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探究

2016-03-11 14:01:57甘立芬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理论

甘立芬 西华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探究

甘立芬 西华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重心在于课程,在教育硕士课程教学中,学校应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建设一支完善精湛的教师队伍,教师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主动变通,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才能提高教育硕士的课堂质量。

教育硕士 课程教学 教学质量

教育硕士是要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学科课程专任教师及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课程作为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无疑是探索培养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教育硕士培养工作重心主要是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充分尊重全国教指委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在课程内容和课时的安排上体现出学校的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充分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开设 “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个基本模块多门课程。除了学习培养方向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及专业知识外,教育科学类的课程必须占一定比重,研究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观念与方法。

教学计划的制定也充分考虑了教育硕士的实际情况以及毕业后对其从事教育管理、学科教学和教学科研的实用价值。学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质量第一的原则,体现课程少而精,宽、新、实的精神,从课程教学、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等方面着手,统一规划,分类设置,制定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形成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

二、教师队伍完善精湛

自古“名师出高徒”,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导师队伍,是学校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学校应高度重视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导向,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引导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带领学生健康成长。在教育硕士任课教师的选择上,特别重视其是否有过基础教育工作经历,是否进行过基础教育类研究并有相应的成果。学校应加强教育类学科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通过学校科研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采取多项措施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提升授课教师的学术能力。

同时,加强校内授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交流与互动。开设基础教育论坛,邀请基础教育研究专家、特级教师来校为学生开设讲座;请基础教育的一线教师和管理干部谈基础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交流先进教学艺术;定期召开实习工作研讨会,加强与实习基地及兄弟师范院校的交流和合作。校内外教师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双方面互为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使教育硕士的教学科研与基础教育联系更加紧密。

三、教学方式改革创新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社会实践四类。在教学方式上,除了的公共课,一般都坚持分专业上课,做到少而精,内容宽、新、扎实及质量第一的原则。授课教师授课内容努力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博与专的统一,以及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的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与实验及操作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采取学术沙龙的方式,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也采取现身说法的形式,请一些有实际经验的专家来讲授本专业的案例内容,这样,教育硕士在以后实践过程中就会深有感触。

教师在教育硕士教学中应注重案例教学的应用,加强案例理论基础的探索并运用到实践,逐步进行案例教材建设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案例库。同时积极利用“优秀教师案例教学”等新成果对教育硕士进行示范教育,采取课堂讨论、自主交流、读书笔记等方法,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以此来带动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使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四、学习方式主动变通

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重视教学,对学生而言,相应的是在课程学习与课后研究上。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很多内容的集合。每门课明确一本专业核心教材和若干教学参考书,参考书可以是相关的专题研究报告,也可是专业期刊。在核心教材的选用上,一般都选该门课程比较经典的教学用书,而专题研究报告也是该领域比较经典的案例组合的研究报告,至于专业期刊,授课教师会在第一堂课告诉学生本专业领域的专业期刊,并鼓励教育硕士经常阅读。在课程教学方面,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预习、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若分段上课,授课教师就会布置下一段课的预习提纲和补充参考材料(如论文资料等),使得教育硕士在本门课程全部结束后,对本门课程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

因此,这种授课方式对教育硕士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学习每一个新的专题时,学生需提前阅读授课教师告知的书刊,熟悉课程内容思考专题问题,课后还需要就这一专题写多少字的学习感想和读书笔记。教育硕士在课程教学中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奠定学科基础,同时需重视科研训练,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研究工作,提高分析和解决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试题或试卷应装订归档保存。同时注重考察教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包括教育实习与见习的完成情况,教育实践的组织方式,教育实践的效果,理清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突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改革主线,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质量和水平,我们应该更新理念,开阔眼界,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上进行更多的改革实践。

甘立芬(1986.2-),女,工作于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理论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2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1-14 02: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