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庶军 威海市文登区行业管理办公室王洪浩 威海市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妥处矛盾帮扶解困、保障企业转型发展
毕庶军 威海市文登区行业管理办公室
王洪浩 威海市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在“三去一降一补”宏观政策背景下,为妥善帮助企业克难解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区经信局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企业 转型 发展
总结近年来经信局监管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和开展维稳工作的经验,发现目前影响企业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用工过程中员工权益问题
企业在劳动关系格局中处于强势,经营者为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把职工当作廉价劳动力;职工在劳动关系格局中处于弱势,难以体现主体地位。由于企业的资本短缺等原因,造成员工对企业表现出不满。此类问题主要包括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支付,涨工资、伤残理赔、待遇、劳务用工、放长假期间生活费、带薪休年假等,这些都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
(二)企业改制过程中下岗分流人员的问题
这类问题在很多企业都是存在的,很多企业为了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实行的是企业内部减员的政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减员员工中的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还是会遗留一些员工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这些人都是企业的老员工,对于生活水平提高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也会造成企业内部的不稳定。
(三)经济下行压力大,影响企业加速转型发展
在近几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全区工业发展增速放缓,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成本方面,家纺行业国内外棉花差价依然较大,国内棉花质量下降,部分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设备利用率低,产品库存高,资金周转困难。用工成本方面,我区机电工具、家纺行业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工人工资和社会劳保基数等不断提高、退休职工的独生子女养老补助费支出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巨大,成本较高。资源要素成本方面,随着工业进一步发展,企业对水电天然气等资源需求不断增加,而资源供求缺口较大,导致资源要素价格持续上涨。
二是需求疲软。需求不足是当前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外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依然脆弱,仍存在较大下行风险,外需在一段时期内仍将处于疲软状态。内需方面,国内房地产持续调控,铁路、公路等基本建设投资放缓,国内需求明显减弱。企业订单方面,外需疲弱内需乏力,直接导致企业订单不足,订单不足导致企业产能过剩。
三是企业利润下滑。企业成本刚性上涨与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且短期难以改善,很多工业企业出现亏损。
四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一方面,银行贷款利率高,一般企业融资成本都在10%左右,民间融资更高,企业在此情况下融资将会亏损;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贷款难,相比国企,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较高,而如果贷款出了问题变成坏账,国企无人追究,中小企业却不能一视同仁,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
1.充分尊重职工权益。引导企业尊重每一位员工在企业内部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权力,深刻意识到企业是靠一个个员工组成的,只有做好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重视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员工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出力,为企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维护企业稳定,要把握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在制定制度、做出决策时充分地考虑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情况,很多企业内部不稳定的原因就是错误的制度和决策造成的。对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制度发布之前,应充分征询全体员工的意见,大家群力群策,以免制度的发布造成员工的埋怨,为企业的稳定埋下隐患。
加快企业发展,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解决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最本质的途径和办法。企业只有发展了,经济效益才可以增长,只有效益增长了,员工的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才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解决企业内部不稳定问题的最简便、最安全的办法,发展和稳定相辅相成。
1.集中精力,狠抓龙头骨干企业增产增效。以高端高质高效为方向,把抓大促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效益、上规模的着力点,狠抓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加快骨干企业膨胀升级。继续实行负责人联系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制、督导考核制,从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实行全方位贴身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对竣工投产项目,坚持跟踪服务,抓好项目完善,力促早见效益;对续建项目,实行倒排工期,强化督导服务,确保快速推进;对新开工项目,积极协助企业做好规划论证、手续办理等各项工作,加快启动建设。重点抓好三角集团的“400万×2”条高性能乘用车胎转型升级、沁和贸易的钾盐深加工、冠通管业的玻璃钢增强塑料合成复合管、卓达新材料的新型生态环保节能建材、润通橡胶的轮胎硫化胶囊等项目建设,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突出重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技术创新摆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抓工业就要抓创新的理念,着力促进创新资源向优势领域、优势行业、优势企业集聚。重点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和使用力度,按照各级创新平台创建标准要求,引导和督促企业积极向上级部门沟通联系申报。通过企业投、财政补、立项扶、银行贷、上市募、民间融、对外引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大创新投入,发挥好平台作用,推出新技术,生产好产品。以国家级、省级创新项目为重点,依托现有创新平台,抓好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省规划重点,围绕蓝色经济、工业振兴、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等领域,从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降耗等各个环节入手,突出重点,分类推进,认真筛选,全力申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扶持计划。同时,立足企业实际,深入扎实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和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广泛开展产学研对接洽谈活动,充分利用外部科技研发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