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治理理念之于研究生党员管理创新的借鉴研究

2016-03-11 14:01曹师勤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研究生机制

曹师勤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整体性治理理念之于研究生党员管理创新的借鉴研究

曹师勤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

21 世纪行政改革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整体性治理 , 从整体性治理视角探析研究生党员管理的创新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构建研究生党员管理创新下的整体性管理机制、 认同机制和协调机制等, 以促进研究生党员管理创新的完善。

整体性治理 研究生党员管理 创新

一、研究生党员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研究生党员管理的自身特点

随着高校近年来的扩招促使研究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而研究生党员的数量也水涨船高。研究生扩招一方面可以使很多人得以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但另一方面由于条件的放宽,研究生党员质量也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尽管理论水平较本科生有所提高,但心智仍不够成熟。同时由于各自年龄相差较大,彼此沟通少,对集体的依赖性降低,这就使研究生党员的管理难以形成合力。

(二)研究生党员管理制度单一、服务意识淡薄

高校一贯以垂直的、自上而下的单一模式来管理研究生党员,这一模式使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仅满足于应付上级布置的工作,很少花心思去思考如何增强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管理中片面追求统一整齐的模式,忽视了研究生党员自身发展的多样化可能。且高校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工作者对于研究生党员的服务意识比较淡薄 ,家长意识浓厚,凡事以领导者自居,对研究生党员的要求视而不见,更谈不上主动了解沟通学生的思想与生活情况。

二、研究生党员管理问题的整体性治理视角透视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整体性治理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和发展。整体性治理是以满足公民需求为主要理念,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协调、 整合和责任为策略, 实现治理的整合及碎片化的责任机制和信息系统的整合, 充分体现包容性和整合性的整体型政府组织运作模式 。而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的创新是为推进研究生党支部的管理与协调。尽管整体性治理与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所强调的价值和关注的方式存在着差异, 但二者都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继承、批判, 以及对管理服务碎片化的反思、 修正的成果, 相互之间存在巨大的兼容性。

目前的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的创新实质上上就是一个组织内部的优化, 随着党支部这个学生组织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组织职能的转变和对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并不可能单纯地依靠党支部来实现, 需要多元主体的协同,引导研究生党员和非研究生党员等多方参与到管理过程中来, 建立协同沟通的机制, 分担学生组织的部分职能;其次,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的创新虽然完成了学生组织的整合, 但在研究生党员每个人的文化、 思想和理念上并没有真正统一, 管理体制的创新表面上是形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统一体,但实际上并没有没有形成真正的内聚力;再其次,研究生党员管理的创新就是权力资源的再次调整,难免不会使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陷入利益部门化的窘境。所以在体制改革后如何实现各研究生党员的磨合,各个学生部门之间的衔接以及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的磨合,都关系到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的最终成效。最后,从整体性治理理念的内涵和一系列的实践来看, 相近职能的组织或工作人员的简单合并使权力和财力在某些地方更加集中。能否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和权力制约也是整体性治理理念下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整体性治理理念对研究生党员管理创新的借鉴

(一)建立研究生党员管理机制下的整体性治理机制

要消除研究生党员之间缝隙扩大而带来的管理困境,需要构建整体性治理机制。首先,要加研究生党员之间的信息协同, 构建电子化无缝隙的学生组织。信息是以需求为基础的整体主义的基石, 要想跨越研究生党员之间的障碍,以及学生组织与研究生党员之间的鸿沟, 将零散的研究生党员与学生组织有效地连接起来, 必须有高度发达的电子信息系统系统作支撑, 以实现相互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为此,应该建立统一的信息沟通系统,循序渐进地交流信息, 在研究生党员及学生组织之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 促使研究生党员面对复杂事务时能够一致行动。

其次, 建立并完善内外协同的管理结构。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在管理功能的整合即内部整合的完善上。而引进外部非研究生党员力量的协同是研究生党支部整体性治理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为此, 研究生党员管理机制结构的完善不仅要积极关注学生组织的内部整合, 还要关注与非研究生党员之间的协作, 借鉴市场竞争机制, 促进各个研究生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团结协作, 形成一个学生组织内外部相结合的立体管理、服务网络, 实现对整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建立研究生党员管理机制下的整体性认同机制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研究生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研究生党员之间内部的整合与非研究生党员之间的协同是以整体性认同机制为基础的。首先, 应建立研究生党员之间的责任、 信任机制, 塑造新的组织文化。以此为依托, 建立整体性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整体性治理理念在文化内涵上, 相比之前的传统管理体制强调的内部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强调的效率价值取向更加重视在信任和责任上建立起来的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 强调管理效果最优和组织整体利益最佳。因此, 责任机制和信任机制应在研究生党员中得到建立, 通过对研究生党员责任度的评价, 提高研究生党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通过信任的沟通机制, 塑造团队精神, 促进协作的发展, 也为研究生党员的整体性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其次, 建立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既是对组织工作效果的评估, 也是对组织管理者、参与者工作状态的认同、 对组织工作的引导与强化。研究生党员组织评价的不完善, 常常会导致研究生党员产生不合理的行为。对研究生党员而言, 他们更关注的是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谁解决了问题。因此, 应改变以往考核中只注重专业学习的成果检验模式,促使研究生党员的管理者以研究生党员党性能力提高为导向, 强化处理研究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在考核内容上, 也应重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研究生党员的责任分担与协同状况, 将研究生党员管理过程中碎片化的工作进行整体性评估, 增加研究生党员组织和研究生党员彼此间工作上的认同。在考核方式上, 扩大考核主体范围,将研究生党员、 非研究党员及学生组织的管理者三者结合起来共同评估, 对研究生党员进行全方位的绩效考评, 使研究生组织的内部参与者和外部管理者更加关注组织的整体目标。

(三)建立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下的整体性监察机制

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的直接顾虑就是能否建立起有效的约束机制来引导研究生党员作出正确的行为。为此, 应切实推行同体监督与异体监督相结合的机制。比如, 在进行研究生党员管理创新的同时, 组织内部可以实行决策、 执行、 监督由不同的研究生党员进行操作, 实现权力的制衡, 而不是简单的合并和拆减, 来有效地加强对各个研究生党员的监督。加强学生组织内部的监督制约的同时, 来自学生组织外部的外部监督也同样重要。内部监督有针对性、直接性和经常性的好处, 但是又时常有着人际关系的顾虑。而外部监督有着监督范围广、 公正有效和反应迅速的优点, 二者相互结合,更能有效地遏制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情况的产生。

(四)建立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改革下的整体性协调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研究生党员之间能否合作往往取决于它们能否在合作中受益或者受益的大小、 以及研究生党支部内部的协调沟通程度。在整体性治理理念的指导下,研究生党员的管理体制创新打破了原有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中各研究生党员之间关系, 要使得新建立的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运转协调、顺畅, 则需要以整合和责任为管理出发点, 根据不同研究生党员的性格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 建立研究生党员之间共担责任和一定的利益协调机制。虽然研究生党员依旧是学生,以学习为本职工作,但恰当的利益协调机制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党员之间资源的公平、 合理配置, 实现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 互相尊重, 最终达成相互包容的和谐关系。

总之, 整体性治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不仅仅为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也为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改革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路径。当然, 整体性治理理念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也不是万能的,能否对研究生党员管理体制创新完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还必须与本支部的学生组织实际相结合, 因地制宜地推进。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研究生机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