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巧妹马燕
(1.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1331)
基于TPACK提升职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
——以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为例
邓巧妹1马燕2
(1.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1331; 2.重庆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133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薄弱、教育技术意识观念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基于TPACK框架下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策略,以用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实现。
TPACK;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职业教师;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育目标或教学方法都被打上了信息化的印记。为了加强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教育部在2004年12月公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标准)》,旨在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1]。2010年5月,我国政府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造就专业化教师队伍”[2]。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生转变,相应地对教师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也成为新的教师知识框架,因此有必要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探究。
(一)TPACK的相关理论
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何克抗教授认为TPACK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新途径,他将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webquest、TELS和TPACK,前两个阶段的关注点分别是“技术”和“学生”,而TPACK框架针对这种缺陷强调教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当中,要求教师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指导和监控作用,他认为该模式兼取了“传递接受”和“自主探究”两者之所长,对学习者掌握系统学科内容知识和培养学习者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都有重要作用[3]。除了在课程整合领域大放异彩,TPACK框架在教师教育领域获得了广泛的研究空间。有研究学者在TPACK理论驱动下,设计了一个针对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干预系统,以期提高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4]。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使用这些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5]。目前,影响较为深远、应用较为广泛的是94定义(AECT):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6]。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相比更注重探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关的课题,注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作为教育信息传播的媒体,注重吸收系统思维和系统科学的方法,使教育技术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更具有时代特色[7]。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教学方式逐步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室加网络授课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可通过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和知识;教材的多媒体化,传统静态的书本教材形式转变为由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构成的动态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实现了宏观世界、微观世界的全方位展现[8];教学模式上由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发展到多媒体组合教学、个别化自主交互学习、远程教学、资源利用与问题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客观、公正评价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情况,就得按照教育技术能力状况和水平,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的子标准体系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具体如表1),并按照评价标准设计了调查问卷。
表1 教育技术评价指标(一、二级指标)
(一)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研究以潍坊市中小学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全部采用网络在线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4719份,其中小学1567份,初中1908份,高中1244份,回收率为97%,有效率98%。问卷包含的内容如下:①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教龄、所教学科、所属学校、学校类型;②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状况;③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观念与态度;④教师教学过程中教育技术的选择、运用情况;⑤教师教育技术技能与培训现状;⑥教师期望的教育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
本次调查中,男教师占34%,女教师占66%,年龄主要处在26岁以上,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上,大多数教师来自县市区直属学校。调查对象中各科教师均有涉及,调查对象的各项基本情况均比较全面,避免了调查中的片面性。
1.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投入
在基础的教育技术设施上,所调查的学校中95.55%的学校都已接入互联网;95.85%的学校已运用多媒体教室开会、放录像及进行学科教学;但在图书馆的管理上,仅有46.56%采用计算机管理;另外,扫描仪仅在13.88%的学校中被使用。(如表2所示)
表2 学校的信息资源环境建设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出,学校的信息资源环境建设情况需进一步改善与提高,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校外网络教学资源库与校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的普及率都在50%左右。部分学校拥有自己的校园网站进行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有87.69%的学校设有专职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员,尽管比例已较大,但仍有8.41%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由信息技术教师兼任;小学学校中具有较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仅占61.26%,因此,整体来看,潍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处于一般水平,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观念
调查研究发现,只有26.28%的教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有过系统的学习;有19.52%的教师非常了解,大部分教师只是了解甚至有14.28%的教师没有听说过该标准。在乡镇学校这种情况更是明显地表现出来。在对教育技术重要意义方面,3/4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观念产生的巨大影响,但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看法不同,最高的认可度也不足60%,出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价值认识的不足与片面化。
3.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与教育管理中的应用选择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的实际信息技术水平并不乐观,仍有接近30%的教师不能独立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软件的使用方面这种不协调显示得更为明显,大部分教师只熟悉Word办公软件,对Excel熟悉的教师只有15.87%,对Access熟悉的教师仅有0.66%,这些数据均显示出教师信息技术学习状况与实际能力的不匹配,即学习与实际应用能力的脱节,在乡镇学校这种不和谐表现得更为突出。
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为71.1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驾驭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50%基本实现,23.88%的教师仅有清晰的理论基础,但实践不多,还有相当一部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理论不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创新普遍偏低,采用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偏向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和合作学习。
教育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相对普遍,75.19%的学校有比较完善的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制度,21.19%的学校刚刚建立相关制度;但学校对于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仍不够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激励政策仅在50.65%的学校中有充分体现,激励措施也较为单一,基本表现在与年终考核挂钩和会上表扬两种,28.29%的学校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4.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
大部分教师均参加过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但参加过系统培训的仅38.69%,52.15%的教师参加的培训不够全面,9.1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大部分教师只能部分掌握,出现了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二)影响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因素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与师资投入不够
硬件设施的规范配备和师资的基本投入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升,其重要的先行条件是计算机和网络等设施进入教育领域。设备发展的缓慢间接导致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偏低。
2.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观念较薄弱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观念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目前,教师和领导们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仅仅要关注技术层面,更不可忽视思想意识方面。
3.学习培训落实不到位,应用欠缺
教育信息化关键在于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变得尤为重要。但目前的校本培训缺乏整体的培训规划,师资水平、教学方法、培训内容与培训方法等多方面需要及时改进,在职进修与教师自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潍坊市,各种培训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教师的实际掌握运用情况并不尽如人意,仅有18.58%的教师能够对培训内容全部掌握,但对各种教育技术软件了解甚少,50%的教师仅在上公开课时使用互联网开展学习。培训变成了一种应付考核的形式,培训内容的掌握与应用情况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4.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不合理
进行高效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一份合理的建设规划进行整体的培训安排,水平高端的培训导师、层层递进的培训内容、快捷有趣的培训方式、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是实现培训高效的保障。在潍坊的培训现状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培训内容都是基础而不够深入的,仅停留在表面基础上。培训方式大多是单一的校内培训,可适当增加远程学习、网络课程等快捷易行的学习方式。
TPACK是教师知识的一个新框架,能够为教师教育技术课程的设计提供理论框架。在具体的教学中(如图1),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与技术知识(TK)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产生新的如TCK、TPK、PCK这些知识类型。这是技术介入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并为其赋予新的意义的具体表现。高效的教学并不是独立地把技术应用到原先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之中,而是把技术与内容、方法三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结果[9]。
图1 TPACK的内涵
(一)基于TPACK框架下的信息化环境的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建设包括两个方面,软件和硬件。硬件建设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的基础,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潍坊市是一个三线城市,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因此可在政府支持下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如政府经费支持、信息建设市场化等。软件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合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获取教学信息,建立校外网络教学资源库;第二,投入资金引进优秀教学软件;第三,建设校本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第四,共享远程教育资源。
(二)基于TPACK的教育新观念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将新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之中,才能胜任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工作。调查显示,阻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是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而TPACK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全新知识,它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教师,所以在推广应用TPACK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参与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引导和监控作用[10]。TPACK给我们的启发是,技术能做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为教师做什么。教师要清楚在具体环境中怎么利用技术来教学,这是一种高难度的知识。
(三)基于TPACK的师资培训
TPACK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能为教师提供技术、内容与方法之间的交叉关系的理解,面向技术应用的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形成并发展教师的TPACK。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也要做到与时俱进,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强调教育技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和问题的解决,现提出以下培训相关方面的建议:
1.培训内容
调查显示,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较为简单基础,不够深入,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应加强教师的TPACK知识学习,掌握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TPACK框架指出教师应掌握并应用教育技术所需的知识结构,我们知道如果分别传授教师T、P、C,是很简单的。但是,要真正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就要促进其融合,做到促进TK、PK、CK和TPK、TCK、PCK的发展,最终触及核心元素TPACK的发展。因此,在TPACK注重知识融合理念的指导下,就要设计出针对TPK、TCK、PCK、TPACK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
2.培训方式
调查显示,潍坊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采用校本培训的形式,培训形式较为单一,可适当增设灵活运用专题讲课评课、网络培训、课题探究等多种方式。
3.培训策略
培训时要注重优秀师资的选择,注意培训过程中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培训人员必须既具有教育技术技能,又有丰富的教育信息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保障培训的高质高效。我们可以邀请优秀教师或教授进行信息化教学经验的分享和指导,也可聘请专职教育信息化培训人员进行信息化教学的系统培训。培训时要注意培训人员的地域性、年龄性、学科性的差别,因此要分层次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
4.培训管理与考核
建立培训制度与考核标准,使培训高效、有章可循。成立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培训责任,制订培训规划,建立培训制度、考核制度,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培训出勤率检查、培训纪律监管、学习情况监察等。
(四)基于TPACK提升教育技术应用、强化管理
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过程中,设备是基础,观念是核心,培训是关键,应用是目的,管理是保障。要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追上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实现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加强落实实际应用,不断进行组织规划,实时监督评价。具体如下:
1.重视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因此要做到将教育技术与课题研究整合,在课题研究中运用教育技术。实现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科技创新能力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可从两方面努力:一是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二是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教育技术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实践与提高的重中之重。
2.加强组织规划,监督教学评价
要将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考核的核心内容,纳入到教育目标管理考核制度中,纳入到政府和学校督导的内容中,定期开展督查评价;建立评价约束机制,明确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建设的要求与标准,对于表现优秀、成绩显著的给予奖励,不能达到标准要求的要督促其限期改进,保障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持续良好地进行。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尽管目前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教育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很多学校也已经建立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制度,但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本课题基于TPACK框架下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研究,希望能为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EB/OL].http:// www.moe.gov.cn/PublicflI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496/201001/xxgk_81752.html,2010-6-10.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edu.ifeiig.com/news/detail—2010_07/30/1859314_0. s.html,2010-07-30.
[3][9][10]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下)[J].电化教育研究,2012,(6):54-56.
[4]王春丽.TPACK视域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5]张建国.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31-32.
[6]胡来林.现代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0-25.
[7]周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比较研究[G].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2):1.
[8]张景生,杨凤梅.现代教育技术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6.
(责任编辑 乔磊)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Vocational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Based on TPACK—Taking Weifa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as an Example
DENG Qiaomei1,MA Yan2
(1.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 401331; 2.Graduate Schoo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China,401331)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bility.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current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till have the problems of weak educ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and not strong consciousnes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This paper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ability based on TPACK framework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s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PACK;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ability;vocational teachers;strategy research
G40-057
A
2096-0069(2016)02-0017-06
2016-01-10
2014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云环境下研究生微信移动信息服务系统开发研究”(项目编号:CYS14135);2015年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U-learning视野下个性化学习与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项目编号:CYS15151)。
邓巧妹(1990— ),女,福建龙岩人,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马燕(1960— ),男,云南昭通人,教授,博士,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语义网、教育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