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功操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其作用研究

2016-03-11 09:28:36薛桂月窦正义张晓辉
运动 2016年16期
关键词:肢体对象广西

陈 莹,薛桂月,王 瑜,窦正义,张晓辉

(1.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21;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3.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健康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4.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5.南方医科大学南校区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315)

汉功操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其作用研究

陈 莹1,薛桂月2,王 瑜3,窦正义4,张晓辉5

(1.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21;2.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3.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健康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6;4.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12;5.南方医科大学南校区幼儿园,广东 广州 510315)

目的:为提高部分消极参与健身人群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其身体素质、防止慢性疾病。 方法:以广西基层如合浦县、来宾市、合池市、防城港市、贺州市、桂林市、北流市等地区的大众健身对象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5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法等获得汉功操创编的理论支持,为汉功操的创编奠定基础。 结果:汉功操的练习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其具有较好的健身锻炼效果、养生功能和民族特色,并在控制慢性病、提高群众参与兴趣上拥有较好的作用。

健身操;汉功操;全民健身

大众健身方式多种多样,以广西汉族健身操简称汉功操为例,它的肢体元素和音乐素材来源于生活,来源健身养生文化。从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可追朔到“自古跳舞为健身”渊源,依托广西汉族舞蹈与音乐本土习俗文化,融合传统体育养生与现代科学健身于一体创编汉功操,从审美动律学、运动学、运动解剖学和养生学的角度开发其锻炼价值、健身价值、美学价值,从而达到健脑、健身、健美的目的,且不需要到专门的健身场所,在家里的就可以练习,以此来促进部分消极参与健身的人群积极参与健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汉功操的传统文化底蕴及其作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县、来宾市、合池市、防城港市、贺州市、桂林市、北流市等市区的大众健身爱好者500名为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表500份,收回466份,回收率为93.2%,剔除无效问卷38 份, 有效问卷428 份,有效率92%。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相关领域专家提供的信息渠道与线索,我们通过对全民健身方面的专家和教授进行访谈,听取其建议和意见作为汉功操创编的依据和理论。

1.2.4 实地考察法 通过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的市区进行实地走访,听取健身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参与全民健身的意愿和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其参与全民健身的现状,为论文撰写提供参考。

1.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 2003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汉功操全套动作内容简述

汉功操全套分13节,主要针对30~60岁年龄段的男性以及此年龄段身体运动协调能力较差的女性朋友为健身实施对象。该操创编借鉴了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术元素如起势动作,能够使人集中精力,全神贯注,达到收心、宁静的作用。同时引用了广西地方彩调剧中的标志性身体动作——矮桩步元素,该元素符合科学健身机理并符合锻炼人体下肢关节肌肉力量等运动医学原理,练习者可以通过练习感受到汉功操每一节拍动作对身体的作用。

汉功操动作特点主要体现为动作简便生活化、节奏轻柔缓和、快慢适当、动作力度强弱分明、动作连贯均匀、扭转自然、手脚协调。将健身养生和导引术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之中,使汉功操既有传统健身养生的作用,又不失有氧运动的基本特征。长年坚持练习既能提高心肺功能又能抻拉全身经络,同时也可增强关节的灵活与稳定性。

2.2 有效运动心率的设计

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关于运动强度控制规律要求,我们通过高、中、低冲击力动作的选用和对音乐节奏的速度调控,实现全套动作过程中的运动心率呈多波峰段,并使心率控制在有效运动区间。

在整个汉功操练习时长31分21秒,全套肢体动作重复了5遍,但动作节奏不重复,目的是减轻健身者肢体动作的心理压力且又能保证应有的健身强度。节奏变化体现在第1遍是有2拍1动和1拍1动交替进行,主要目的是使运动量缓缓上升和适应先慢后快教学方法,便于健身对象跟着光盘就能独立完成练习;第2遍和第4遍是正常速度(128拍/min)下完成动作。目的是稍加大运动量,但保证运动

心率不超出有效心率,仍属有氧锻炼,以保证提高健身者的心肺功能;第3、4遍(104拍/min)是相对第2遍和第4遍,为慢速音乐节奏,但仍保持在有效运动心率之内,仍属有氧锻炼。对进行较为复杂的肢体动作时,将音乐节奏间隔增长,预留较充裕的时间,便于健身者能够充分的完成规范的肢体动作,以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

投稿日期:2016-05-27

2.3 汉功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

2.3.1 蕴含中医传统养生的理论与方法汉功操还运用了我国传统养生功中升降开合的原理设计动作,使全套动作中的升降开合和体内气机运行的升降开合达到一致,体现了“以形领气、意随气行”的健身特点,使全套动作保证在升降开合4个方面的运动即横向动作是开合、纵向动作是升降,动作的升降开合导引着体内气机的升降开合。

根据“抻筋拔骨”在传统武术运动之中的原理,结合人体筋络与气血运行规律,使人的上下肢体与躯干的大小肌肉、骨骼、筋膜、肌腱、韧带等组织在抻筋拔骨运动中,形成自然的外展内蓄和牵拉抻拔的张力,这样不仅能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还能强化其骨骼、关节的活动功能,并且可以起到调理三焦、按摩五脏六腑、有效促进气血循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目的。

2.3.2 传承和发扬广西传统优秀文化底蕴 汉功操素材来源于本土文化即源于广西汉族本土民间、民族、民俗文化,在悠久的广西各民族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广西汉族受到其他少数民族同化后又通过历史的积淀而逐渐形成新的广西“汉族”独特的本土民族、民间和民俗文化。彩调是地方戏曲剧种,它在表演方面所特有的丑角“矮步”,如矮桩扇花表演轻松活泼,流传极广。广西汉族标志性本土文化如广西的舞龙、舞狮是广西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广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动作有抖动、搔样、跌扑、跳跃、踩球、过板、登高等,这些均属广西汉族本土民间、民族、民俗文化并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也是创编汉功操的素材主要来源。

汉功操音乐的曲式曲调和结构是将具有广西特色“哪嗬咿嗬嗨”唱腔作为音乐的衬词,又以广西汉族彩调剧中“双簧蛋”的音乐素材为主要音乐旋律,并以彩调剧中的叹词“咦吱哪呦嗬嗨”的乐句为主要音乐元素,反复展示,加强渲染,直至把音乐和舞者情绪推向高潮。广西民众对该音乐曲调耳熟能详而增加了民族认同感,进而增强参与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在问卷调查中,90%以上的健身者都认可广西汉功操的音乐。

2.4 汉功操实施对大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影响和作用

2.4.1 满足健身对象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及相关人员的访谈得知,30~60年龄间,特别是男性人群不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原因主要有:喜静态生活方式、没有时间参与健身活动、没有健身场地、没有自认为可“简单易学”和“真正对健康起作用快捷而有效”的健身项目。从调查中发现,健身操之所以没有很好的推广是因为民众对健身操有很多的误区,如有85%的男性朋友认为健身操是女性健身项目,60%的男性认为健身操动作太难而没有兴趣,85%的人认为健身必须在专用健身场馆进行,还有94%的人是因为没有时间而不能参与健身。

广西汉功操内容选择与设计解决了健身对象对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没有合适健身项目的矛盾。首先是汉功操是以简单实用为动作设计理念,其难易标准是只要会做广播体操的就能力练习汉功操,动作表现中性化,无性别之分,男女均适用。其次是练习汉功操不需太大的空间,一般家里客厅约有10m2的面积即可,可分段练习,每次仅需5~10min,可上下午或晚上各练习1次,不需要专用场地和大块的健身时间,同时为避免大家练习过程中不知道做什么肢体动作,将汉功操制作成DVD光盘,明确运动目的和方式、运动定量,操作简单易行、方便实用等,保证了健身者100%模仿光盘进行练习,以保证健身效果。

2.4.2 缓解因缺乏运动而引发慢性疾病困扰 汉功操共有13节,包括有四肢运动、伸展运动、颈肩部运动、躯干运动、体转运动以及抻拉和跳跃运动与整理放松运动,这些肢体素材对人体颈、肩、背以及全身12条经络有很好的抻拉作用,全套动作中由低、中、高冲击力动作并持续一定的时间,可达到有氧训练人体心肺功能的效果,同时还有针对人体手足四末的专门动作,促进肢体未端的血液循环,对于部分动作我们强调肌肉张力性收缩与放松,加大力量训练的效果,使健身者练习完一套汉功操后对自身的颈椎、肩关节和腰酸背部等等不适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从而使他们对汉功操有兴趣并有坚持健身的意愿。

2.4.3 广西汉功操极大的提高了大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兴趣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3%的调查对象表示对练习汉功操有着浓厚的的兴趣,90%的调查对象对汉功操的音乐和节奏表示喜欢,同时96%的调查对象认为练习汉功操提高了其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51%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长期坚持选择以汉功操为健身项目进行锻炼。

3 结 论

3.1 汉功操引用导引术中的肢体动作即通过脊柱的前俯、后仰、侧屈、拧转、折叠、提落、开合、缩放等不同姿势的运动,对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进行了有效的锻炼。其核心是通过有效增大脊柱的活动幅度,起到健身功效。

3.2 将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术中“升降开合”“ 以形领气”“抻筋拔骨”的原理与作用引用到汉功操设计之中,增强了汉功操健身养生的功能。

3.3 对广西汉族标志性肢体动作元素和音乐符号并进行提炼,探索保留民族地域文化的同时又能符合健美操结构特定的要求并具有时代感,成为属于广西本土文化的健身操专用音乐及肢体动作的作品。

3.4 汉功操音乐与广西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使广西民众听到耳熟能详,民族风浓厚的汉功操音乐而增加了民族认同感,进而增强参与健身的热情和积极性。

[ 1 ]刘新华,焦亚频,李东建,等. 办公室健身操创编理论的研究[ J ].中国体育科 技,2007(6):122-127.

[ 2 ]许爱梅. 民族健身操的价值及应用前景[ J ]. 体育学刊,2007(8):64-67.

[ 3 ]陈青云,薛桂月,陈莹.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的设计及创新[ J ].体育科技,2008(2):57-61.

[ 4 ]薛桂月.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的测定[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4):97-99.

[ 5 ]黄咏. 民族健身操与健美操之比较研究[ 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90-192.

[ 6 ]杨英. 民族健身操中的民族元素的探索[ D ].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 7 ]周爱民,戴霞,陈青云,等.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的安全性研究[ J ].护士进修杂志,2009(4):292-294.

[ 8 ]薛桂月,陈青云,李霞,等.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J ].体育科技,2009(4):45-49,54.

G85

A

1674-151X(2016)08-151-02

2014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课题编号:YB2014455);广西体育局科研立项(课题编号桂体群研[2014]1)。

陈莹(1980—), 硕士。研究方向:康复医学。

薛桂月(1962—), 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运动健身与康复。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6.077

猜你喜欢
肢体对象广西
神秘来电
睿士(2023年2期)2023-03-02 02:01:09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意林(2018年3期)2018-03-02 15:17:24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