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2016-03-11 14:01:57姚元春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进出口外贸贸易

姚元春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

姚元春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在全球经济总体复苏乏力、世界贸易深度下滑的背景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贸易局面,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取得一些积极成果。我国仍保持了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一,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市场份额,持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稳步提高经济效益。

对外经济贸易 球经济总体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出现提升,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出现“双降”。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5万亿元人民币,从国际比较看,中国出口情况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3.8%,同比上升1.5%,是改革开放以来提高最快的一年。总体比2014年下降7.0%,其中,出口14.12万亿元,下降1.9%;进口10.44万亿元,下降13.1%;贸易顺差3.68万亿元,扩大56.4%。

2016年上半年(1-6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1.1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3%。其中,出口6.4万亿元,下降2.1%;进口4.73万亿元,下降4.7%;贸易顺差1.67万亿元,扩大5.9%。

结合以上数据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形势总体乐观,国际市场份额继持续扩大,同时商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特点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出口占比继续保持首位,是出口主力军。二是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好于总体水平。三是大型成套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四是新型外贸商业模式进出口增长较快,成为外贸发展的新热点。跨境电商货物、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五是部分大宗商品如铁矿石、原油、铜等进口数量保持增长。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原因

在当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出口虽然呈下行趋势,但相关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完整性并未发生改变。此外,贸易顺差的进一步扩大有助于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属于有利因素。应将外贸形势与当前我国稳增长、调结构的整体宏观经济格局相结合,不能仅凭数据判断外贸形势好坏。外贸下行是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

2015年我国进出口额均有所下降,主要由于市场需求低迷、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问题出现。我国出口额小幅下滑,主要受全球经济低迷,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国内出口疲弱以及国内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导致我国进口额大幅下降。

2016年上半年外贸数据“双降”源于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外部因素方面,全球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高端产业向欧美国家回流,产业和订单向外转移加快,贸易摩擦频繁;内部因素方面,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消退,综合要素成本持续上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应对策略

2016年面对国内国际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外贸虽也有一些积极变化且呈现出诸多亮点,但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尽管目前我国外贸形势回稳向好,但我国经济L型走势以及中国经济进入了深度结构性调整的大背景没有变,可能会抑制我国进口的规模扩大,出口的趋势性改善。

在相关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以及对外自由贸易协定的继续推进等多方面有利因素的推动下,2015及2016上半年虽然进出口数据“双降”,但结构调整的趋势继续向好,2016下半年外贸形势将相对稳定。面对当前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外贸企业需要作好思想准备。国际和国内经济调整的过程都将是漫长的,我国外贸将告别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步入中低速增长的新常态。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要有所突破,除了依赖国际经济复苏之外,还需要自身发力。

1.国家政策扶持,企业转型升级。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不佳,我国一系列稳定出口的外贸扶持政策效果会逐步显现。我国进出口贸易能获得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更为迫切。新常态下,继续稳固传统民营进出口企业优势,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转移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关键在于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档次和附加值,发展以技术、服务、质量、标准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未来增长还是要靠高新产品、大型设备等出口以及服务贸易来支撑。

2.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合作共赢。目前中国内地的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人口红利、资源红利逐步消失,只有通过海外布局的方式,出口企业才能尽快适应新形势。中国出口制造业到海外开拓新市场、打造新平台,推进国际化战略,扎根新兴市场重点国家,在当地建厂,与当地企业合资合作,争取实现“双赢”。

3.稳定人民币汇率,引导进出口发展。央行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样更有利于出口。政府部门尽早开展人民币期货交易业务,这样可以让出口企业有一个对冲风险的工具,从而锁定交易成本。同时,需要进一步形成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通过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波动引导我国进出口的发展。

4.培育新兴产业,助推贸易升级。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支持生产生活领域的跨境电子商务等外贸新型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核电、高铁等新兴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旅游,金融等国际服务贸易。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同时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创新和完善相关监管政策,进一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候本乾.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经济管理者.2016(13)

[2]曹梦林.现代经济信息[J].经济研究导刊.2016(04)

[3]沈楠.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选择与趋势研究[J].时代金融.2016(03)

[4]付月红. 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研究[J].北方经贸.2015(10)

猜你喜欢
进出口外贸贸易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