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梅(雄县第二小学,河北 雄县 071800)
熟悉的地方 静候花开
薛梅
(雄县第二小学,河北 雄县 071800)
课堂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学生是我的最爱。践行课改的三百个日日夜夜,我欣喜地看到学校教师的理解和支持,欣喜地看到团队互助的意识与展现,也欣喜地看到我校教师正茁壮地成长,对高效课堂教学的认知日臻理智和成熟, “教学流程”、 “导学案”、 “小组建设”等问题日渐清晰。而我最期盼的是二小的课堂——这片我最熟悉的地方,课改花开,春色满园。
我深知唯有倾心倾力,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才能跟上课改的步伐,才能静候课改花开。欣喜着,希望着,憧憬着,等待着……
今年9月,为了更深入投身课改工作,推动课改进程,我任教四年级4班 (语、数、英三科在同轨10个班中排名第10)的语文课,和老师们一起在实践中摸索前进。然而老妈突然遭遇意外,髌骨骨折,右腿全部打上石膏,医生告知两个月不能下地,卧床静养,老爸本就身体不好,一直由老妈照顾,所以作为女儿义不容辞的要担当、要尽孝。但是学校的工作怎么办?孩子们的课怎么办?无奈之下我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晚上照顾老妈,白天上课。
那段日子虽然一直奔波在学校和父母家,但是心里一直装着高效课堂,一直想着如何上好课,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与遗憾:稍纵即逝的课堂生成未及时把握或处理失当,课前预设欲重点 “擦亮”的“亮点”越擦越乱、越擦越暗……在孩子们的小组中找不出领头雁,原因是孩子们基础太薄弱,不会说普通话,不会写规范字,不完成作业,不爱回答问题,不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等太多问题呈现在我面前,怎么办?放弃还是继续,没有选择,只有继续,因为孩子们等着老师呢。所以不管怎样,硬着头皮上吧!我坚信 “心若在,梦就在!”只要坚守梦想、坚持不懈,课堂教学的真谛会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月底,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赴山西新绛的考察活动,新绛之行,使我的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和渴望——高效课堂势必成功。跟随县教育局考察团到山西新绛县东街逸夫学校、泉掌中学、北张示范初中、新绛中学、希望学校等学校参观考察五天,这个过程用震撼心脾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原来高效课堂是这么的朴实、灵动……
新绛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一是找到了差距:新绛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严谨令我汗颜,工作态度认真、业务知识扎实、学习主动积极;新绛老师的学案详实、反思深刻,有对学情、教材的深入理解,有主动积极的学习作风和不断提高自我业务水平的意识,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二是找准了方向:教师要相信学生,放手学生。新绛的学生会自学、会讨论、会展示、会总结还会预习,所以我们看到了成功的高效课堂。静思原因:不是我们的学生素质差,而是教师放手不够,引导不到位。教师只有直面真实的课堂,直面真实的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深入课堂,反复研究学生,才能解决问题;唯有理解学生,一切都以学情为依据,以遵循教育规律为出发点,真正读懂学生,高效课堂才能鲜活起来,才能真正走向高效。三是摸到了课改动脉——培树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高效课堂常规训练。四是找准了课改的着力点——注重课堂细节的累积和不断反思、改进, “课改改到深处是细节”,纵观我们的课堂,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许多细节支撑,这些细节不学习,不总结,不改进,是难以成为有血有肉的方法的。因为它绝对是课改成功的保障。
新绛归来后,我把这些收获当作了课改 “座右铭”,摒弃了曾经的 “学生基础薄弱”等理由,重新分析了我班学情,反思了自己的课堂症结,制定了 “攻坚月计划” (10月:培树学习习惯,消灭班级 “哼哈二将”;11月:培养学生自信心,驱除小组 “拦路虎”;12月: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升小组凝聚力;1月:培养学生关注细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制定了符合班情、学情、组情的评价标准和细则,就这样和孩子们一起堂堂磨练,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学习的苦与乐,和孩子们一起徜徉在小组的喜与悲中。
现在,我与孩子们共度的时间刚满10周,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他们的变化就是我的变化,他们带给我太多的惊喜和感动,让我在高效课堂的路途中坚定不移地行走,我累并快乐着,累并充实着。是啊,收获有的来自于 “成功”后经验的总结,更多来自于 “疏漏”、 “失误”、 “偏差”后的自我反思与警醒。
10月的第一周,学习小组之间能够比坐姿,孩子们都能说出 “眼离书本一尺远、腰挺直,双脚自然踏地……”这样的口诀,因为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坐姿对他们的身体成长有好处,对他们的视力、脊柱的生长以及小组面貌有利无弊。我知道这是对孩子们进行学习小组课堂常规培训的效果,孩子们感受到了小组风貌的变化,学习小组有了向心力,这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改变。
10月的第二周,孩子们会试着说普通话了,敢举起小手小声回答问题了,我知道这是学习小组一起讨论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没有必要”这个话题起了作用,也是小组评价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我知道这是正能量被激发的开始,我有些窃喜了;同时我还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每个学习小组都积极响应,就拿孩子们曾经为 “组名”大伤脑筋这件事情吧,他们不光想别出心裁,还想独具一格,几次讨论都没有结果,无奈之下,请我定夺。最后我和孩子们一起确定了组名的主题是 “阳光”,班级的阳光口号是 “心有阳光,勇往直前”,然后孩子们围绕 “阳光主题”起组名,于是四4班九个学习小组的 “阳光组名”出炉了:极地阳光、阳光动车、阳光天使、阳光少年、阳光彩虹、阳光星球、七彩阳光、阳光精灵、金色阳光。孩子们喜欢阳光,当然更喜欢在阳光下学习、成长了,于是各学习小组有了独具风格的 “阳光图书角”、 “阳光桌牌”、 “阳光告示牌”等,班级里增设了 “阳光竞技”、 “阳光规则”、 “阳光反思”、 “阳光心声”、“阳光绿植”、 “阳光宝盒”、 “阳光爱心桌”等专区,班级里、小组里处处彰显着团结,处处彰显着和谐,到处弥漫着快乐、阳光的气息,孩子们能不陶醉,能不向往在这里学习、在这里成长吗?
10月的第三周,学习小组内的 “不和谐因素” (班里经常有瞧不起积极发言的同学、排斥小组长这些不良风气,经常出现 “哼哈二将”)被消灭,我知道这是 “小组长培训会”和 “班级学习小组反思会”起了作用。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班级的缩影,学习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所以我坚持给小组长开培训会,告诉他们组长的职责,以及如何处理组内事务,并坚持召开小组长交流会,让他们谈谈自己工作中的困扰和收获,引领小组长快速成长。同时组织各个学习小组利用午自习的时间召开 “学习小组反思会”,并把学习小组每天反思的内容张贴到班级的 “阳光反思专区”,让大家都能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习小组成员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组员自身素质。
10月的第四周,各个学习小组基本步入正轨,小组内各个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在试着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是读文情况还是不够乐观,更别说深挖课文了,课时任务不能当堂完成,面对这个难题怎么办?仔细思考原因:虽然学生的学习基础差是一个客观原因,最主要还是我的方法没有用对。反思再三,找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研究、交流后决定实行三项措施:一是继续提升学习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为小组长印制下发 “四4班课堂学习评价表”,让学习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每一节课进行评价打分;二是针对学习小组的实际情况,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微调,目的是促进小组更和谐的发展;三是坚持每周上两节“高效课堂学习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课堂流程,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措施一实行,就见了大效果:孩子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在小组长的带动下积极讨论,认真展示,努力质疑,表现尤其突出的是调换后的学习小组配合的反倒更默契了,课堂上只要有机会就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我。看来,作为教师,在课改的路途中,一定要学会反复思考,课堂没有改变,没有调整真的不行,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细节,我们都不能忽视,只要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只有这样,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顺畅,由此也验证了 “细节决定成败”这条真理。
和孩子们一路走过10月,他们最大的进步就是课堂常规明显改观,连同组的教师们都说:4班孩子纪律怎么这么好了,上课没有老师也像有老师那样安静,下课也没有追逐打闹搞破坏的了。其实这都是学习小组发挥的团体效应。私下我问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违反纪律了?孩子天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我不能和原来一样,现在我不能为我们组拉分,而且上课说话也没有意思,没人和我说,所以我还是和大家一样,表现好还能为我们组加分呢,这样我们小组的同学都喜欢我了。”听了这样的话,连我都有了归属感,你想孩子们能不遵守纪律吗?这都是小组评价在起作用,这都是学生们的正能量在起作用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将高效课堂常规训练坚持到底,一定要努力实践,继续衷情于课堂改革!
11月的第一周,学校要求做公开课,这可着实急坏了我,孩子们的常规训练有了起色,可是课堂流程中,学习小组的核心能量还没有形成,怎么办? “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提醒了我,对呀,抓紧时间强化培养学习小组的预习能力,抓紧时间给学习小组长 “开小灶”。 “心动不如行动”,首先我抽出两节课的时间对学习小组进行“如何做预习” (从字词的处理到课文的朗读到小组的评比都有很多细节要求等等)的培训,要求学生边讨论、边记忆,并且按这些要求去完成预习作业 (每个同学一个预习本)。其次每天抽出一节课,在学习内容上逐步引导学生,把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多个步骤有序进行,让学生不会看到一篇长文望而生畏,甚至无从下手,这个过程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每个步骤的程度有所不同,这样每位学生在预习课中都有成就感和疑惑存在。然后在学习形式上,允许多样创新,但也不离开老师的巡视指导,在巡视观察过程中,对一些好的方式方法要铭记在心,并大力推广普及,对一些不适宜某些学生的方法进行适时引导,并及时调整。同时对小组长召开了两次 “如何检查预习作业”专题会议,为小组长 “开小灶”,讲方法,引导小组长在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结果,对一些简单的问题,小组内消化吸收,最后梳理出小组内共性的疑难困惑,以便在展示时寻求其他组的帮助。当然教师最后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评价,以激励评价为主,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疑难困惑上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敢提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还能受到老师的表扬,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要极力表扬,这样不仅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更能调动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激情,因为只有会发现,而且能发现问题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的学生。通过这些措施,我班的孩子们基本学会预习了,但是要养成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合理的自主学习习惯,还需要时间培养。
其实这次的 “临阵磨枪”,我也没有想到使我们班的学习小组建设有了一个 “质的飞跃”。就拿四4班这第一节公开课举例来说吧,我让孩子们按布置的要求去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后,小组要提前排练 《巨人的花园》课本剧,课堂上抽取小组展示。开始我想这么薄弱的一个班级,连个像样的学生 (指的是朗读、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挑不出来,即使课堂常规有进步了,但学生素质不是一朝一夕能提高的,再一思量,这种念头不能要,要相信孩子们。事实是最能验证真理的,孩子们预习任务完成的很好,课本剧编排的像模像样,精美的头饰,天真的道具、稚气的语言、精彩的对白这些闪光点在课堂展示中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还有,课堂上孩子们的自学认真,讨论有序,展示到位,总结合理,都赢得了听课老师的认可,就是质疑、补充需要历练,读文还欠火候,可孩子们的努力,孩子们的进步我是看在心里,喜在心里,孩子们也是乐在心里,美在心里,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感觉到他们喜欢上语文课,我也孩子气的告诉孩子们——老师爱他们!我也相信孩子们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爱。
11月的第二周,学校提出要录堂课并要上全校的展示课,孩子们听说了兴奋不已,而我深知孩子们的自信心还没有培养起来,孩子们的普通话、读文能力还很薄弱,怎么办?但是不能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呀,自己也不能退缩呀,索性把它当作培养孩子们自信心的一次历练吧,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的”,所以四4班就有了 《去年的树》这堂录像课。没想到的是张岗乡得知这个消息,带着数10名老师来听课,我们班的孩子哪见过这场面呀,一是两台摄像机,二是本校70名老师和这10名外校听课的教师,孩子们忘记了原本准备充分的预习,班里最积极的几个 “小话匣子”也没电了,课堂始终处于冷场氛围,学生除了坐姿端正、注意倾听以外,基本没有其他亮点了。这可让我心里直犯急,没想到孩子们顾虑这么多,这都是自信不足在作祟呀,作为老师我怎么没有提前预见到呢?这是我的问题,肯定是平时对孩子们的培训、引领还不到位。但是一想到课堂不能冷冻,要遵循流程,调动小组的积极性,一想到平时课堂上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就努力反复点拨、耐心引领,终于有几名学生肯质疑、肯表现了,可时间不等人,课堂最后草草收场。课后,有两个学生主动和我说, “老师上课的时候我很想举手发言,但是有那么多老师,我怕说错了!”当时我眼睛里就噙满了泪水,尽管我知道有很多孩子看着我呢,但是我没能控制住,说:“孩子,下次要大胆地说,说错了没关系,不管后面有多少人看着你,你可以全把他们当 “土豆”。你不说别人永远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说了,大家才知道。课堂是大胆交流的地方,没什么可担心的。两个人交流只是两种思想,大家交流,就能点燃思维的火花,碰撞出智慧,你明白吗?”孩子们听后开心地说:“好,我们以后不怕 ‘土豆’了。”孩子们也许并不明白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但我知道那是恨自己没能化解课堂上的尴尬流下的泪水,那是恨自己没有为孩子们创设更自由、更大胆的空间流下的泪水,这泪水更多的是自责。
11月的第三周,我重新调整我班小组建设方案,下定决心驱除学生心中的 “拦路虎”,加大力度培树学生自信心。首先改变了小组展示形式,要求只要有小组展示,必须上台展示。不知是我的泪水起了作用,还是录像课的尴尬历练了孩子们,我欣喜地发现孩子们从这周起,小手如林,只要有问题就举手,小组展示时,似乎也有了底气,声音也比原来洪亮了,质疑也有些针对性了,在班里能找出几个读文投入、有些感情的同学了。然后多措并举, “让最差的学生去展示,最好的学生去点评”, “明天的课堂展示我想让哪个特优生展示,那么今天我就私下里找这个同学谈心“明天老师要你在课堂上展示,到时老师会为你鼓掌,所以你要在自主学习时加把劲呀!”这些方法果然见效,特优生很用心,尽管展示中问题很多,但是他得到了老师及全班同学的鼓掌,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之后的学习中他会很用心很努力的。我的心里有了些许安慰,细想原因:一周帮助三个特优生重拾信心,一个月重拾十几个特优生的信心,那么长此以往,我们还愁班里的特优生吗?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多给学生一些空间,要多和学生沟通,还要给孩子创设展示的最大空间。教师的心要和学生连在一起,孩子们的心是最敏感的,我们唯有触碰到孩子们心灵中最柔软、最敏感的地方,才能和他们心连心,这样孩子们就能创造出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迹,真的,我认为这就是 “奇迹”。
11月的第四周,张建中老师来我校指导高效课堂教学工作,学校让我再上一堂课,而且要和一小的教师PK。说实话这堂课的结果我已经预见到,一个差班如何在一个月的时间训练成型,并且脱颖而出呢?这不仅仅需要的时间,更是能力和挑战。但是一不能辜负学校的重托,二不能放过锻炼孩子们的机会,三是不能放弃这次张老师珍贵指导的机会,所以四4班又有了一堂公开课《猫》。这次面对张建忠老师、面对局领导和很多听课的教师以及数不清的摄像机,孩子们没有了往日的紧张,没有了往日的蚊子声,超乎想象的展示,超乎想象的朗读,超乎想象的积极,孩子们无论从展示面貌,还是展示互动、质疑评价方面都达到了基本要求,尤其是张晓旭同学能够入情入境、旁若无人的朗读 “猫”尽职尽责的段落,得到了张建中老师的赞赏。我是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孩子们的,我觉得孩子们进步太大了!他们竟然能够超常发挥,创造新高。由此可见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这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更是课改奇迹的展现。我真的要重新审视这群孩子们了,他们身上产生的魅力让我震撼,让我看到了高效课堂的曙光,我告诉自己:坚持吧!我深信,还会有奇迹与惊喜……当然,张老师对这堂课也指出了很多不足,包括我的点拨、引导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赵局长的一句话“别为难自己,别为难孩子们,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学习效率!”给我的启发很大,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虽兢兢业业、踏实负责,但工作方法还是简单而欠科学,粗枝大叶而欠细致,在教学中应传授更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要尽最大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要给学生一个创新思维的空间,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高效课堂。
和孩子们一路走过11月,面对孩子们的可喜变化,深深细研,让我深深明白: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年龄、学历、和职称,而在于他有怎样的教育思想。既然课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那就赶快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高效课堂是最适合孩子们的课堂!我们一定要将课改进行到底,因为这是孩子们成才的唯一捷径。就拿我们班的程毅同学来说吧,从前学习不积极,字写得不好,学习马马虎虎,有谁能想象出现在的程毅会是学习小组内表现最突出的一个同学?如今字也写得漂亮、认真了,普通话也标准了,读文时连外地口音也不见了踪影,既声音洪亮又情感充沛,4班还有很多像程毅这样的同学,他们都有着可喜的进步,这是我没想到的,也是令家长和孩子们感到意外的,但是确确实实发生了,连我班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科学老师都说4班孩子不光纪律好了,而且会抢着回答问题了,小组有了竞争氛围,调皮生也规矩了,会说普通话了,也像小老师一样认真做事了。还有我们班的袁美怡、王连烨、刘正、张文龙等部分同学都有很大进步,现在他们都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孩子们欣慰,他们是幸运的,在这样的课改中发展,定能健康成长,也在为自己欣慰,在这样的课改中改变,定能提高素养。高效课堂带给我的这些惊喜,更加坚定了我课改的信心与决心。
12月的第一周,推选先进学习小组参加学校的 “优秀学习小组选拔赛”,开始孩子们都很积极,各小组跃跃欲试,但是一听说其他班级的小组同学连学校的小组评价标准都背得滚瓜烂熟,况且他们成绩又是那么优秀,孩子们又开始望而生畏了。我深知孩子们在进步的同时对自己的要求也拔高了,自信心又有些动摇了,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夯实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我在班级里先后开展了四次比赛: “朗读比赛”、 “课堂常规比赛”、 “粉笔字比赛”、 “小组长擂台赛”,孩子们通过比赛,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得到了肯定,个个兴致高昂,信心倍增,最后综合评选出一个优秀学习小组参加校级比赛。由此可见,活动评比、展示激励真的是激发孩子自信心的有效手段。我也暗下决心,不能满足现状,要想让孩子们有更大的进步,要想让孩子们长期有自信,一定要教会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和技能,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自信。
12月的第二周,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 “师友组合”大比拼,对每个学习小组的3-4对 “师友组合”,进行捆绑、评价、展示,每次展示都由小学友先展示,小学师陪同小学友展示,并且进行补充总结,而且最薄弱的小学友展示成功的,得到的评价奖励是最多的,并计入小组量化。一下子,各个小组的师友组合真是谁与争锋,各显其能啊,小学友们都认真准备,小学师则努力辅导小学友,尽力配合小学友,展示中小学友们都提高了嗓门,尽情展示,生怕小学师跟着自己一起难堪,生怕给本组的成绩拖后腿。通过这次师友组合比拼,发现以往不爱发言的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且在别人展示、质疑的时候,这些课堂爱溜号的学生会倾听了,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为了让孩子们继续保持这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我要求孩子们不光在课堂上、在课下同学间也延用 “师友称呼”,所以在课间也能够听到 “雨晴小学师,你帮我检查作业吧!”“刘祎小学友,你进步真大,我要向你学习”这样的对话,班级里处处散发着浓厚的 “师友”氛围。通过一周的实践,发现学习小组组长轻松了很多,因为在师友互助中是一对一的学习,小学师针对自己所带学友,各方面帮扶更加认真负责了。从推行师友互助评价以后,我们班的学习小组凝聚力更强了。比如,我们班的孙文文与赵继玮是一对师友,因师友成绩和小组成绩实行捆绑,小组长任务减轻,有更多的时间与耐心去关心小学友,而赵继玮因为有一个认真负责的小学师孙文文,自信心增强,由原来组长追着学变成现在的我想学、我要学,每天主动向孙文文问问题,因为课堂上总是小学友先展示,所以赵继玮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很多,进步很大,而孙文文也大受鼓舞,也能更加认真、耐心的对他进行辅导,同时小组内其他师友组合也都争着、抢着为本组争光。师友互助不仅使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增强了,而且因为一个想学,所以另一个更愿意教,学习小组内形成了一种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以上是我和孩子们的真实做法和想法,通过共同探索、努力和追求,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一想到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一想到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一想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我们能不高兴吗?孩子们能够快乐学习,这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最大的收获!
看吧!这是我班孩子们的精彩展示和学习成果:
辛苦着,收获着,成长着。
通过观摩名师录像,专家培训,校本研训,外出培训……我们有了比较,更多的是反思。只有比较才有甄别,有比较才有感悟,有比较才有进步。
课前精心准备是我们实施 “高效课堂”的保证。俗话说的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的高效,必须在课前下足够的功夫,备课不再是写写教学设计那么简单,而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认知能力,去认真钻研教材、会用教材、活用教材,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精心挑选高质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并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预习,教学生通过预习提高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经过这样的精心准备才能保障高效课堂的顺利实施。
优化 “自学与指导、展示与点拨、训练与总结”教学流程的时间安排,是我们实施 “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精选教材,学生都懂的可以不讲,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也不讲,做到精讲;我们精心安排学的时间,提高课堂的高效益,让学生能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获得最大化的效益,做到精学;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灵活安排高质量的课堂练习,做到精练。
学会运用教材是我们实施 “高效课堂”的核心。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我们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学会运用教材,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 “苦学”为 “乐学”。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发展。
比较着,反思着,收获着。
课改春风,吹绿了雄州大地,吹遍了二小校园,吹开了每一位学生的视野和心扉,我们看到了二小学生久违的笑脸。课改带给了学生勇气,自信和快乐。活泼、轻松、热闹的课堂,使学生心中充满了阳光。学生在阳光下享受课改生活,那是别样的快乐!别样的幸福!
课堂上的小组学习、讨论、展示,老师积极有效的引导、点拨,学生的思维渐渐被点燃,火花时常闪现,孩子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妙语常常让人忍俊不禁。
笑过,不免引人深思:作为师者,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学习环境、建构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任重而道远。
花儿渴盼春的信息,果实渴盼秋的爱意,沙漠渴盼流彩的绿洲,草原渴盼及时的雨露。谁没有渴望?谁没有期盼?谁又没有追求?可以说,这一个又一个期盼、追求、梦想都不能和我们的“课改梦”媲美。课改的日子,我们虽辛劳,但心底的那份期盼和感慨却与日俱增:
第一,张大亮点,点燃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所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有着不同的起点,就是在相同的学习环境下的学生间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当学生的发展尚没有达到教师、家长、学生自己的要求时,我们应停下脚步来等待,给学生留下自我发展、完善的机会和空间,以平和的心态,包容和期待,催开学生的成长之花。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尊重差异。我们要飞越 “心灵的挣扎”,改变以往一味的严要求高标准,应制定具体措施:——“低”——“等”。 “低”——日常教学中适当降低要求, “等”——评价时注重学生发展的阶段性,不下定性结论,等待学生的成长,以此尽可能的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我们深知实现课堂高效,活化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只有不断给予课堂养分,为她浇水,为她施肥,花才能在课堂茁壮成长。不同班级里的学生学习基础、接收能力不尽相同,总有部分学生学习吃力,或者学习没有动力。要求他们完全掌握教学内容,确实困难。我们把学生分类,区别对待:一部分同学严格要求,另一部分同学降低要求。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这部分学生表现自己。或将问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提高这部分同学的参与度,甚至提一些傻瓜问题,将显而易见的答案抛出来,抓住时机,一点一滴地、一次一次地,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表扬的喜悦,勉励学生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延缓评价,呵护迟到的尖尖角。
绝大部分学生的发展不是那么明显,而心急的家长总是感觉小荷 “难”露尖尖角,情切之下更是把孩子责怪得一无是处。孰不知,课堂中不当的评价,犹如给孩子贴上了消极的标签,会真正阻碍孩子的进步。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以新课标中有关发展性评价的理念说服家长,强调评价所具有的改进、激励的功能以及评价过程本身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提出: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暂缓评价,注重在教学中全面提高知识与技能,加强训练。一句话,延缓评价,潜心积累,以量变促质变。我们深信,一群被赋予了期望的学生,必然个个能被雕琢,他们的情智、个性必将顺利成长,那被期待所浇灌出的花朵,定然格外鲜艳。
第三,日行三问,静候花开的座右铭。
一问:今天,你学了没有?——引来思想的清泉。
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呈现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每读一本书,就如同打开一条智慧的源泉,思想的泉水便汩汩地浇灌着我们饥渴的心田。书中精辟的理论、精美的语言、精彩的案例、经典的论述,都被我们认认真真地抄在教学笔记上,融进教师的血液里。
二问:今天,你做了没有?——耕耘在智慧的田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是为了运用。再好的教育理论,只有在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生根开花。思考怎样改进课堂教学,怎样改进教学方法,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才能把教育中最绚丽、最精彩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教育的幸福。每天,我们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虽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却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我们不愿被时代淘汰,我们想超越自己,超越课堂,我们知道只有锐意进取,才能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
三问:今天,你写了没有?——让心灵每天开出一朵花。
写成功之处:写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写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写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写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
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孩子会给我们一些感动。记住这瞬间的感动。
写学生创新:总结课堂中学生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好方法、好思路,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写 “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 “再教设计”。
总之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无论写的篇幅长短,质量高低,它们都是教师心中开出的一朵朵小花。教师应像爱惜生命一样小心翼翼地去珍惜它,呵护它,用心血和汗水去浇灌它。因为,只有这一朵朵小花茁壮成长起来,课改的百花园才能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课改的天地是无限的,你的心有多宽,梦有多远,根有多深,你的天地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辉煌,你的生命就有多精彩。工作着是快乐的,研究着更是幸福的。与课改结伴,和课改同行,痴心教改,醉心课改。 “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在课改中,我们唯有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执着与专注、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大步重重越”的情怀和信念,方能领略满园春色、一路花香。
期盼着,在熟悉的地方,静候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