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体制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环境保护

2016-03-11 14:01:57佟荣辉罗源县环境保护局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绿色

佟荣辉 罗源县环境保护局

健全体制机制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环境保护

佟荣辉 罗源县环境保护局

实现科学发展,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开展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污染减排,保护环境。

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 体制机制 优化 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应当看到,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日渐凸显。可以说,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化挑战为机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基础性的要求是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形成低投入、低成本、高产出、高效益的良性经济循环。首先,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宏观上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主要是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表明,资源配置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进而影响增长质量的提高,资源配置数量及结构的变化影响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从经济运行的长期过程看,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必然伴随着资源配置的变化,即生产要素在行业、部门和地区间的分配比例及其结构的变化。可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应从优化资源配置入手,通过建立健全合理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消除影响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体制性障碍。造成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不少地方仍有很强的规模扩张冲动,片面追求速度、规模,忽视效率、效益,而且预算“软约束”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政府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在投资审批、信贷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制度规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再次,人类经济社会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尊重生态自然资源应有的基本属性。要按照生态自然规律对稀缺的生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并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实现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提升生态资源的各项功能。

1.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方式,必须切实搞好经济结构调整。我省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地区发展不够协调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经济增长质量就难以提高,发展后劲就难以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难以有效推进。

2.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方式,必须走绿色经济之路。绿色发展不但是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也是社会治理模式和体系的新创造,是符合时代的脉动和人民的期盼,更是经济基础发展到今天对上层建筑的客观要求。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经验、绿色标准,中高端的绿色经济、绿色综合产业还存在短板,亟待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在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中所提到“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的要求。

3.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方式,必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要始终坚持减量、循环、再利用的基本原则,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区域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要以石化、冶金、电力、建材、制药、轻工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试点,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要进一步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步伐,着力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要突出抓好农业要素集约、农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建设一批生态村镇。

4.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方式,必须大力促进环境资源合理利用。要注重运用财政、信贷等综合手段,推动政府绿色采购、企业清洁生产和公众绿色消费。要推动资源价格改革,促进形成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要加强制度创新,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等制度。要完善环境金融政策,坚持污染者治理和开发者保护,把企业环境违法等信息纳入金融诚信系统,以信贷控制规范企业环保行为。要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法律法规,建立环境监测服务体系,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倡导节约资源、绿色消费、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5.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方式,促进法律保障与环保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环保事业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主体。政府主要是通过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来进行管制。同时,政府又是被监督者,不论是政府的环境管制还是其他有关环境的行为,如经济或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招商引资等行为,都应受到监督。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既要受到政府管制,也应受到社会监督。第三方主体指的是依法享有对政府和企业影响环境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利主体,包括立法机关、公众等。

6.以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方式,必须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促使企业主动削减污染物排放,提高重污染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限制“两高一资”项目建设;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企业环保信用等级制度,充分调动排污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推行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形成有利于环保的长效管理机制;对于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要通过税收、价格、信贷等手段予以全面支持。对于产能过剩、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和项目,要通过严把信贷、土地等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环境保护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既有赖于各个企业的自觉自律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更有赖于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各级政府必须摒弃“GDP至上”的政绩观,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正确处理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要把环境保护放在转变发展方式、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全面统筹推进,努力打造山青、地绿、天蓝、水碧的生态城市,为福建未来和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发展空间。

[1]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2]范莉莉.重视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海峡环境,2008,5(2):32-33

[3]陈北方.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 海峡环境,2012,6(3):2-6

[4]陈小帆.加强资源环境法制建设. 海峡环境,2010,7(2):8-10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绿色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绿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海峡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18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32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福建轻纺(2015年3期)2015-11-07 02:52:38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
世界科学(2013年7期)2013-03-11 18: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