其能。平有来绳,绳将以为后徵兮。

此碑文见《丰台区石刻文物图录》,碑盖上镌“明故潘母宜人金氏墓”九字,1988年在北京丰台区南苑乡肖村出土,现藏丰台区长辛店镇连山岗石刻园。据《丰台区石刻文物图录》记载:“志长六一厘米、宽六二厘米、厚一○厘米;盖长六一厘米、宽六三厘米、厚一○厘米。盖文三行,满行三字。篆书。志文三一行,满行三三字。正书。李东阳撰,魏玒书,曾鉴篆”。[9]《李东阳集》未收此文。据文意,此文作于弘治十三年(1500)。文中提及潘楷为成化二十三年(1487)三甲进士,李东阳在文中称:“楷之举于乡予实校其文,闻其家世为详,乃按状为铭。”可知李东阳作此墓志大半出于师生情,据《李东阳年谱》,李东阳仅成化十六年(1480)“与罗璟受命为应天乡试考试官”,[10]78则潘楷当为是年在应天中举人。

三 跋朱熹《城南唱和诗》后

晦翁诗翰一通,近获观于吾友沈方伯时旸,往复吟讽,不胜高山仰止之叹。弘治癸丑春正月十七日后学长沙李东阳拜书 (后钤“宾之”朱文方印)

东阳尝侍坐于外舅蒙泉先生,先生指壁间晦翁石刻曰:“还识此中妙处否?大抵一笔是一笔。”时亦不甚著意,今思此语,亦不可得也。东阳又书。(后钤“七十一峰深处”朱文方印[11]22)

此跋见收故宫博物院藏朱熹《城南唱和诗卷》,“文物号:新00145190……尺寸: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12]为李东阳手迹,此题跋卷上另有“长沙”“孙承泽印”等印章。同卷尚有何乔新、董越、费宏等十几人题跋。沈时旸即沈晖(?-1518)天顺四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累官副都御使巡抚郧阳,后以南京工部侍郎致仕。跋作于弘治六年(1493),时李东阳仍在翰林院侍讲学。蒙泉先生即李东阳岳父岳正(1418-1472),正统十三年进士,英宗天顺初曾入阁预机务。是跋反映出李东阳与其岳父温馨的家庭生活场景,也一并点出李东阳对朱熹“自然”[13]书风的因袭。

四 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

中山松节洞庭柏,不待衔杯意已酣。三复好辞还妙翰,墨风吹鬓晚毵毵。不用殷勤著酒经,自将词赋托芳馨。若从颠素论书法,肯放人间是独醒。东阳。(钤印:“宾之”朱文方印[14]18)

此画现藏吉林省博物馆,不载《李东阳集》,当为李东阳读苏轼此幅书法作品后有感所题。

五 跋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

松雪大书见者绝少,东吴王敬之氏得此,其永宝之。正德五年十月十一日,东阳书于卷末。(钤有“李东阳”“西涯”朱文两方印[14]17)

此画作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文字内容《珊瑚网》卷九亦著录为:“李西涯跋赵文敏行书坡仙《烟江叠嶂卷》。松雪大书见者绝少,东吴王敬之氏得此,其永宝之。正德五年十月十一日,东阳书于卷末”。[15]是时为正德五年,李东阳已倦于政事。

六 送秦武昌廷韶

凤皇台上题诗去,鹦鹉洲前建节行。四海山川佳丽地,六年江汉别离情。悠悠晓梦尘随马,漠漠春寒雨带城。好种甘棠三百树,他时留咏汉公卿。

成化壬辰,予识秦君廷韶于南曹,甚焉不鄙。予既北归,而君有武昌之命,声称翕然。兹报政京师,行且归治武昌,予旧游而于君又有夙昔之雅。因以小诗奉赠,且以期诸他日云。丁酉岁闰二月甲子,赐进士出身、翰林侍讲兼修国史、经筵官长沙李东阳书。[14]16(后钤:“宾之”“西涯”两方朱文印)

此手迹现藏上海博物馆,诗之内容已收录《怀麓堂集》,但“四海山川佳丽地”集中作“万里山川佳丽地”,[16]致廖元度《楚风补校注》等亦作此。查秦夔(秦廷韶)《五峰遗稿》卷二十三附录诗亦作:“四海山川佳丽地”。[17]则《怀麓堂集》等恐系相沿之误,当据手迹校改为“四海山川佳丽地”。诗自注“成化壬辰(1472)”以后一段,《李东阳集》未载。据诗意可知此诗作于成化丁酉年(1477),正与诗意“六年江汉别离情”相吻合。钱振民先生《李东阳年谱》据《怀麓堂集句录引》以为正月之后的李东阳,“此后两月间,诗弗作而戏集古句成篇,略带讽咏”。[10]63据此诗,则年谱此条恐非,当据以改正。

七 《自书诗卷》后

文玉太史以宁波绢作长卷,请书近作。每遇晴天暖日,径造书室,令家僮磨墨以侍。其赏音好事乃尔,非身有之,岂能亲切有味如此哉!诗皆谢事后所得,故多山林丘壑中语,亦诗家所不讶也。卷后尚馀一幅,其同年崔少卿世兴为趣成之。正德八年十一月四日,西涯识。

此跋见李东阳《自书诗卷》,现藏湖南省博物馆。该作品为“宁波绢,纵36.4厘米,横743.5厘米”。[18]李东阳所书诗有《钱塘江潮歌》《西湖春晓图》《清明日西庄作》《城西省墓归过赵生园池二首》《独酌二首》《一醉二首》,俱已收入《李东阳集》中,此跋作于正德八年(1513)十一月四日,是年李东阳已致仕。跋中“文玉”即董玘,浙江会稽人,弘治十八年(1505)己丑科榜眼,授翰林编修,后官至吏部左侍郎,有《文简集》二卷。“崔少卿”即崔杰,字世兴,弘治十八年进士,官礼部郎中、尚宝司少卿。《明史·李东阳传》记载李东阳“既罢政居家,请诗文书篆者填塞户限,颇资以给朝夕。一日,夫人方进纸墨,东阳有倦色。夫人笑曰:‘今日设客,可使案无鱼菜耶?’乃欣然命笔,移时而罢,其风操如此”[7]4825观此,可证《明史》之不虚。

八 《春园杂诗》题后

旧作数首,宗之方伯见而爱之,录以奉赠,亦为知者道耳。正德己巳闰月四日西涯识。[19]

此题见李东阳手书《春园杂诗》,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标题为笔者所加。查《李东阳集》中有《春园杂诗》十四首,此卷中手书其中六首。据文意此题跋作于正德四年(1509)。“宗之方伯”即李赞(1453—1512),明直隶芜湖人,字惟诚,成化二十年与弟弟李贡一道中进士,授吏部文选主事。据《国朝献征录》云:“寻改武选,擢陕西布政司左参政,迁浙江右布政使,寻转左,时逆瑾专横……”知其此时李赞尚为浙江左布政使。

九 题元赵仲穆《工笔人物册》

世精绘事者,辄称米敷文故有“虎儿扛鼎”之语。易世之后,遂有松雪翁父子世美并济,此十二册为仲穆所画,悉取李、赵二家笔意而后参以己见,全无效嚬学步之态,即使若翁为之恐不过此。真奇作也。李东阳题[11]22。

此跋手迹见李东阳《赵雍山水十二册页》。跋文又载清方濬颐《梦园书画录》卷五。

十 题《种竹》诗卷

张甥屡为移竹,助我园居之兴。为书往岁诸诗,以见种竹之难如此。後数首乃得竹时所作。凡有关於竹者皆附焉。甥娶於吾之从女,而吾弟不及见,故题曰竹林余兴。盖诸子兆廷尝为速成之也。正德丙子二月八日,西涯翁识。

《怀竹》

三年不种竹,得竹如得玉。十日不见竹,一日肠九曲。初闻平安报,旧叶舒更绿。忽听欢笑声,新笋抽五六。儿童亦解事,知我性所欲。平生爱孤澹,不厌食无肉。恁将垂老身,医此未尽俗。仓皇欲倾倒,愁病相缚束。昨夜偶梦之,清风洒心目。呼童汲泉水,日夕勤灌沃。吾冠晚当挂,吾发朝已沐。为尔一扶筇,披襟散炎燠。

张甥汝济移竹数竿,予病告累月不出房闼,闻新笋滋茂,故作是诗。[20]

此文见李东阳诸体书《种竹》诗卷,近代著名收藏家王南屏曾藏,曾收录《玉斋珍藏明清书画精选》,2004年在嘉德公司秋拍上架。清安歧《墨缘汇观录》卷二“法书下”云:“李东阳书《种竹》诸诗卷。白镜面笺本,高八寸,长三丈余。正、行、草、篆四体书,自作《种竹》各体诗十四首,正行草书,皆法顔平原。后自题:‘张甥屡为移竹,助我园居之兴。为书往岁诸诗,以见种竹之难如此。後数首乃得竹时所作。凡有关於竹者皆附焉。甥娶於吾之从女,而吾弟不及见,故题曰竹林馀兴。盖诸子兆廷尝为速成之也。正德丙子二月八日,西涯翁识。’前有‘长沙’朱文小长印,后押‘宾之’七十一峰深处二朱文印,本诗纸尾有‘宏储一跋’字亦不俗”。[21]《种竹》诸诗已见集中,故不载。仅抄录《怀竹》一首,因有李东阳自注故。

十一 与杨一清书

鲜鹿一肩,奉供午饭,此非咄嗟可办者,故昨夜不能设也。呵呵。东阳再拜。石淙老先生知契。[22]

此帖载《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名人尺牍》,“石淙老先生”即杨一清,杨一清为李东阳同学,后又因李东阳延引入阁。此帖未知作于何时,考其内容,当是李东阳为宴请杨一清所书,两人情感交洽,于此可见。无怪乎后杨一清忤刘瑾,而李东阳力救之。

另外,集中《书米元章墨迹后》[23]一跋文,据手迹实则为《跋米芾<苕溪诗帖>》,米芾此作现藏故宫博物院。末后有“正德丙子二月十二日长沙李东阳题”一行,为集中所不载,亦可备将来编辑《李东阳诗文系年》之用。

十二 致石珤函

比得书,知安好。所录诗长者尤佳,进学可喜。来期定在何日,体斋先生省墓还,封俸隶银数两,无便未可发,必待手帖至,乃寄去也。忙中草草。

尊翁年兄,幸叱名拜意,万万。

十月五日东阳拜手邦彦太史知契。[24]

此帖载《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曾是现代书画收藏大家钱镜塘先生藏品,据杨臣彬和陈智超两位先生考证,此帖乃是致石珤函。[25]5帖中邦彦即石珤(1464-1528),直隶藁城人。“体斋先生”即傅瀚(1435-1502),字曰川,天顺八年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李东阳集中有诗相赠,后曾撰《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穆傅公神道碑铭》。“尊翁年兄”即石珤之父石玉,天顺八年与李东阳同榜进士。石珤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举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嘉靖时曾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明史》卷一九○有传。又石珤之父“石玉卒于弘治十一年(1498)”[25]5则此信所作时间当在1487年至1498年之间。

李东阳为明前期文坛领袖人物,其作品数量宏富。近年来,大量出土和面世的明代碑刻及书画文献,为《李东阳集》的辑佚工作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本文辑出的12篇文献,相信只是其中有限的一部分,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批评指正。笔者相信,随着更多明代文献的披露,关于《李东阳集》的辑佚和考辨工作,还值得学界作进一步挖掘和探讨。

[1] 邓绍秋.明代李东阳茶陵诗派研究百年回顾[J].株洲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3):60.

[2] 司马周.李东阳佚文一则[J].江海学刊,2004(4):167.

[3] 丁延峰.李东阳佚作辑考[J].古籍整理学刊,2009(2):43-48.

[4] 袁经.跋《重刻夏忠靖公集》//夏原吉.忠靖集[M].弘治十四年刻本.

[5] 翁方纲.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835-883.

[6] 张廷玉,万斯同,王鸿绪,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464.

[7] 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M].明徐象橒刻本.

[8] 寻霖,龚笃清.湘人著述表(二)[M].长沙:岳麓书社,2010:906.

[9] 丰台区文化委员会.丰台区石刻文物图录.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40.

[10] 钱振民.李东阳年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11] 张朝阳.要与文字留千年——李东阳的传世态度[J].艺术中国,2013(11).

[12] 朱熹.朱熹《城南唱和诗卷》[M].王连起,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59.

[13] 吴长庚.朱熹文学思想论[M].合肥:黄山书社.1994:361.

[14] 刘刚.李东阳行草《自书诗卷》[J].中华书画家,2016(1).

[15] 汪砢玉.珊瑚网·卷九[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 李东阳.李东阳集(一)[M].周寅宾,钱振民,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8:222.

[17] 秦夔.五峰遗稿·卷二十三[M].明嘉靖元年刻本.

[18] 王启初.李东阳《自书诗卷》[J].文物,1992(5):82.

[19] 李东阳.明李东阳草书《春园杂诗》卷[J].中国书法,2015(21):134-135.

[20] RICHARD M.The Jade Studio: Masterpieces of Ming and Qing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from the Wong Nan-p'ing Collection[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 1994:82-85.

[21] 安歧.墨缘汇观録·卷二[M].清粤雅堂丛书本.

[22] 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名人尺牍[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46-147.

[23] 李东阳.李东阳集·续集(四)[M].周寅宾,钱振民,校点.长沙:岳麓书社,2008:194.

[24] 钱镜塘.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第1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4.

[25] 钱镜塘.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第6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黄声波

Explication and Textual Research on Li Dongyang’s Twelve Lost Works

YAN Xuanjun, YAO Yufei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Communicatio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China)

LiDongyangJisorted out by Zhou Yinbin and Qian Zhenmin included most works of Li Dongyang, but still not all. By using the inscription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which were less concerned by literary researchers, the author found twelve lost works of Li Dongyang, in which theBaXiaZhongjingJiprovides valuable materials to study the early version ofXiaZhongjingJi. The rest are also quite helpful to the study on Li Dongyang’s friends-making, ideas on Calligraphy, and the year of his poetry creation.

lost works written by Li Dongyang;BaXiaZhongjingJi; making friends; ideas on Calligraphy; the year of poetry creation

10.3969/j.issn.1674-117X.2016.04.008

2016-05-10

晏选军(1974- ),男,湖南醴陵人,中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古典文献学;尧育飞(1987-),男,江西广昌人,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元明清文学、古典文献学。

K207

A

1674-117X(2016)04-0030-05

猜你喜欢
李东阳弘治
龙江剧《弘治私勘》
李东阳历史形象塑造的考察
李东阳&李梦阳:师生恩怨难分明
《宪宗实录》成书时间考误
My Favorite Shopping Mall
李东阳声乐诗学复古之实质
素秀至珍传世与出土的明弘治、正德瓷器
弘治帝先捧后杀除奸臣
神童智对皇帝
好制度不敌廉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