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2016-03-11 14:01:57孔鹏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条件中心

孔鹏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

孔鹏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促使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向共享化、集中化以及海量化的方向发展,对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影响最大,促使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方向转变。本文将对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可以提高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金融审计行业的发展。

信息化 金融审计 组织管理模式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金融行业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也深受信息化的影响,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形势,提高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水平,对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共享相关的金融审计资源,创造良好的金融审计环境,从而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概述

所谓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指的是通过对组织架构进行构建,使组织内部的工作人员可以明确权责关系,进而相互协调合作,实现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目标[1]。一般来说,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目标有三个方面:

第一,预期审计目标的实现。实现金融审计项目的项目目标是金融审计组织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要求金融审计工作人员在制定项目计划的同时将审计目标确定下来,同时也包括一些形成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新目标,要实现这些预期的审计目标就需要有有效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作为基础,才能帮助金融审计工作者更好的完成工作。

第二,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是金融审计组织管理的另一个主要工作。面对现在审计工作量大而审计工作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只有改变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才能对金融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

第三,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金融审计质量的好坏是审计工作人员工作水平的有力体现,为保证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加强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力度是关键所在,通过强化管理,对审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加深审计人员对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从而创建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促进审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信息化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信息化的发展则促使着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发生着改变[2]。

首先,信息化条件下的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要符合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的发展,将金融审计所需要的数据集中到了一起,这就说明数据所集中的地方就是金融审计的切入点。数据信息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审计压力的集中,因为审计工作人员没有对审计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就会影响后续的审计工作的实施,降低工作效率。

其次,审计资源的配置也要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由于分析数据信息的极端重要性,导致人们在审计的前期调查阶段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审计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信息化条件下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是金融审计组织管理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最后,控制审计风险的能力也要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信息化为审计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风险。因为信息化将审计信息集中到一起,也使审计风险集中到了一起,要想高质量的完成金融审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道德水平,同时有限的验证技术,将金融审计中数据的信赖度大打折扣,因此对金融审计管理模式的变革变得十分重要[3]。

三、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在信息化条件下对金融审计组织模式进行构建,首先要对金融审计信息的管理平台进行构建。构建一个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帮助金融审计工作人员快速、便捷的对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同时,各类的金融审计信息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金融审计工作人员可以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交流,将金融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连接在一起,从而促进金融审计工作整体的发展。

(二)信息交互渠道的拓宽。信息化的发展也促使了金融审计信息交互渠道与资源共享方式的改变。一般来说,金融审计的项目都比较庞大且复杂,这就要求在进行金融审计项目的过程中要使用先进的信息交互技术,以保证信息交流的畅通,能够实时传递和管理金融审计的数据信息,保证金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另一方面,应该拓宽审计资源的共享渠道。让审计工作人员通过资源的共享学习到不同的审计方法、审计理论以及得到更多的审计数据,以此推动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4]。

(三)决策、分析、研究中心的构建。在信息化条件下的金融审计组织结构是相当复杂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需要建立三个中心,即决策中心、数据分析中心以及研究中心。

首先,根据数据分析中心以及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决策中心进行科学的决策,然后数据分析中心利用信息资源平台整理、分析各类的审计信息,对预警指标进行设置,当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展开预警。最后,研究中心对前期的审计调查和审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发现审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方案,提升审计工作的工作效果。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在信息化条件下对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构建应该从资源平台的建设、信息交流方式的改变以及决策、分析、研究中心的建设三方面入手,才能使金融审计组织的管理模式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提高审计管理水平[5]。

[1]审计署金融审计司课题组,吕劲松.信息化条件下金融审计组织管理模式研究[J].审计研究,2013,06:12-18.

[2]河南省审计厅课题组.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业务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审计研究,2013,02:3-9.

[3]易凯.信息化环境下金融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管理模式研究[J].审计月刊,2012,05:12-14.

[4]审计署兰州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胡大华,焦龙.大型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J].审计研究,2015,02:29-35.

[5]陈献东.国家审计在管理区域金融风险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机制研究[J].审计研究,2015,04:33-38.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条件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消费电子(2022年6期)2022-08-25 09:48:22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排除多余的条件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选择合适的条件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