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风·西风》中父子关系的解读

2016-03-11 09:31肖蓉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8期
关键词:父子关系桂兰赛珍珠

肖蓉芳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00)

对《东风·西风》中父子关系的解读

肖蓉芳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00)

《东风·西风》是赛珍珠在欧美发表的第一部关于中国题材的作品,它体现了赛珍珠早期的创作思想和人生追求。文章以桂兰为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两种婚姻截然不同的遭遇。父亲形象着墨不多却与文中的儿子构成了重要的矛盾冲突。本文将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文化冲突以及赛珍珠的成长环境在作品中的映射,对文中的父子关系进行阐发。

《东风·西风》 ; 父亲形象 ; 父子关系

“父与子”的文化主题贯穿于漫长的人类文化历程,儿子对父亲有着本能的敬仰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子对儿子的道德要求会遭到儿子的抗拒,原来令人崇拜的父亲形象在儿子心中逐渐疏远,父子间的矛盾情结不可避免地产生。古今中外对尊父、审父、寻父、弑父主题的阐述屡见不鲜。《东风•西风》中桂兰与丈夫以及桂兰哥哥与美国女子玛丽的婚姻反映出自由平等思想与封建传统的对抗。赛珍珠作为双重文化代言人的这一特殊身份,其作品中对父子关系的建构体现了作者对传统父子伦理文化的观照。

一、父亲形象与父子关系

《东风•西风》通过桂兰与丈夫,玛丽与哥哥终成眷属的艰难过程,预示了中西方文化结合的痛苦历程。封建家庭长大的桂兰在丈夫西方文化的熏染教化下,逐渐感受到了民主、平等、科学的力量。而美国长大的女孩玛丽一腔热情随着新婚的丈夫来到曾未涉足过的中国,期望她丈夫的家族能够承认她,却处处受刁难,被看作是一个异类。小说中桂兰的母亲辛苦操持着家庭,能干且固执。母亲是声嘶力竭的封建传统维护者和封建道德传承者,她始终不肯接纳外国媳妇,她认为只有取悦丈夫才是女人要选择的道路。表面上,母亲是桂兰哥哥成婚的最大阻碍,而实际上母亲本身就是男权大厦里的受害者。作为家族掌权人——桂兰的父亲才是封建家庭的传统权威。他妻妾成群,纵情声色之中,从不必考虑家中大小琐事,他只顾外面的生意世故,对儿女的关爱也捉襟见肘。母亲去世时,而父亲“外衣胡乱地披在身上。他害怕地瞪着母亲,他在内心里,总是惧怕母亲的。现在他开始痛哭流涕,像个孩子,放声大哭”。1父亲对于母亲的依赖就像个小孩,她任他纳妾寻欢,把生儿子当做自己该尽的责任,而他理所当然地乐享其成。

儿子到了一定年龄跟着父亲生活,父亲仍只是一如既往地沉醉于莺歌燕舞之中。他为儿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订了亲,二是为了跟上时髦,最终同意让儿子赴美深造。当母亲带信给父亲请他来强迫儿子结婚,“不料,我父亲成天忙于他自己赢取新姨太太的事儿,对此毫无兴趣。”2母亲有必须让独子结婚并尽快传承香火的责任,而父亲只关注于自己的酒色生活,同时也巧妙地回避了母亲与儿子间尖锐的矛盾。对于子女的事,父亲没有放在心上,甚至连自己有过几个儿子都不能脱口而出。对于儿子要带外国媳妇回家,母亲与桂兰又忐忑又焦虑,而他蛮横专制的态度在轻描淡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我的同意他怎能成亲?那是不合法的。”并安慰桂兰,“儿子违背了父亲,还能活下去吗?我才不担忧哩。”3父亲在此刻扮演了真正的家庭权威角色,他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至少在物质上他可以控制儿子。但是“父亲一听说哥哥要来,就离家去天津了。他就这样地避开那尴尬的时刻,而且他一直以这种逃避方式做出任何决定!”4母亲在世时,父亲总是刻意避免与儿子间正面冲突,相对于母亲的强硬反对与坚决制止,父亲模棱两可的态度更令儿子气愤。当儿子郑重地与父亲谈论妻子的问题时,父亲没有直接的拒绝,“外国的花朵是漂亮的!他的双眼美如紫玉,肌肤白若杏肉!她能娱乐我们,不是吗?”5对于儿子的请求,他答应考虑,而之后却去了上海,请家族中管事的来宣布他最后的决定:“洋人不能加入我们的家族,她血管里留着异族的血。她的心为异族效忠,她怀的孩子不能成为我们汉人之子。血缘混杂,心就不能坚定专一。”6

至此,父亲没有像母亲那样与儿子进行声嘶力竭的反对,他以为儿子对洋媳妇只是玩弄心态,他以为自己读懂了儿子,而自己的家庭权威不容置疑。但是,哥哥却对父亲的托信进行了有力的反抗:“滚!”他喊道,“把他的臭钱拿回去!从今天起我没父亲了。我不姓杨了,我不要这个家族。”7父亲不正面回应儿子娶妻的问题,他的权威与专制轰然坍塌,从而换来了儿子毅然地反抗。父亲没有成为儿子心理上的父亲,代表着权威与力量的“父亲”最终只成为了一个称呼。

艾里西•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父爱的本质是:顺从是最大的道德,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8所以,父亲虽未直面与儿子断绝关系,但通过送信人的话,“又不是没有别的儿子,还有别的儿子呢!”表明了父亲决不妥协的态度。

作为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父亲与儿子之间并没有过多的交集,但在维护封建传统这一举动上,父亲义无反顾的对儿子实施专制。当父亲把绝对权威加之于子女之上的时候,儿子为自己的自由所作的任何努力都首先是对父亲权威的反抗,这就极大破坏了父子之间自然具有的感情联系。受过西方教育留学归来的儿子虽对父亲的处事作风有诸多不满,却从不多言,但是他期望他的家族能认同他的妻子,可一旦诉求无法被满足,父子间的关系立即由疏远到破裂。在赛珍珠的笔下,父亲是缺席的,没有言传身教也没有精神指引,有的只是强制儿子顺从与屈服。

而文中的另一对父子是桂兰的丈夫和公公。桂兰的公公为了劝儿子留在家里生活,“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在这里有吃有住,用不着去干体力活了。你可以优雅地生活,愉快地学习,让你媳妇给你生儿子。三代同堂才是天伦之乐。”9尽管物质上给与了儿子极大的丰富,但是桂兰的丈夫却不为所动,他有着成为医生为祖国造福的追求。赛珍珠在《我的中国世界》中提到:“中国人向来自治有方。在传统的家庭体系中,每个男人、妇女、小孩可以说西方文化都属于一个家族……在一个中产阶级大家庭里,经济是稳固的,子承父业,生生不息。”桂兰的公公也是读书人,但他与儿子却有着相反的认知,代表着旧文人与新知识分子之间的鸿沟。不管是桂兰的父亲还是公公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一切,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了,但是由于西方文明的影响,儿子们想要跳脱出家族的束缚,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越发强烈。父亲作为一个家族权力符号出现在儿子的世界中,父子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西方文明的灌输使他们受到了精神的重新洗礼,与他们有着血缘伦理的肉身之父不再是可以依赖并能让他们崇拜和顺从的对象,所以原本疏远的关系,一旦受到其中一方的压制,就会破裂。

二、赛珍珠的成长境况在作品中的映射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境况对其写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弗洛伊德、荣格和以后的拉康都非常重视童年时期经历对人一生的影响。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赛珍珠在《战斗的天使》中塑造了一个虔诚的传教士父亲形象。她的父亲一心扑在传教事业上,有时甚至长期在外宣传教义,与孩子们的相处时间较少。“对于他的孩子来说,他简直是个陌生人。他很少回家,即便偶尔归来,那也算不上是回家,只能说是在家借宿一个晚上,第二天又走了。孩子们不是在他膝上长大成人的,他们每天见到的人当中就是没有他。他们等于没有父亲,因为他把自己的生命都献给了别人。孩子们都对他甚为生疏,因而对他谈不上有什么想念。”10赛兆祥在走向“上帝”的过程中,甚至不惜放弃对亲情的投入,赛珍珠甚至觉得父亲除了上帝,不会爱上其他任何东西。她用“拷问父亲”“审视父亲”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父亲的复杂情感。《东风•西风》作为作者的早期作品,父子间的关系无疑是作者的成长经历、家庭境况在作品中的映射。

“我们考虑的只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自己的感情。”11凯丽这样说与安德鲁的相处。在《东风•西风》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有着这样的责任感,母亲嫁做人妇有着生育儿子的责任,即使父亲在外寻欢作乐,她也坚忍着最后竟习以为常。《东风•西风》中父亲对于儿子的婚姻问题,两次选择逃避态度,第一次是将这件事交给母亲处理,而当母亲去世,他不得不直接和儿子谈判时,他又托人送信告知自己的决定。父亲的做法使父子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而赛珍珠如此描述自己的父亲,“他对孩子们也颇为拘谨,跟他们不知说什么好。”12“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从来没有给过什么因为他把一切都交给了上帝。”13不管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烦忧、疾病还是教育上的问题,都是赛珍珠的母亲一手操办。赛珍珠从小沐浴的是母爱。她只知道父亲是个狂热的传教士,而对家庭和孩子却缺少一种关心和爱护,因此她从心里敬重父亲的事业但并不爱他。甚至她在回忆她的出生时说:我的出生对于安德鲁来说,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可以说,两位父亲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都有着狭隘的自私,即使是一脉相承的子女也没有过多交集。

赛珍珠的父母没有将家安在白人传教士圈子里,而是与中国人混居在一起,赛珍珠与中国孩子的相处让她对中国文化有了了解,而且他的父母为他聘请了孔先生对她进行传统的中国文化启蒙教育。父母对待文化是宽容、和合共荣的态度。《东风•西风》里的父亲虽然是为了赶时髦送儿子留学,但也在物质上做出了应有的支持。两位父亲都给子女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但是同时他们又不是开放理念的完全拥护者和践行者。赛兆祥依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活着,孤僻、傲慢甚至有些刚愎自用,而《东风•西风》中的父亲却也仍不遗余力的要将有着西方思想的儿子重新拉回封建道德的桎梏中。

赛珍珠一直说自己是凯丽的女儿,真正热爱的是母亲,而赛兆祥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所以我们在《东风•西风》中可以看到桂兰这样描述他的哥哥,“他不是父亲的儿子,整个儿就是母亲的儿子。他那坚定不移的性格就像她。”14

三、结语

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母亲》《群芳亭》《同胞》等作品中都有关于父子关系的描写叙述,作者通过这些父子关系体现了她对父子之间矛盾的思索,也真实地再现了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展示出有着新思想的年轻人迫切希望旧文化能够得到革新,他们倡导自由平等的思想并坚决与愚昧腐朽的封建传统道德做抗争的决心。

注释:

1.赛珍珠,钱青等译.东风·西风[M].漓江出版社,1998:510.

2.同上418.

3.同上510.

4.赛珍珠,钱青等译.东风·西风[M].漓江出版社,1998:481.

5.同上517.

6.同上518.

7.同上519.

8.艾里西·弗罗姆,李健鸣译.爱的艺术[M].商务印书馆,2000 4:32,33.

9.同上408.

10.同上286.

11.赛珍珠,陆兴华等译.战斗的天使[M].漓江出版社,1998:318.

12.同上296.

13.赛珍珠,尚营林,张志强等译.我的中国世界[M].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1:99.

14.赛珍珠,钱青等译.东风·西风[M].漓江出版社,1998:520.

[1]张姝.中西方文学中“父与子”主题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

[2]宁亚高,宁亚泉,宁亚龙.中国孝文化漫谈[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

肖蓉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父子关系桂兰赛珍珠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赛珍珠纪念馆品牌形象设计研究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赛珍珠受到钱钟书斥责原因探析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
管虎:一个在商业与文艺之间寻找平衡的第六代导演
《李娃传》中的两点质疑探析
A Boy and His Tree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