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一长串表述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名词中的一环。一般都认为从秦汉到明清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诸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说法,也习惯于把“封建”和“专制”合起来,说成“封建专制”,以示这种社会性质的残酷与落后。
其实,这恰恰是让“封建”背了一个大黑锅。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左传》是我国古代比较早见到“封建”这个词的著作,其中说“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就是说,给亲戚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国,成为护卫周天子的藩篱屏障。所以,历史学家顾颉刚曾给“封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国王把自己的土地和人民分给他的子弟和姻戚叫做‘封建,封是分划土地,建是建立国家。”
这种“封建”的做法,到了秦朝建立后,基本上被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取代。此后,权力向中央集中成为了历朝历代的惯例,皇室子弟即使被分封为诸侯王,通常也只是标示“食几万户”等的采邑,简单说来就是享有这么多地方的收入而不真正占有土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制”和“封建”根本就是一对冤家。而惯常称开创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秦始皇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皇帝,还不如称他为反“封建”的“斗士”更合乎实际。
那么,原本不封建的“封建”,怎么莫名其妙就背上了封建的“黑锅”呢?
近现代中国开始使用“封建”这个词,和不少词汇一样,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日本的转译。近代日本学者以“封建”翻译英文词汇feudalism,意指西欧中世纪的城堡领主制。清末民初,国人通过日本间接接触部分西方文化,由于日本的文字许多是照抄自汉字,学者黄遵宪、梁启超等人即开始在兼容古义和西义的意义上使用“封建”一词。
但随后,新文化的主将陈独秀开始在文章中将“封建时代”和“君主专制时代”看作同义短语,并在这个意义上陆续出现“封建制度”“封建时代”等表述。
而对“封建”的这种“误用”影响最大最广泛的,当来自于毛泽东写于1940年的重要文章《新民主主义论》:“自周秦以来,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其政治是封建的政治,其经济是封建的经济,而为这种政治经济之反映的,则是封建的文化。”此后,各种表述开始向这种用法集中。“封建主义”也和“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一起,成了“三座大山”之一。“封建”,成为我们的历史知识中不言自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