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明 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镇畜牧站161499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的防制
张金明黑龙江省嫩江县嫩江镇畜牧站161499
肉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名传染性腱鞘炎。该病在临床上以胫和跗关节上方的腱索肿大和腓肠肌腱断裂、跛行为主要特征。由于病鸡运动障碍、生长停滞、消瘦、饲料转化率低和淘汰率增高,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其次是蛋鸡和火鸡。病毒在鸡群中的传播方式呈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水平传播是其主要的传播方式,经种蛋的传播率较低。虽然感染后最少10天内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排出,但通过粪便排毒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长期存在于盲肠扁桃体和跗关节内,特别是那些在幼雏就已受感染的鸡。因此,带毒鸡是重要的传染源。该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因鸡的年龄不同而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降低,10周龄之后明显降低。该病于1~20日龄最易感染,发病多见于4~7周龄的鸡,患病率为0.4%~20%,但死亡率通常低于6%。
肉用仔鸡最早发病的日龄为2周龄,并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在急性感染期病鸡表现跛行,慢性感染跛行更为明显,少数病鸡跗关节不能自由运动,其上下两部分(腱索和腱鞘)肿胀。病鸡喜坐在跗关节上,不愿走动,经驱赶才跳动。在日龄较大的肉用鸡中可见腓肠肌腱断裂,患肢屈曲不能伸展并向外扭转,导致顽固性跛行或不能行走,采食困难,逐渐消瘦,生长受阻,最后衰竭死亡。种鸡在产蛋期受到感染,其症状与肉用仔鸡相似,有时跟腱发生断裂,患部肿大,或不表现任何症状,产蛋率下降15%~20%。
自然感染病鸡主要见趾屈肌腱和跖伸肌腱的肿胀。在跗关节上部触诊可明显感到跖伸肌腱的肿胀。感染早期,趾屈肌腱鞘水肿,爪垫和跗关节一般不出现肿胀。跗关节腔内有少量草黄色或血样渗出物,个别病例关节内有大量脓性渗出物。腱部的炎症发展为慢性型病变,其特征是腱鞘硬化和粘连,在胫跗关节远端的关节软骨上出现凹陷的点状溃疡,溃疡增大后融合在一起并侵害到下面的骨质。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主要的受害部位是趾屈肌腱和跖伸肌腱。确诊需要做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
(1)鉴别诊断。该病应注意与滑液囊支原体、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关节病变、跛行进行区别。滑液囊支原体引起的跛行多伴有呼吸症状;葡萄球菌一般只引起单个关节病变,并且脓肿明显,内容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细菌,早期注射青霉素有效果。鸡的跛行通常是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应综合考虑其发病因素。
(2)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分离鉴定是最确切的诊断方法。可从肿胀的腱鞘和关节液中取病料,按常规处理后接种5~7日龄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后3~5天鸡胚胚体出血,内脏器官充血、出血,胚体呈淡紫色。分离出病毒后可进一步做血清学试验或动物敏感性试验,如1日龄雏鸡掌内感染试验。
(3)琼脂扩散试验。琼脂扩散试验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病毒感染2~3周后可检测出特异性抗体。
对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唯一方法。
(1)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目前预防病毒性关节炎的最有效方法。疫苗有活疫苗和灭活苗两种。活疫苗主要用于7日龄或更大日龄的雏鸡,灭活苗主要用于种鸡,以保证雏鸡体内存有母源抗体。该病主要在肉鸡和肉种鸡中进行免疫,考虑到1~20日龄是该病的易感期,且1日龄最易感,所以最好于1日龄接种活疫苗,但该活苗可能影响马立克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可在种鸡开产前2~3周注射油乳剂灭活苗,使雏鸡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而得到保护,在3周内不受感染。也可在雏鸡2周龄时接种1次活疫苗,在开产前再注射1次油乳剂灭活苗。
(2)加强卫生管理和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对鸡舍彻底清洗和用3%的烧碱溶液或0.5%的有机碘消毒,可以防止病毒的感染。
(3)病鸡处理。由于患病鸡长时间向外排毒,因此对病鸡要坚决淘汰。