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张智 诏安县统计局
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工作
吴张智 诏安县统计局
乡镇统计是我国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其统计数据质量直接影响政府统计的质量,进而影响政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工作是新经济形势下提高统计工作效益的重要保障。
完善 乡镇统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统计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统计数据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工作是政府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是社会各界共同的呼声。乡镇统计基础差、统计队伍不稳定影响乡镇统计数据质量,阻碍统计工作发展,因此,需要在分析乡镇统计工作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工作。
“十二五”开局以来,乡镇统计工作条件得到很大的提高,各乡镇基本配有1-2名专兼职统计人员。在硬件上政府加大投入,配置电脑、网络专线,条件较好的乡镇还有专门统计办公用房,配有电话、传真、打印设备和空调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统计数据采集方式也得到相应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方式也出现一定程度改变,在一些普查、调查中逐步使用PDA采集相关数据。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统计数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统计数据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对于政府统计数据的公信力起到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乡镇统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乡镇对于统计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统计不能带来直接经济社会效益。相比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综治维稳等工作,统计受重视程度较低,乡镇在经费、人员、物资的配备上相对较差,甚至部分乡镇把统计物资挪作他用。一些乡镇领导统计法律意识淡薄,对于统计制度认识不到位,对于乡镇统计数据了解不全面;一些乡镇领导只注重关键经济指标,对于其他相关指标不关心甚至不予理睬,只注重统计结果,对于数据采集过程、数据质量重视不够。
2.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低。随着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统计任务也越来越多,乡镇统计工作量也增加许多,乡镇统计人员配置问题突出。现有乡镇一般配有1-2名统计员,但是统计员兼任其他工作的情况普遍存在,没有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的乡镇统计员,一些乡镇还存在统计员由临时工兼任的情况。乡镇统计人员调动频繁,由于乡镇统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许多有经验的老统计人员不愿意长时间担任统计工作,导致乡镇统计工作经常调换给新参加工作的同事来担任。部分乡镇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由于乡镇统计人员频繁替换,统计人员对于统计知识、统计业务学习不够认真,对于统计报表理解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发现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了乡镇统计数据质量。
3.乡镇统计经费严重不足。新形势下科技不断发展更新,带动统计工作方式不断改变,以往以纸介质为主的统计上报方式逐渐被以电脑、手持个人终端等上报方式所代替。新的统计技术手段给乡镇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给乡镇统计经费支出带来一定压力。乡镇统计经费来源政府财政收入,一些乡镇由于发展落后,财力不足于支撑统计工作需要,不能及时配置电脑、网络、打印机、传真机等硬件设备。统计经费不足,统计人员没有补贴,甚至交通误餐都得不到报销,严重影响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乡镇统计数据质量。
4.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乡镇统计工作内容多、调查对象杂,做好乡镇统计工作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统计工作制度。但在实际中,一些乡镇还是存在统计工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一是统计工作责任制度不完善,乡镇没有建立有效的统计工作责任制度,没有依法配置统计人员,不能保证统计员有足够的工作时间从事乡镇统计工作。二是没有健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乡镇统计人员随意填报统计数据,对于一些与实际情况明显不一致的数据不能及时发现、修改,不能及时审核调查对象上报的数据准确与否。三是没有建立统计资料管理制度,对于统计相关的资料、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没有及时整理归档,在统计交接时,没有移交相关统计资料。四是没有完善统计激励和约束制度,乡镇统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工作清苦、枯燥,特别是一些大型普查、抽样调查工作经常要求短时间内完成统计工作,乡镇统计员需要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一些调查任务甚至需要花费很大的体力,经常会感到身心疲惫,厌烦统计工作,而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乡镇统计员不能安心工作,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乡镇统计工作十分重要,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县(市、区)统计工作质量,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全面的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以致影响乡镇及县(市、区)各项决策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影响国家的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宏观判断与决策。乡镇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政府统计工作,给政府决策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工作。
1.提高思想认识。乡镇领导及统计人员要加强学习统计业务知识、统计法律、法规,通过系统学习认识到乡镇统计工作对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乡镇统计工作质量将直接影响政府统计工作的质量。要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工作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强化乡镇统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乡镇领导及统计人员通过学习提高统计业务认识,系统认识统计指标体系、统计逻辑和统计思维,做到每一项指标都心中有数。
2.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统计人员整体素质直接影响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政府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根据乡镇统计工作具体情况配置相应统计人员,有条件的可以配置专门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配置少,统计工作任务重,统计人员忙于各种任务,没有相应的学习时间,不利于提高统计人员整体工作能力。要提高统计人员自觉学习统计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专题培训会议,以PPT、案例分析等各种方式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加大统计制度、统计指标、计算机使用技能、数据采集发放方式、数据整理分析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乡镇统计人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以“七五”普法、统计执法检查、三下乡等各种活动,加大统计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力度,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统计法律意识。
3.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提高乡镇统计工作经费预算,根据乡镇统计工作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办公场所,配齐统计专用电脑、网络、打印机、照相机以及个人数据采集终端等硬件设备,在一些交通条件较差的乡镇优先配备交通和通信工具。千方百计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经济待遇,落实加班补贴、交通补贴、误餐补贴等相关津补贴。
4.完善乡镇统计工作制度。完善乡镇统计目标考核制度,将乡镇统计经费、人员使用情况、统计场所设备投入情况以及统计工作效益情况作为考核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考核制度,提高乡镇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乡镇统计岗位责任制度,强化乡镇统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健全统计岗位工作机制,完善统计数据采集、审核、上报、资料管理归档以及交接等制度。完善乡镇统计工作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乡镇统计考核情况,对于统计工作完成较好的乡镇及统计人员要及时通报表扬落实相关奖励;对于工作配合程度差,工作不认真影响全县政府统计工作的乡镇要及时通报批评,问题严重的要移交监察部门处理。
乡镇统计是我国政府统计的最基层组织,是统计工作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问题影响了乡镇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影响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不利于政府对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作出有效的判断和决策。在新经济形势下,进一步完善乡镇统计工作势在必行,要在人、财、物上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乡镇统计相关制度,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1]龚守栋.政府统计管理实务[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版
[2]孙戬郁.信息时代加强乡镇统计基础建设[J].中国统计.2016(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