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银绣艺术的工艺特色与传承发展研究

2016-03-11 14:01:57袁思静朱小行王建芳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潮绣金线金银

袁思静 朱小行 王建芳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

传统金银绣艺术的工艺特色与传承发展研究

袁思静 朱小行 王建芳
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

金银绣历史悠久,作为一种古老的刺绣工艺千锤百炼传承到如今,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然而在现代社会冲击下,从事金银绣的艺人们越来越少,加上传统的刺绣学习时间长,社会需求有限等因素,金银绣遭受着失传的危险。作为华夏子孙,保护优秀传统责无旁贷。本文从金银绣的特殊工艺出发,致力于探究传统金银绣的历史演变和各绣种的金银绣现状。在苏绣、杭绣、潮绣中,都有金银绣,杭绣与潮绣更是以金银绣为特色。

金银绣 杭绣 潮绣 平金 盘金

一、传统金银绣的历史演变

(一)金银绣的产生

在汉灵帝时期,《中华古今注》卷中有关于绣金的袜子的记载“盖文王所制也, 谓之腰巾, 但以缯为之, 宫女以彩为之, 名曰腰彩。至汉武帝以四带, 名曰袜肚。至灵帝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 亦名齐裆。”[1] 同书卷中关于“背子”条曰“背子, 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飞凤背子, 以为朝服, 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天宝年中,西川贡五色织成背子, 玄宗诏曰:`观此一服,费用百金,其往金玉珍异, 并不许贡。”可见在隋炀帝时期的服饰中有用金饰的背子。[1]

(二)金银绣的盛行

金银绣富丽堂皇,作为显示尊贵的工艺手段,从唐代一直到明清,每个朝代都有延用。上到皇宫后妃,下到平民百姓,都用金装饰绣品,唐代的古诗词中也描述金银绣,诗人温庭筠云 “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钉金绣的实物发现最早的是唐时期的法门寺地宫土的“紫红罗地蹙金绣半臂、紫红罗地蹙金绣案裙、紫红罗地蹙金绣袈裟、紫红罗地蹙金绣裙、紫红罗地蹙金绣拜垫五件金银绣品”,在这五件绣品中的金银绣工艺当时叫蹙金。[1]是皇帝后妃的供奉用品,都是用最为华贵繁复精湛的工艺。

南宋朝廷成立绣院,明清时期的官府补子,无一不是用到金银绣,根据不同身份等级,绣不一样的图案。龙袍上的金银绣更是最高程度的讲究,为皇帝绣制时,金线不可间断,要一气呵成,在秋天不可绣制,怕手上的倒刺刮到了绣面。饭后不可绣制,怕口中的浊气污了绣面。清太后的龙褂,书画等也都是用金银绣的绣法,足以看出金银绣在中国刺绣工艺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金银绣的衰败

在现代社会,人们崇尚简单,经济的生活用品,随着社会需求的下降,学习,传承金银绣工艺的人越来越少。追溯现代,在五十年代的戏剧繁荣时期,金银绣被用做戏服上的刺绣,和古代宫廷时的广泛兴盛,已远不能相比。金银绣作品多以私人、国家收藏的形式保存,在高级定制上有一定沿用。金银绣精致,细腻的特点无可复制,在衣服加以点缀能彰显高贵,但也仅仅是少数的人才消费得起,普通穿戴金银绣制的服饰越来越少。

二、工艺特色和价值

所谓金银绣,顾名思义金线不是直接用来刺绣,而是由辅线钉上去的。就是用金色纱线作为原料,用辅线将绣线牢钉在绣面上。金银绣古代被用在皇宫的龙袍的服饰上,宫廷里贵族把它作为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另一个方面金银绣也被用在佛教用品上。人们在佛像,拜垫,一些佛教祭祀用品用金银绣装饰,以显示虔诚。特别是潮州的金银绣,在佛像脸上凸垫出立体的感觉,堪称一绝。随着时代的前进,皇帝的下岗,人们已经不用为皇室宫廷制作金银绣用品了,金银绣的需求渐渐减少。但在佛教或是戏服上,依旧延用着,才可以让金银绣技艺得以延续。

(一)金银绣讲究的原料

金银绣不仅是在钉线的工艺上区分于其他绣法,金银绣所用的原料,也决定了它在刺绣中的独特。金银绣用真金作为原料的来使服饰有金碧辉煌的效果。早在战国末期,人们就学会在丝织物上用金银粉末。在西汉恒宽的《盐铁论》卷第六散中更是记载了古人用金子做丝线,并让黄金独有的金黄和光泽来显示珍贵的身份。在商代就已经有把黄金打成金箔的技术。金银绣的金线是将金(银)捶打成金(银)箔,再将金(银)箔切成0.2到0.5毫米的片金(银)线制作而成的,也可以以棉线作为线芯,将片金(银)线绕在棉线上,用做绣线。陕西法门寺出土的蹙金衣饰,所用的金线最细的直径不到0.1毫米,细比发丝。可见当时人的造金线技术已经十分高超。

到后来朝廷渐渐衰落,金线也渐渐掺杂其他成分,直到完全用假金线代替。清中期就有专门生产和经营金银线的公司,金银线的含金量程度不同,有足金、K金,也有含金量低的,但至少都有含一定量的金的成分。在金(银)线的行业中,称金(银)线分为土金和洋金,土金是国产的金银线,洋金是外国进口的金银线。金(银)线也有粗细和股数之分,一般用双股金线同时盘绕。根据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许炽光回忆,是在清末后期,金银线的金或银成分开始逐渐消失,被金属代炼的金(银)线代替的,在那个时期,金(银)线大多是依赖进口。再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昂贵的黄金去做金银绣的金线装饰衣物显然已不再适合社会总体潮流。而且金银绣耗时长,市场范围渐小,今天的戏服上,装饰绣面上用的金银绣已经是不含黄金的棉金线了。

而金银绣辅线的选择相对金线就没有这样讲究了,一般情况下用红色钉金线,白色钉银线。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凭借个人的欣赏角度而定,也可用彩色的辅线固定金线。

(二)金银绣的艺术效果

绣面因为金线的装饰,产生华丽的效果,这是金银绣的特色。但按画面的不同效果,金银绣又可细分。平金是金银绣的表现效果之一,是用金线将图案盘绕填满,根据图案要求可以盘成各种形状或形象,而另一种盘金仅仅是用金线盘出图案的外边的轮廓,图案中的其他内容用其他的针法和盘金绣配合,如平绣或打籽绣与盘金绣结合,图案有金线勾边的效果。在钉金线时,用来钉金线的纱线钉线要整齐,针距约3mm或4mm。盘绕金线时,可有讲究,金线的距离不可排得太松,使其露出底面颜色,有不可排得太紧,相互重叠。用辅线定制时,辅线间距不可太长,影响金线的固定,又不可太近,刺破金皮。金线是按逆时针方向将扁箔绕在纱线上的,在盘线的过程中,极易影响原来的松紧。看金银绣绣制是否好,除了图案的效果外,金线是否钉得顺畅自然,也是判定的重要的一个方面。

然而金银绣的绣法远不止如此,不同的地方刺绣,都与金银绣有不同的渊源。如四大名绣中的苏绣,明代杭绣,粤绣中的潮绣,宁波的金银彩绣,甚至是东北绣中都可见金银绣的身影。刺绣作为传承文化古老手工艺的一种,根植于民间,与当地的地方特色、文化习俗、伦理教化密切相关,在钉金线的工艺上,特色各有差异。

金银绣在杭绣中是最有特色的一种,杭绣中的金银绣法早在宋代时期就有记载,宋时期杭州作为繁华的都市,商贾汇聚之地,经济繁荣。民间开启的手工绣坊遍布全城内外,朝廷官府也设立少府监,征各地绣工专为皇家的服饰用品刺绣。

杭州的金银绣基本要求是光、平、顺、活、巧。全金绣面富丽堂皇,包金层次分明,彩绣严谨细密,和平金,圈金,打籽绣等多种针法结合。[2]图案也以龙凤、龙袍等皇家贵族设计,虽是以闺阁绣为开端,但在南宋风格上逐渐转为皇家的宫廷绣。用色大胆的绣线加入金银线之后,杭绣更加得华丽气派。在为皇家钉金时,金线是一气呵成,整个图案的金银绣线不可断,要是金线断了,任何一个技术再好的绣工都弥补不回来。

除了为宫廷用品刺绣,绣绘吉祥如意的纹样外,杭绣在盘金佛像上也很有造诣,金银绣佛像造型严谨,用色讲究,浙江瑞安就有出土一块北宋时期的佛教双面绣的经袱。

苏绣与杭绣在鼎盛时期都被作为宫廷绣得到发展,金银绣在苏绣的绣种里历史悠久,但相比与杭绣,苏绣一直保留着江南的淡雅秀气,在刺绣用色方面,苏绣偏向淡雅的颜色。金银绣通常只被用来装饰画面的轮廓,苏绣的金银绣不能满足皇宫贵族对绣品的需求。

钉金绣在潮绣中以金碧、粗犷、浑厚的垫凸浮雕效果为特色,金银绣作为潮绣的主要绣种之一,经常与绒绣合并,或垫或绣、贴、拼、缀等技法一起运用。不同与其他绣种的盘金垫绣,潮绣的垫绣要垫得结实,立体,大面积,仍甚至全部图案都采用垫绣,然后在四周钉上金线。潮绣的金银绣针法也较为多样复杂,有直平绣、玲珑绣、扣圈绣等60多种针法,其中“二针企鳞”针法为其他绣种所无。潮绣里的金银绣题材有人物、龙凤、波谷、动物和花卉,构图饱满颜色喜庆,气氛鲜明,潮绣所涉及的金银绣物品,现多为庙堂会所装饰和喜庆之用。

宁波的金银彩绣作为地方的绣种,在很大程度上,也以金银绣为特色。宁波金银彩绣所用的绣线原料,和上述的金(银)线做法并无不同。但在绣法上,宁波金银彩绣也有地方特色,讲究金银绣与其他绣法结合。或是以金银绣包纹样的外轮廓(地方称为包金绣),再以彩色丝线绣纹样内部。或是以金线排底(将金线盘钉在绣面上)再在盘上金线的绣面上用彩色的丝线绣出纹样,让金色的底面和彩色的丝线相互映衬,提升金银彩绣的高档感。

三、金银绣传承与发展

金银绣工艺是中华民族瑰宝,经岁月打磨洗礼到现代,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但在现代没落下来。我们有责任让这优秀文化接轨现代时尚潮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金银绣用料讲究,成本大,耗费时间长是它在现代社会不再大范围应用的重要原因。服装设计师劳伦斯·许曾经在一次受访时表示作为一个设计师,有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应该有传承刺绣的使命感。的确,高级定制作为引领服装行业的指向标,受到时尚界人的关注,在高定的服装中能有以金银绣工艺为亮点的展现,让金银绣结合时尚大放异彩,对古老技艺的发扬很有推动力。像2010年劳伦斯·许为范冰冰出息戛纳电影节设计制作的龙袍和仙鹤装,就用盘金绣盘出的龙纹,整件服装高贵华丽,让国人乃至国际都为之赞叹。随后PRADA旗下的品牌MiuMiu也曾在2012秋冬推出过钉金绣的单鞋,用金线在绒布上手工盘出中国传统的图案,掩饰不住的高档感。

在对金银绣的保护方面,各地政府也在全国传统艺术产区纷纷搭建博物馆、艺术村、文化创意园,为传统艺术搭建传承的平台。杭绣、粤绣、苏绣等有名的绣种还得到政府和各地方的重视。政府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出台扶植政策、开展评审机构,并对相关人士进行评定和表彰,来激发和鼓励杭绣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的保护,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密切合作。作为华夏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挖掘传统工艺的潜力,创新与传统结合,让它以自身的独特面貌与中华民族的新的生机和面貌,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胡可先 武晓红.“蹙金”考:一个唐五代诗词名物的文化史解读[J].浙江大学学报,2011,

[2]赵亦军.《源自宫廷的杭绣》[M]杭州赵亦军刺绣工作室,2013

[3]金家虹. 闪光的金线条--金银绣的生命力[J].浙江工艺美术,2008,02

[4]陆丽君.茅惠伟.宁波金银彩绣的探源与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2008,03

[5]胡大芬.《传统广绣针法工艺全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6]李宏复.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J] .文化遗产,2010,03

[7]金家虹.曾经的辉煌—宫廷绣[J].浙江工艺美术,2008,03

[8]张翎.京绣—被遗忘的传奇[J].中国纺织,2008

猜你喜欢
潮绣金线金银
埋下一根神奇的金线
文化创意视角下潮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魅力中国(2021年43期)2021-11-26 20:02:25
传承潮绣文化 开拓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新模式
艺术家(2020年6期)2020-12-06 12:05:58
燃情岁月金银潭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8
“三八”节,来自金银潭医院的最美心愿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7:44
浅谈潮绣的特点与其在新时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天工(2018年6期)2019-01-26 06:46:40
花叶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
昔日“气死龙王爷” 如今变身金银山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4
HPLC法同时测定金线莲中6种成分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8
浅谈潮绣的特点与其在新时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天工(2018年5期)2018-05-14 17: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