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娜
不同年龄的宝宝,在饮食营养方面有着不同的重点。根据宝宝的特点来调整营养护理要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让宝宝更加健康地成长。
1岁以内:婴儿期
出生28天~1周岁为婴儿期。婴儿期的宝宝已经初步适应了外界环境,显示出蓬勃的生机,生长发育特别迅速。至1周岁时,宝宝的体重增长到出生时的3倍。由于生长迅速,机体对营养的需求特别旺盛。而婴儿脾胃未充、运化力弱,因而需要重视乳食喂养,预防脾胃病发生。同时,婴儿脾脏娇嫩,来自母体的免疫能力逐渐消失,自身的免疫力又尚未健全,御邪能力弱,导致时疾和肺疾的发病几率大大增加。可见,婴儿时期的喂养多么重要。
科学喂养要点
婴儿期宝宝的脾胃最容易出现问题,因为宝宝的肠道很长(约为身长的8倍),肠肌层发育差,肠系膜软而长,黏膜下组织松弛,肠壁薄弱,屏障较弱,很容易发生腹泻以及大便异常。
婴儿饮食尤其要注意卫生
宝宝的奶瓶最好是玻璃的,并且煮沸消毒。将奶瓶放入锅中,加水将奶瓶没起,锅开后煮沸30分钟,会收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腹泻时的喂养和护理
1.一定要搞清腹泻的原因,再给宝宝用药。不能轻易使用抗生素,否则会使宝宝肠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
2.益生菌与抗生素不能同用,否则抗生素会将益生菌杀灭,效果不佳。
3.宝宝腹泻时,是否控制奶量要酌情。如果宝宝是由于伤食才腹泻,可以适当控制,例如将配方奶稀释、少量多次等。不主张一律控制奶量,否则会使宝宝体质下降。
4.警惕乳糖不耐症。乳糖不耐症是因为宝宝体内缺乏乳糖酶而使乳糖不能被人体吸收所致。如果宝宝吃了母乳和配方奶后腹泻,记得要让宝宝吃不含糖的配方奶。
宝宝不吃配方奶怎么办
母乳不够吃的宝宝需加些配方奶,可有的宝宝就是不吃,让妈妈不知所措。遇到这种情况,您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一般在原来有母乳的情况下,两个月以上的宝宝才容易母乳不够吃,需搭配方奶。如果宝宝不吃,你要反复尝试,宝宝饿了自然会吃。最好不要随意更换配方奶的品牌。
2.如果宝宝已超过百日,消化情况尚好,还可以在宝宝的配方奶中加少量的大米汁,改变一下配方奶的味道,将收到更好的效果。
3.以上方法无效时,再考虑更换配方奶的品牌。由于不同品牌配方奶的味道不同,宝宝兴许会喜欢吃。
混合喂养中的难题如何解决
添加配方奶的过程中,妈妈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1.增加多少配方奶,要看宝宝缺少母乳的量。给宝宝增加配方奶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的原则,如果妈妈的奶基本够吃,只是晚间由于吃不饱导致宝宝不睡整觉,那么晚上增加一次配方奶即可,需要多少毫升还要看宝宝的饭量。
2.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吃母乳的宝宝一旦增加配方奶,往往会出现腹泻、便秘、拉奶瓣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情况的解决方法是:
a.将配方奶适当稀释,例如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0ml的水,或减少一点奶粉量。
b.餐前给宝宝补充点益生菌,有益于消化。
母乳和配方奶怎样搭配更合理
1.不要在一顿里将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喂养,而是应该一顿只喂一种。如果母乳多,下顿少加配方奶;否则多加。
2.宝宝究竟应该吃多少奶才合理?其实不同宝宝的个体差异较大,这里给大家一个参考量,里面的奶量是总摄入量,如果母乳不足需外加配方奶,一定要将母乳计算其中。
1~2周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喂养量为80~120ml。
3周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喂养量为120~150ml。
2个月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喂养量为150~180ml。
3个月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喂养量为180~210ml。
5~12个月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喂养量为210~240ml。
3.特别提醒父母注意:新生儿所需奶量由少到多,但是在5~6个月时到达高峰;5~6个月后的宝宝,即使奶量增大也满足不了成长需求,这也恰恰是添加辅食的意义所在。
喂奶次数
宝宝每天的喂奶次数是父母遇到的又一个难题,下面的喂养次数供大家参考:
1周大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需喂6~8次。
1个月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需喂5~6次。
3个月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需喂4~5次。
4个月的宝宝24小时内平均需喂3~4次。
5~7个月宝宝除辅食之外,24小时平均喂3~4次。
8~12个月的宝宝除辅食之外,24小时内平均需喂3次。
父母要特别注意,宝宝应吃的奶量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比较严格地说,宝宝24小时的食入量,就是宝宝的实际需求量。以上摄入量仅仅是给父母的一个提示或参考。
1~3周岁:幼儿期
幼儿期宝宝的生长发育迅速,尤其是在体格发育方面。此间宝宝学会了走路,活动范围扩大,接触周围事物的机会增多,智力发育比较突出,语言、思维和应对事物的能力增强,同时感邪患病的机会也较前增加。此间,宝宝的饮食已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乳牙渐次长齐。在脾胃功能逐渐增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喂养。
科学喂养要点
宝宝饮食的烹调方法
这时宝宝的咀嚼和消化功能仍然有限,所以宝宝的食物加工要注意软、烂、碎,烹调方法要符合宝宝的生理特点,做到荤素搭配、清淡、易消化。
宝宝的饮食量
1.宝宝的饮食量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样年龄、同样身高体重的宝宝,吃的食物量可能各不相同,只要宝宝的饭量与大多数同龄宝宝差不多就可以。
2.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好最重要,有的父母希望宝宝吃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宝宝吃得太多会伤害脾胃,也会给宝宝的其他器官增加负担。
饮食习惯的培养
挑食、偏食是这个年龄宝宝常见的。避免宝宝挑食、偏食,父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用心培养宝宝的进餐习惯。
对于宝宝喜欢吃的食物,不要让他一顿吃够;相反,宝宝不爱吃的食物要想办法让他吃进去。例如:宝宝不喜欢吃豆腐,可以把豆腐加点肉馅,制作成小丸子;宝宝不喜欢吃动物肝脏,可以给宝宝制作肝泥鸡蛋羹等等。
2.结合幼儿的进食心理制作饭菜。
为避免宝宝出现偏食、厌食现象,要尽量采用宝宝普遍感兴趣的食物烹调方式,制作色、香、味、形俱全的饭菜。例如:
胡萝卜和豆制品可采用不同的刀法,制成片、丝、块、卷等形状,配以带馅的面点和营养丰富的汤,做成色彩鲜明的饭菜,容易调动食欲;
用西红柿、菠菜汁和蛋黄等调面制作彩色水饺、彩色蝴蝶卷、层次分明的开花馒头,以及中间嵌以果脯或坚果的刺猬包、葵花包等;
用海带丝、豆腐丝、胡萝卜丝与肉馅制作成菊花丸子、蛋羹白菜卷等。
这些食物都以形状和颜色取胜,比较符合宝宝的口味。
3.规律进餐非常重要。
父母要科学地为宝宝安排三餐两点,即:早、午、晚主餐以及上午10点、下午3点的加餐。加餐一般添加水果、饮品、小点心。尽量少给宝宝吃零食,倘若让宝宝养成吃零食的不良习惯,往往会影响宝宝的正餐。
4.特别注意宝宝不按时吃饭的危害:
a.无论你是否吃饭,肠胃都在工作,因此长期不按时吃饭会使胃黏膜受损。
b.正常情况下,胆汁在不间断地分泌,如果长期不按时进餐,容易诱发胆结石。
c.宝宝肠胃正常的排空时间是4~6小时,所以,不按时进餐不仅会让宝宝缺乏营养,还会伤害宝宝的肠胃。
3~7周岁:学龄前
学龄前期的宝宝,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趋于完善。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宝宝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生活习惯、思想品德、学前教育等方面。学龄前期,宝宝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还是有许多仍然经常发病未愈的情况,例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疳证、厌食、食物过敏等。因此,此阶段要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有针对性地防治宝宝的多发病,以免将这些疾病迁延至学龄期。
科学喂养要点
用餐礼仪与脾胃健康
营养学认为,用餐时的情绪、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宝宝的进餐效果和脾胃健康;而规范的用餐礼仪,则是用餐效果的又一保障。
生活中,由于父母的溺爱或疏于管教,不少宝宝养成了不健康的进餐习惯,从而给营养健康埋下了各种各样的隐患。宝宝的进餐方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学龄前的宝宝,一定要重视进餐习惯的培养。
国际著名礼仪大师曾对儿童用餐礼仪做了简要的总结,有以下几点:
1.宝宝的用餐座位应由大人指定,不宜由宝宝擅自找位子坐下。
2.衣着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干净整齐。
3.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或者刷牙。
4.用餐前,见到长辈要打招呼问好,遇有同龄小朋友要主动自我介绍,互相认识。
5.在餐桌前要端正地坐着,训练自己的耐心和倾听能力。
6.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大人讲话。
7.不偏食,什么东西都要吃一点。
8.用餐具吃东西的时候,不用手乱抓。
9.嘴里有食物的时候,不张嘴讲话。
10.闭着嘴嚼食,不发出难听的声音。
11.吃东西时要小心,不要把汤汁滴到衣服上。
12.不挖鼻孔、抠耳朵、抓头发、摸脚丫。
13.吃东西不拖拖拉拉,太过缓慢;也不宜狼吞虎咽。
14.懂得感谢,常说“谢谢”。
15.需要什么记得常说“请”——“请帮我加水”“请给我一杯果汁”。
16.嘴角油渍用餐巾纸或纸巾擦干净。
17.打喷嚏、咳嗽时用餐巾纸掩住口鼻。
18.说话不要太小声,也不要大呼小叫、吵闹不止。
19.不在吃饭的时候脱鞋子,更不要把脚放在椅子上。
20.吃中餐时以碗就口,把饭碗、汤碗端起来吃;吃西餐时以食就口,要端正地坐着吃,不弯腰低头喝汤、吃饭。
21.用筷子给别人夹菜时,最好使用公共筷子或者勺子;不用筷子把菜翻来翻去、挑来拣去。
22.想象自己是小绅士、小淑女,想想自己该有怎样的举止才能符合这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