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崇 陕西山阳农村商业银行北大街支行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王立崇 陕西山阳农村商业银行北大街支行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银行同业业务的特征表现看,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都带来明显影响。本文主要对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现状、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受业务发展的影响进行探析。
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 同业业务 影响
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较多信贷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监管机构通过较多如存贷比例管控、资本金约束以及信贷额度管理等措施,使信贷风险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此背景下,银行为使监管政策下带来的影响被削弱,便发展同业业务,为银行创造更多利润增长点,但其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影响也很难被忽视。因此,本文对我国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受同业业务发展的影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同业业务形式
关于同业业务,其在初期发展中主要停留在金融机构间的拆借层面,确保各自资金短期流动要求得以满足。而在后期发展中,逐渐衍生出较多形式,许多金融机构如证券、基金、信托、银行以及租赁都成为交易方,此时推出的业务形式表现在同业负债、同业资产两方面。其中同业负债主要为回购金融资产的出让、同业存放、拆入资金等,而同业资产表现在对反售金融资产的买入、存放同业以及拆出资金等方面。
(二)同业业务特征
从现行同业业务表现特征看,主要包括:第一,业务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尽管在2012年下半年后,同业业务发展趋势以平缓为主,但若以同业业务总量角度出发,仍可发现整体规模处于发展状态。第二,业务发展中对买入反售、同业存放给予极大的关注。但两个业务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存在,如买入反售方面,其居于同业业务中的主导地位,而同业负债业务来源需依托于同业存放实现。第三,同业业务中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主体。相比大型商业银行,在资金净流入量方面,中小规模商业银行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充分说明资金流动中,中小型商业银行占据重要地位[1]。
(一)宏观调控有效性削弱
不可否认同业业务开展后,可帮助银行缓解短期资金流动的压力,但需注意其带来的弊端也不容忽视。从部分银行同业业务的开展现状看,一般利用证券、基金或信托,直接避开监管部门推行的相关政策,较多额外信用可在同业业务发展下形成。这种情况下,实际开展宏观调控工作中,将面临较大的难题,原因在于社会总体信用扩大后,容易使宏观调控有效性被削弱。
(二)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
假若以货币政策为出发点,其受同业业务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第一,中介目标。该目标在货币政策中主要表现为货币供量,其在同业业务开展下,整体结构、总量都会受到波及,如典型的反季节性波动,导致检测与控制货币信贷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第二,货币工具。由于同业业务中,同业负债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意味准金存缴基数将会处于下降趋势,此时银行利用同业业务实现存款规模的调控,将减小准备金存缴的实际范围,这样货币政策便会失去其有效性。第三,传导机制。对于货币政策,主要以信贷作为传导机制,由于央行监管中并未对同业业务相关内容进行明确,传导机制的效用由此受到制约[2]。
(一)流动性风险
现阶段,银行通过同业业务的开展,多以期限错配方式实现获利目标。如买入反售、存放同业、换出资金等都会通过期限错配实现增长。假若各金融机构间,资金流动比较宽松,开展同业业务便可得到更多利益,一定程度上能够使风险被规避。需注意的是,若此时货币政策保持收紧状态,银行继续开展同业业务,将无法开展扣动管理工作,使资金流动中有较多风险产生。
(二)系统性风险
同业业务当前发展速度较快,其在内容、形式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较为典型的多种合作方式并存。其中合作的主体主要以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为主,虽然同业合作的方式,对合作双方都可带来较大利润,但假若直接以合业经营取代分业经营,很可能带来风险传染问题,一旦一方面临金融风险,便会产生一系列的连带反应。因此,这种同业合作方式,容易因风险问题的存在而冲击整个金融系统,风险性极高。
(三)其他风险
除系统性、流动性风险外,同业业务的开展也可能使经济泡沫化风险更为严重。一般商业银行为达到活力目标,会利用同业业务增加在市场中的资金量,采用发放贷款方式,此时金融机构很可能有较多负债表产生,泡沫化程度不断加剧。例如,部分金融机构看准房地产市场后,将大量资金投入其中,极大程度上推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而其他如制造业等行业,因缺少资金作为扶持,很难稳步发展,这样便出现断虚拟经济增长过快,而实体经济落后的现状。此外,同业业务发展下,对监管工作的开展也带来较多不利影响,如利用同业业务实现贷款的发放,这些并不会受到监管指标的限制,如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或存贷比等,弱化了监管效力[3]。
(一)同业业务发展的规范与风险控制
针对现行同业业务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影响问题,实际解决中首先应注意在同业业务管理相关制度上进行完善。如在同业业务发展中,避免由分支结构负责业务,由总行中的专营部门负责业务管理。且注意在业务发展中做好统计、监测等工作,一旦发现业务发展目标单纯的停留在扩大规模、追逐利润上,要求进行叫停,使整个业务管理活动达到透明化、标准化要求。其次,风险控制。为降低同业业务风险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可考虑在同业资产规模设定下,使同业业务派生问题得到控制。具体控制中需进行资产配置的内容主要以股票或债券等为主,避免在资产配置中存有过高比例的非标准化信贷资产,或直接使期限错配程度降低,有利于业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4]。
(二)审慎管理体系的构建
由于同业业务发展中,在流动性、系统性风险上较为明显,所以可考虑在审慎管理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具体完善的思路如下几方面。
第一,货币政策框架的构建。构建中需考虑以金融稳定为出发点,包括:①货币政策工具、目标需进一步完善。如中介指标的改善,可考虑选择理论为指标,而对于货币政策,要求既满足金融稳定要求,也应注意币值的稳定;②货币政策工具也需不断完善,为使同业业务带来的影响得到控制,可在工具选择上以价格型货币政策为主[5]。
第二,流动性管理的加强。货币供给内生性在同业业务下将呈现增强趋势,此时利用信用创造功能将会使可贷资金总量得以提升,所以这种信用创造活动需作为宏观审慎中的主要内容。对于资产负债表,也可直接作为流动性管理内容,这样可使金融部门中的顺周期波动、过度加杠杆等都得到有效避免。此外,较多如金融市场变化、货币环境、风险偏好等都可能使流动性风险问题产生,所以央行在采取货币政策中,要求充分靠考虑金融环境变化内容。
第三,审慎监管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如对于系统关联性风险,应注意做好监测风险敞口工作,对金融机构间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进行控制。同时,对于当前的监管工具也应进行改进。如原有的存贷比等流动性监管指标,很难使流动性状况被反映出来,此时银行资产扩张问题将难以被约束,所以可以监测指标替代监管指标,或以日均指标替代时点指标。另外,应注意以功能型监管取代机构型监管,如利用统一监管机构监督整个金融业,并要求在所有部门如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人民银行中实施联合准入,以此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到最低[6]。
(三)配套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
金融改革步伐需与同业业务的发展保持同步,其是减少同业业务影响问题的关键所在。如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加快,通过定价与竞争方式,促进金融机构整体机制的完善,使风险定价能力得以增强。同时,在配套金融改革中,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步伐需加快,利用其对同业业务的发展进行指导,这样在资产结构调整中将有相应的参考,且资产流转中将表现出更加透明化特征。另外,同业业务发展中,也可考虑在存款保险制度上进行完善,其有利于同业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7]。
结论:同业业务的发展是当前整个金融行业需考虑的重要问题。尽管在同业业务下,对缓解金融机构资金短缺压力可起到突出作用,但其对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要求监管部门对这些影响问题给予足够重视,探求相关的解决措施,确保整个金融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1]肖崎,阮健浓.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 国际金融研究,2014,03:65-73.
[2]关皓誉.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J]. 商,2015,39:211.
[3]韦亮. 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2016,10:17.
[4]刘英娜. 同业业务对巴塞尔协议框架下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5.
[5]李涛.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6.
[6]张凯. 银行同业业务发展给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带来的影响分析[J]. 经贸实践,2015,13:92+94.
[7]陈宣良. 我国货币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