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健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玩味现代校园景观
陈 健 (武汉理工大学 430000)
园林是浓缩的自然,而向往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正是人们对园林的向往造就了园林这门艺术。园林中宝贵的东西是空间,作为具象化的景观,园林它又是一门空间艺术,给人们传达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志向与抱负,一种面向未来的精神风貌与印象。本文以校园景观设计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在现代设计语言下,景观设计如何赋予园林空间以新含义。结合几大景观要素与多个设计层面,浅析校园景观设计当中处处细节流露出的意味。那是一种体现当代高校学生精神风貌的意味,一种值得反复“玩味”的意味。
园林;景观设计;校园景观
(一)园林溯源
长城之内皆花园。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是具象化的自然。园林与自然之间浑然天成于一体,并无明确界线。就像人类生性向往自然那般,人类对园林的向往亦是与生俱来,这关乎人们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从历史的角度看园林,不论是上林苑——汉武帝亲手塑造秦汉时期皇家园林的典型,还是艮岳园——宋朝著名汉族古典皇家宫苑,无一不是当权者的一种自我表达。在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力之下,种种抱负之心将他们心中的园林变为现实;告别仕途、远离官场的文人隐士藏匿于山水之间,园林则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物质与精神诉求。
先人们在园林二字上的造诣早已登峰造极,曾经辉煌过的多少园林,如今剩下残垣断壁已是奢侈,典籍成为后人追忆古人园林情怀的唯一媒介。然而,缅怀不是终究的办法。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这意味着园林作为一个动态的概念,它的不断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当代的角度看园林,赋予园林现代意味,同时保留它历史的影子,让现代园林更加多层次、多元化,这将会是在当代语境下的终极园林。
(二)园林景观中的多重要素及多层面
从最原始的“留下人类文明足迹的地区”概念,到“描绘陆地自然风光的绘画用以区别肖像画与海景”的笼统概念,继而发展到与园艺相结合并与设计开始有交集的宏观概念,再到如今单独成为一门学科,“景观”二字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地域的限定。因此有人将景观定义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符合大众审美的杰作,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导致的结果。然而这背后隐藏的东西,是我们在面对人为景观时,首要考虑到的就是向自然学习——挖掘它每一个自然形态背后隐藏的功能,了解每一个偶然背后隐藏的动因。著名学者约翰•O•西蒙兹将景观要素归为气候、岩石、土地、水、植被这五大类。传统的景观,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为景观,都是以这五大要素为根基在空间中成形。然而现代景观有正在抛弃这些传统狭义景观元素的趋势。这种变化,是跟随着人类思维模式由思辨到逻辑,再到结构,最后到解构。的这种演变而来。因此,对于一个现代的景观设计,要考虑的层面包括功能层、形态层面、文化层面、生态层面、竖向视觉关系层面等。一个景观当中的层次丰富了,各层次间相的互联系更加紧密了,通过多层面所表达的设计语义也就更丰富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好的景观时是值得“玩味”的。
(一)校园景观定位
针对前面把景观定义为某个地球区域内的总体特征这一说法,“校园”二字则是该景观的限定词。一个好的现代校园景观,给人的直观印象,应是它看起来像是身处一个现代的校园之中,符合校园这一身份,而不宜与政治等意识形态层面有过多交集,也不应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校园环境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商业性环境追求时尚,注重标新立异的突出,注重人们在第一时间的视觉冲击力。校园景观当中承载着人文历史的积淀与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神圣场所。其环境语义主要表现为典雅、朴素、自然等。因此,校园景观要高于商业等景观。教育作为国家发展与改革的战略,其面向的人群是国家的未来。为此,以国家未来人才为主要受众群体的校园景观,肩负着与众不同的使命。当代高校大学生主要都处于成年的早期阶段,通过分析这个年龄段的的人群在景观中需求的得出,校园景观应当更加注重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
(二)校园景观应解决的问题
校园景观一般与其周边的教学楼或宿舍等建筑融为一体,就景观周边建筑而言,校园景观首要功能是解决人群集散。对受众人群在校园景观当中的行为作分析,可归纳为阅读学习、交流团聚、休闲娱乐、沉思冥想、户外课堂等五大行为。对校园场地的每一部进行前期规划时,都应该围绕着如何让受众群体在景观中进行这些行为来开展。其次,提取怎样的文化元素,将文化元素怎样地抽象并应用于景观当中,以起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地感染作用,亦是校园景观设计前期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根除当下国内各地景观设计给人以铺天盖地雷同感的终极途径。功能可以复制,形制可以借鉴,但土生土长的地域文化是带不走的。一旦把握好文化层面,它便可以作为寻找景观设计突破口的契机。
富有细节的景观设计,是值得反复玩味的艺术品。当景观被放置在园林这个“限定”的空间里,景观里的种种,包括要素,包括细节,包括种种层面,都在无时不刻地传达着种种意味。不论是新锐的设计语言,还是积累与沉淀的动态语言,亦或是有如火凤凰般朝气蓬勃,亦或是曲径通幽的静谧与视域面上的打破,这些都作为种种层面,与景观要素交织在一起。心中的园林是自我精神境界的物质表达。物质的东西是有限的具象;而精神的境界是无边际的抽象。用有限的物质去表达无尽的精神,这在乎于抉择——选择要表达的,隐藏要暗喻的。在这有限和无限之间,其关系就像园林与自然一般,没有清晰的界限。把握二者的边界,全靠“玩味”二字来实现。
[1]马晓.城市印记——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家骅.景观形态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美]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 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俞孔坚.论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4).
[5]马晓.城市印记—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6][美]格兰特·W·里德,郑淮兵,译.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陈健,在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专业:环境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